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晚年有沒有篡位的野心?他為何最終沒能稱帝?

曹操晚年有沒有篡位的野心?他為何最終沒能稱帝?

我們都知道曹操一生都沒有稱帝,但是他的兒子曹丕最終篡漢登基,曹操因此成為曹魏太祖,魏武帝。那麼,歷史上的曹操究竟有沒有稱帝的心思,又是因為什麼原因最終沒有篡位稱帝呢?

從最基礎的史實來看,誰也無法否認在曹操晚年,權勢和政治地位一直是扶搖直上的。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可以「劍履上殿」,一如當初的漢初丞相蕭何。隨後便與群臣商議加封九錫,晉封魏公的事宜。如果說「劍履上殿」還算已有先例,那麼加封九錫之事就非常敏感了,當初篡漢的王莽就是這麼乾的。被曹操視作「張良」的荀彧一聽聞此事,反應非常強烈,以漢臣自居的他當即提出反對,並在同年自殺(死因有爭議)。從這裡可以看出荀彧是明白了曹操的野心的。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晉封魏王,第二年漢獻帝下詔曹操可以用天子專用的旌旗,出入也可以用皇帝才能實行的清道止行的禮儀等等一系列特權,如此行事要說曹操沒有稱帝的野心很難讓人認同。

然而,阻止曹操稱帝的客觀因素也有很多,首先就是他一直自稱「漢朝丞相」,名義上就說不過去。第二點,士族階級不支持,雖然曹操名義上獨攬大權,但是整個曹魏政權並非他的一言堂,反對他的士族階級有很多,這些士族階級尤其反感曹操的「唯才是舉」制度。這種制度阻礙了士族「世代為官」的根本利益,自然對於曹操沒有好感,這也是曹操不能稱帝重要阻礙之一。第三點,在建安二十三年後,本來曹操篡漢稱帝已經到了水到渠成的地步,然而整個天下的形勢突然出現了變化。

曹操在這幾年接連受挫,先在漢中敗給了劉備。而後各地叛亂四起,關羽在荊州北上,攻襄樊、圍樊城,俘虜于禁斬殺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整個局面動蕩不已。在這種情況下,曹操自然不能再公開「篡漢」,等到所有事件平息之後,已經到了建安二十五年初,這一年曹操病死,自然也就沒有了稱帝的機會。

同年,曹丕接任魏王,天下暫且安定,曹丕與士族階級達成協議,實行了「九品中正制」。而士族階級能世代為官了,不再反對曹魏了,因此曹丕稱帝再也沒有半分阻礙,最終曹操成為了他生前口中的「周文王」。你對此有何看法?請到評論區留言吧。

廈門·小巨蛋功夫茶具

¥29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長最長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備是否信任趙雲,趙雲在蜀漢將軍中處於什麼地位?
崖山海戰後海面浮屍10萬,岩壁上卻刻下讓人悲憤的12個字!

TAG:最長最長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