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這項攤派任務讓老師頭疼、家長無奈!想安靜教書真的很難嗎?

這項攤派任務讓老師頭疼、家長無奈!想安靜教書真的很難嗎?

最近,廣州某幼兒園的家長在群里接到老師發的通知,要求為某某活動點贊,並提供點贊的照片。新華社記者對事件進行了調查報道,並指出,行政任務「甩鍋」給校園,形形色色的無關工作正在給學校和學生家庭帶來額外負擔。

在幼兒園「以權謀贊」之外,還有不少類似的「民意考核」任務、非教學任務被攤派進校園,最終成了老師、學生和家長的額外負擔。

很多老師呼喚的「安靜教書」為什麼變得有點難?


「以權謀贊」:要求家長每天點贊50次

根據新華社報道,近日,廣東某所幼兒園的家長們又在群里收到老師發的通知:


請家長們在2018年10月10日—10月25日參與點贊「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並請每班在10月25日前提供3—5張點贊的照片。

這項攤派任務讓老師頭疼、家長無奈!想安靜教書真的很難嗎?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原來,這是廣東某地精神文明辦公室主辦的「榜樣評選」活動,其中一個「投票榜」需要參考市民投票的結果。這個本意為徵詢公眾意見的點贊活動,卻因攤派到幼兒園孩子家長頭上變了味。

家長:不了解、不情願也會照做

記者在一個家長的手機上看到,老師發來的通知明確指示點贊的對象是學校所在區的候選人,規定每個IP每天點贊50次。

一個上傳「點贊」截圖的家長說,他按照指定候選人的序號,每天重複打開、點贊、截圖、關閉、再打開。「這些候選人有什麼事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讓老師工作順利了,老師在照顧我孩子的時候會多擔待一點。」

儘管極不願意參與這種虛假點贊,但是無奈孩子在學校,所以另一位家長只是點了贊,卻沒有截圖上傳。「我想這是一個比較折中的方法,既完成了老師交辦的任務,也沒有違背自己的意願。」

而一位孩子的奶奶則認為,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吧,「老師也挺不容易。」

背後:各路「圈粉」任務都往學校塞

學校發動家長、規定任務量並要求家長拍照為證,的確有不妥之處。不過,這種現象反映出的更深層問題還是各種各樣無關工作對學校正常教學的侵擾。

行政任務向校園「甩鍋」,家長不時收到五花八門、與孩子教育毫無關係的「鍵盤俠行動」指令。「小手牽大手」成了一些單位完成「民意考核」任務最便捷最有保障的渠道。

前不久,廣東某地發起「街坊群防共治隊伍建設」,並開設了微信公眾號。當地教育局以《致全區師生及家長的一封信》的形式,要求師生和家長關注其公眾號,並要求學生及家長簽名承諾「關注」。

這項攤派任務讓老師頭疼、家長無奈!想安靜教書真的很難嗎?

某地方教育局發文要求師生和家長關注某微信公眾號(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接到通知,學校老師「又加了一碼」:要求每個學生家長「關注」公眾號之後截圖上傳。簽名承諾、關注截圖,「配合圈粉」之後,家長們再次在家長群被老師@了一下:「已關注公眾號的請接龍簽名!(因要上報,務必準確。)」

有家長感慨,自己領導的話,執行起來也許還會打點折扣。老師的話家長往往都會聽,所以各路「圈粉」任務都往學校里塞。

學校:學生、家長被拿來湊人頭,學校也很無奈

如今,越來越多的單位重視民情民意,把群眾關注度、滿意度引入評價體系。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張浩認為,政府部門的考核標準加大了民意的權重,是件好事。但好的執政理念離不開好的執行,部分官員為了謀政績,把關注度、滿意度當作粉絲GDP,是「歪嘴和尚把經念歪」。

廣東某地發起的「街坊群防共治隊伍建設」,微信小程序今年5月才上線,到10月註冊量已突破100萬人次。

據負責該工作的人員介紹,部署這項工作的時候,市裡專門聘請第三方研究機構進行測算,要求全市群防共治的動員能力達到常住人口的4%到6%,據此制定了「80萬人註冊」的目標。現在註冊量雖已達到100萬人,但實際活躍度僅3萬人。

這位工作人員坦承,有兩三個區通過教育局向學校派任務。由於這些區前期動員工作做得不好,為了完成全市整體任務,市裡也默認了下面的做法。現在校園安全越來越受關注,有的學校請家長加入義工護校隊,成為群防共治的一分子,整項工作並非完全「弄虛作假」。

對於此類任務攤派,校方表示無奈。一位校長說:「就看哪個部門強勢,能搞定教育局。在教學育人之外,硬拉學生和家長為其他任務湊人頭,我們也不情願。」

「以權謀贊」對學校、教育有何影響?

沒錯,一切工作最終都要看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民意成為不少地方評價政績的重要指標。但如果因此,就讓有的地方相關部門為了完成「民意考核」任務,動用行政權力和種種關係,向中小學校甚至幼兒園攤派任務,不但嚴重違背民意徵集的初衷,更可能擾亂學校教學秩序,並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就像新聞中提到的活動候選人,家長完全不了解,卻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為該候選人點贊、投票。這麼做數據固然效率高、效果顯著,但行為本身對學校、教育的負面影響卻不容小覷。

首先,「以權謀贊」可能只是眾多走進校園的額外任務之一,各類活動、評比、宣傳、檢查也是「進校園」的常客。這些額外任務最終幾乎都會落到老師肩頭,或者需要老師參與,或者需要老師進行通知和傳達思想,又或者需要老師組織策劃,總之這些都將成為教學工作外的負擔,佔用教師時間、精力,甚至擾亂學校正常教學秩序。

另外,像「以權謀贊」這樣,跑到校園裡搞「注水民意」,讓孩子從小對此等行為耳濡目染,對家長應付老師時的行為見怪不怪,這無疑會給孩子健康成長留下隱患,引人憂慮。


聽聽老師們的心聲:我只想安靜地教書

先前,中教君曾經報道過杭州市拱墅區發布的教師「減負」規定,其中就提到要進行「任務篩選」,要「主動『過濾』對學校不必要的工作布置」,還有精簡會議、簡化考核、規範建群、精準培訓、電子政務等等。

當時,許多一線教師對拱墅區的做法表示稱讚,不少人還給小編留言,述說自己工作里遭遇的教學外任務。其實,老師們兢兢業業地工作,要求的也不多,就是希望能把更多的在校時間留給學生,安靜地教書育人。

老師要做多少我們想都想不到的額外工作呢?用戶@刷子王就說,自己就想好好上課、改作業、備課……然而,上級部門多,一個部門布置一個任務,就忙得不可開交,要求註冊平台、安裝App、關注公眾號、答普法題、做安全題……大大小小活動一個接一個……做了不說,還得做資料拍照片,要留痕迹。

用戶@放假的心呼籲,給教師減負最最重要的是減去除教育部門以外的行政部門對教育的介入。專業的部門管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符合教育的規律,才是教育、教師、學生的福音。管住教育以外部門的手,讓清凈還給校園,讓教師凈心從教,這是我們的心聲。

老師們呼籲「還校園清凈」,並不是圖自身的清閑,而是作為教育工作者,他們明白,老師肩上最重的責任是教書育人,孩子是最不可耽誤的一群人,學生的時間是最耽誤不起的時間。用戶@SMILING表示,精簡會議,精簡活動,把時間留給學生。留給學生的時間用來做什麼?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學法、研究自我提升,教育被太多太多的附加「責任」給綁架了,教師無奈地接受各種各樣的檢查,把該做的事情耽誤了,時間成本太昂貴,孩子發展耽誤不起,教師專業發展耽誤不起!

所以,讓教師在教育里發揮熱量和能力,才是對教育的尊重,對學生的愛護。

老師,安心教書是你希望的嗎?



本文編輯 | 齊曉君

責任編輯 | 齊曉君

新華社《評比考核「以權謀贊」 家長無奈當「點贊俠」》

用戶留言來源於中國教育報微信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