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免不了與癌打交道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前日,李詠妻子哈文發文宣布著名主持人李詠於 10 月 25 日凌晨 5 點 20 分去世。

最初得到這個消息,有一絲茫然和心痛……

那個電視屏幕上一臉嬉笑的長臉紳士,那個梳著大背頭的瘦高主持人,那個家喻戶曉、才華橫溢的舞台明星……他走了,剛滿50歲,因為癌症。

他帶走了一代人青春和童年的記憶。

1、細數近年來,因癌症離世的明星並不少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著名主持人李詠的離世,讓大家痛惜之餘,更多了一層對癌症的恐慌。


細數近年來,因癌症離世的明星並不少:

2005年8月,影視演員傅彪因肝癌逝世,享年42歲;

2007年7月,著名演員文興宇因肺癌離世,享年66歲;

2009年6月,央視著名主持人羅京因淋巴癌逝世,享年48歲;

2009年4月,台灣歌手阿桑因乳腺癌離世,年僅34歲;

2015年1月,青年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離世,年僅33歲;

2018年9月,搖滾歌手臧天朔因肝癌逝世,享年54歲;

2018年9月,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因胰腺癌逝世,享年66歲;

2018年9月,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朱旭因肺癌逝世,享年88歲;

2018年9月,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因胃癌離世,享年84歲;

……

就在今年,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接連有5位知名人士因癌症離世。

癌症現在確實是中國最大的問題之一。現在每一年中國新診斷的癌症患者數目已經超過了400萬,因癌症去世的人超過280萬。

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每分鐘會有超過8個人被診斷為癌症,會有5個人因為癌症去世,所以我們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會遇到這樣的人

2、我們體內也都有癌的基因細胞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理論上每個人的體內,也都有「癌細胞」的存在。

人體每天新陳代謝的時候,會生長出100多億個新細胞,同時也會長出1-20個「癌細胞」。在機體每時每刻更新過程中,DNA複製難免「出錯」,導致基因突變,變異的細胞中一部分就會變成癌前細胞

別激動!人體細胞偶爾出個錯也是正常的,因為人體有上億個細胞,細胞基數這麼大,在分裂和繁殖的過程中,總歸會有出錯的可能。

但不是人人都患癌!

由於體內免疫系統的存在,可產生強大的抗癌效果,所以儘管每個人體內都有癌前細胞產生,但發展成惡性腫瘤的人是極少數。這些錯誤細胞是會被修復、糾正,或者被消滅掉。

如果體內的癌細胞,在10的5次方以下,一般可以通過人體的免疫功能壓制住。所以,少量的錯誤細胞,是不太可能演變成癌症的。

但是,如果體內癌細胞數量大於10的6次方,人體的免疫功能就可能壓制不住它了,如果是到10的12次方,人就已經病入膏肓了。

3、 癌症面前,有人康復,有人失敗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誠如上文所述,每分鐘都有人患癌、因癌症去世。但事實上現在全球已經有超過3500萬人帶癌生存,他們和癌症一起和諧地共存著。

例如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2007年癌症晚期,當初醫生認為他「活不過三個月」,但如今他卻走上了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現如今依然非常健康。

例如北大高材生劉正琛——研一也就是20多歲的時候,他突然就被診斷為慢粒白血病,當時醫生就告訴他,你五年的生存率就是30%,但是他運氣很好,因為2001年的時候格列衛正好被開發出來,他成了中國第一批使用這個葯的人,現在他還活得好好的。

那麼為什麼他們可以走上康復之路,活得如此健康?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人的生理狀態千差萬別,疾病也是五花八門。

千差萬別的癌細胞發生在千差萬別的人身上,結果必定是千差萬別的。

沒有任何一個醫生,更沒有任何一台機器,能夠精確地分辨出每一種情況。

所以,當疾病猝然加之的時候,我們必須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康復之門的鑰匙在我們自己手裡。


面對癌症, 預防是上策

1、自我辨別早期徵兆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01皮膚上長了腫塊

無意中在身體上長了腫塊,不管大小,都需提高警惕,尤其發生在乳腺、頸部、腋窩、腹股溝等位置。及早對腫塊的良惡性診斷,避免發展成更大的腫瘤。

相關腫瘤:乳腺癌、肺癌、淋巴瘤、腸癌等。

02皮膚瘙癢

瘙癢可以說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現象,但如果出現無原因的廣泛長期瘙癢,就需警惕鄰近部位可能長腫瘤了。身體將癌症視為細菌,免疫系統通過白血球來與它對抗,增加了血液在癌細胞生長區域的流動,使區域感到溫熱、變紅,出現緊繃或瘙癢。也有可能與腫瘤產生某些生物活性物質刺激皮膚神經末梢所引起的癥狀。

相關腫瘤:直腸癌、乙狀結腸癌、腦腫瘤、血液腫瘤等。

03傷口不癒合

如果你注意到皮膚傷口或潰瘍超過8周都不癒合,除了需要考慮傷口是否繼發細菌感染,是否患有糖尿病,還需懷疑是否長癌症了。你的免疫系統在優先對付癌症,所以傷口這些不太重要的損傷可能需要身體更長的時間癒合。

相關腫瘤:基底細胞癌、血液腫瘤。

04口腔內腫塊

口腔內牙齦或喉嚨出現腫塊,特別是腫物表面有白斑、紅色斑塊和潰瘍等,應該就診醫院進行檢查。因為口腔白斑、紅色斑塊和潰瘍常是一種癌前病變。

相關腫瘤:牙齦癌、舌癌、軟硬齶癌、口咽癌等。

05吞咽困難或食欲不振

如果你在一日三餐中,感覺吞咽困難、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那必須做醫學檢查,因為這影響你從食物中獲取營養,影響你身體的各項功能,也可能提示身體出現了最令人恐懼的癌症。

相關腫瘤:食管癌、胃癌、口腔癌、喉癌、肺癌等。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06排便改變

如果你出現無原因的排便習慣改變,且持續超過兩天,要引起你的關注,尤其便便中發現有血,可能是癌症找上門了。

相關腫瘤:腸癌。

07排尿改變

當人處於健康時候,排尿是相當規律的。如果你的尿液流量、顏色、氣味、泡沫有變化,或者出現血尿應立即檢查。泌尿系統腫瘤常引你的排尿異常,遠早於其他軀體癥狀。

相關腫瘤:膀胱癌、腎癌、前列腺癌、輸尿管癌。

08出血

任何部位出血或任何身體排泄物帶血,且無確切的誘因,應引起高度重視。如陰道流血、牙齦出血、鼻涕中帶血、痰中帶血、便血、尿血、乳頭溢血等,都可能是癌症的徵兆。

相關腫瘤: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外陰癌、口腔癌、肺癌、鼻咽癌、乳腺癌、消化系統腫瘤、泌尿系統腫瘤等。

09聲音改變

如果你注意到或別人提醒你的聲音(音色和音調)發生變化,請儘快做專業的檢查,重點明確是不是癌症在威脅你的聲帶或者喉返神經等發音器官。

相關腫瘤:喉癌、肺癌、甲狀腺癌、食管癌等。

10頻繁咳嗽

如果你有頻繁的咳嗽,或者伴有痰中帶血,持續超過一周以上,不能怠慢了,趕緊找醫生看看。無論是腫瘤還是結核,都很頭疼的。

相關腫瘤:肺癌、食道癌、咽喉癌、胃癌等。

2、 科學的防癌方式——早期篩查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美國疾控中心將癌症篩查定義為「在尚無癥狀時,檢查身體是否有癌症存在」。就是在「腫瘤萌芽了」和「腫瘤搞事兒了」這段窗口期之間的檢查。

結果發現沒腫瘤當然最好;如果發現腫瘤,也可以欺負它身量尚小,採取一些醫療手段爭取把它消滅乾淨。癌症篩查,就是防微杜漸,希望將腫瘤截殺在早期,提高患者存活率。

目前來說以下幾種癌症,在早期發現時進行治療,都有較好的預後,值得篩查:

01、乳腺癌

高危人群

具有強烈家族遺傳傾向;BRCA-1、BRCA-2基因突變;進行過胸部放射治療;曾經檢查出有乳腺導管或小葉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患。

建議

25歲以上的女性可每年進行一次乳腺彩超篩查;

40歲以上女性應常規每年進行鉬靶聯合乳腺超彩檢查;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應作為重點篩查對象。

02、肺癌

高危人群

年齡≥55歲,吸煙≥30包年,且戒煙未超過15年;年齡≥50歲,吸煙≥20包年,家族血親中有患肺癌或環境中有致癌因素。

包年=每天吸煙包數*吸煙年數

建議

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CT檢查。

03、胃癌

高危人群

感染幽門螺桿菌;有胃潰瘍、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家族病史;吸煙、酗酒;常吃鹹菜、煙熏及油炸食物。

建議

40歲以上人群可以每2年做一次胃鏡篩查。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04、肝癌

高危人群

長期大量飲酒者;有肝炎等慢性肝病史者;有肝癌家族史者;重度脂肪肝患者;長期吃霉變食物者。

建議

建議高危人群每六個月做一次肝臟檢查,包括做肝臟超聲以及抽血查甲胎蛋白。

05、食管癌

高危人群

有食道癌家族史或處於食道癌高發地區;抽煙喝酒者;喜食燙食、腌制食品者;進食速度過快、喜歡吃干硬粗糙食物者。

建議

目前沒有常規篩查項目,推薦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定期進行內窺鏡檢查。

06、腸癌

高危人群:

吃肉多吃菜少的人;有結腸息肉病史或家族裡有人患過結直腸癌的人。

建議:

普通人群建議從50歲開始每年進行1次大便潛血檢查+1次腸鏡檢查;高危人群如30~40歲以上有消化道癥狀者、有大腸癌病史者,應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3、遵從10條靠譜的防癌建議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01、保持健康的體重

保持你的體重在健康範圍內,避免成年期增重。兒童和青少年體重保持在健康成人BMI範圍的低值。在健康範圍內,體重越低越好。

健康成人BMI範圍為18.5~23.9;計算公式為: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趕緊來算算自己有沒有超標!

02、積極運動

體育鍛煉幫助我們保持健康的激素水平、新陳代謝能力、增強免疫力,不僅能降低乳腺癌、結腸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而且相比缺乏鍛煉的人,達到最低運動推薦水平(每周代謝當量7.5~15)者癌症死亡風險可降低20%。

因此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都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建議每天至少60分鐘的身體活動或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

03、攝入豐富的全穀物食物、蔬菜、水果跟豆類

在每天的飲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穀類豆類佔據飯菜的2/3 以上;全年每日吃多種蔬菜和水果,每日達400g-800g,綠色蔬菜、胡蘿蔔、土豆和柑橘類水果防癌作用很強。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04、少吃高糖高脂肪的垃圾食品

近期很火的肥宅快樂套餐,基本都屬於高脂肪、高糖的食品,少吃有助於保持良好的體重。

05、限制紅肉跟加工肉類的攝入

紅肉作為我們常吃的肉類,富含較多的飽和高級脂肪酸,吃多會加重心血管的負擔。而加工肉類被列為一級致癌物,應避免食用。

紅肉(指牛、羊、豬肉及其製品)的攝入量應低於總能量的10%,每日應不超過90g,最好選擇魚、禽類或非家養動物的肉類為好;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每周吃魚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類280-350g,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g。

06、少喝含糖的甜飲料

選擇健康的飲料,這可以幫你避免超重或肥胖導致的癌症風險。

因此建議不論成人或兒童,都推薦喝白開水為主,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07、限制酒的攝入

為了預防癌症,最好不飲酒。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酒精可增加乳腺癌、腸癌、肝癌、口咽癌、食管癌和胃癌這6種癌症風險。

如果要飲酒,成年男性應限制在25g以內,約2杯;成年女性在15g以內,約1杯(1杯的定義是啤酒250 ml,葡萄酒100ml,白酒25ml)。

08、不吃營養補充劑來預防癌症

因為日常營養攝入的缺失,部分人有通過吃補充劑的習慣。例如各種維生素片。然而大劑量的β-胡蘿蔔素補充劑是曾經或正在吸煙者患肺癌的誘因。

所以我們應當盡量從飲食中獲取必要的營養素,只有在臨床表現或生化指標提示營養素缺乏時,才需要考慮服用營養素補充劑。

09、對於母親,儘可能地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能降低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風險。也能提高寶寶的抵抗力。

10、被診斷為癌症後,遵醫囑

所有的患癌人群都應該遵醫囑,進行科學的治療。迷信各種偏方神葯,往往會導致嚴重後果。在治療結束後,為了避免五年內複發,更要遵循醫生給出的防癌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Q博士 的精彩文章:

肩膀疼好久了,是肩周炎?「川穹煮雞蛋」通絡止痛,巧治肩周炎!
蕁麻疹引起的皮膚瘙癢?一根「桃樹枝」輕鬆趕走蕁麻疹,快收藏!

TAG:健康Q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