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為什麼孫權能忍住,只稱吳王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為什麼孫權能忍住,只稱吳王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三國時期是中國人最津津樂道的歷史時期之一。從黃巾起義開始,到晉國統一天下,其間湧現無數的英雄人物和歷史典故,在小說、遊戲、影視等領域為後人留下取之不盡的文化素材。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講,三國時期只有短短六十年,始於曹丕稱帝的公元220年。

曹操雖然一度權傾朝野,但是始終沒有再進一步。曹操曾經表示不會稱帝,但是希望自己成為「周文王」。曹丕果然成為了「周武王」,逼迫漢獻帝劉協將皇位禪讓給自己。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成為曹魏的開國皇帝,即魏高祖。

劉備得知這個消息以後,以「漢帝見害」為借口,第二年也稱帝改年,即漢烈祖。只有孫權選擇隱忍不發,向曹魏俯首陳臣,稱吳王。直到公元229年,孫權才正式稱帝,即吳太祖。三國時期自此拉開序幕。

曹丕和劉備相繼稱帝,為什麼孫權能忍住內心的慾望,只稱吳王呢?

第一,曹丕和劉備都有稱帝的條件,而孫權沒有。曹丕雖然本質上是篡奪漢室的江山,但是表面功夫還是做足了的。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連續三次不受,最後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登基稱帝。劉備本身是漢室宗親,身上流著皇室的血脈。雖然這個身份沒有給劉備太多的實際利益,但是也賦予他極高的人望和號召力。反觀孫權,一沒有禪讓,二不姓劉,稱帝不合情理。

第二,曹丕和劉備稱帝是必然選擇。曹操雖然沒稱帝,但是在生前已經為曹丕鋪好了路。曹操手下的班子基本上也都忠於曹家,而不是漢室。為什麼忠於曹家,是因為曹家上位以後,他們的身份也會水漲船高。拋開權欲來講,曹丕如果不稱帝,勢必會造成這些人的不滿。劉備稱帝就更好理解了。漢獻帝禪讓,劉備再不稱帝,漢朝就徹底消亡了。孫權則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

第三,當時的形勢不允許。因為荊州的歸屬問題,孫權和劉備已經撕破臉皮。孫權更是在關羽北伐的時候背盟,襲取荊州,還殺了關羽。雙方結下血海深仇。劉備稱帝以後,最有可能的就是拿孫權開刀,第一是取荊州,第二是報仇和立威。孫權不是沒有稱帝的野心,但是為了避免雙線作戰,尤其是蜀漢的猛烈反撲,不得已「深絕蜀而專事魏」。

參考文獻:《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年輕時風光無限的孫仲謀,老年卻如此昏庸,犯下這一系列錯誤
她是大清有名的悍婦,潑辣程度堪比王熙鳳,還曾被康熙斥責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