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漢藏佛教徒非常重視《心經》的真正原因

漢藏佛教徒非常重視《心經》的真正原因

心經

 Smile Angel

王菲 

00:00/06:16

為什麼佛菩薩們寫了那麼多的經論?因為對於修學佛法來說,「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在聞、思、修三慧裡面,聞慧是非常重要的,有聞慧的基礎,才有思慧和修慧。所以,在世尊的教法中,非常注重智慧。

我們世間人也是一樣,從小就要送去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等等,也是非常重視教育、重視智慧的開發。

我們佛教對智慧的重視程度, 僅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這個經名上就可以看出來。

不論小乘的法還是大乘的法,小乘的法裡面有戒定慧,大乘的法裡面也有戒定慧,兩者只是「廣」與「略」的差別。小乘的戒定慧不夠那麼廣、也不是那麼深,大乘的戒定慧是最廣、最深的戒定慧。

比如,在緬甸等東南亞地區就非常重視世尊傳下來的小乘的法。在中國漢地、西藏和日本等地區就非常重視大乘的佛法。但是,不管小乘也好、大乘也好,都有戒定慧修學的次第,不論是修戒、修定、修慧,都是以智能為主。並且在戒定慧裡面最頂尖的就是慧。

先有戒,然後有定,最後有慧,從這裡也能看出來,智慧是最頂尖的、最主要的。修戒和修定的時候,智慧也是相當重要的。比如十不善業、十善業,我們怎樣取捨?首先要透過聞慧去理解哪一個是善行,哪一個是惡行,然後才能夠遵守業因果這種最基本的戒。所以不論哪一個階段,慧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聽聞軌理裡面,有引用佛講的《聽聞集》,裡面講到:聞可以去除我們的惡行,聞可以去除我們的心散亂,聞能讓我們得到涅槃。

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戒的時候聞慧非常重要,定的時候聞慧非常重要,慧的時候也是聞慧非常重要。

在世尊的教法里,不論戒定慧哪一個階段,聞慧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學習《心經》,了解《心經》的法是什麼,就是要讓我們生起這上面的聞慧。

這些修行的重點、主要的目標是什麼?是解決我們眾生的離苦得樂的問題。

我們想要離苦得樂,那麼苦的真正來源是什麼?是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根很鈍。怎麼才能讓我們的智慧一步階梯一步階梯地慢慢往上走呢?世尊就為我們開示了八萬四千法門的法,目的就是為了開發我們的智慧。

為什麼要開智慧呢?我們一切的問題,都是因為內心無明、沒有智慧,依非理作意在心中生起各種各樣的煩惱。所以,不可以說這些問題的來源都是外界的因素,如果我們一直尋其源頭的話,其來源都是自己的內心。

用一個簡單的邏輯來說:世尊、宗喀巴大師等等那麼多了不起的祖師、聖者,他們為什麼完全沒有問題、並且那麼圓滿?如果說這些問題的來源都是在外面的這些影響因素的話,那麼他們也應該會遇到很多解決不了的問題,但他們沒有遇到,他們所有的都是圓滿的。所以這些問題要想解決的話,主要要從自己的內心這邊來解決。

從自己的內心這邊能不能解決?一定可以。因為我們的心他本身就有離苦得樂的希求,並且這個希求永遠不會停。

我們今生結束了,來世還會繼續走,我們還是會有這個心及它的續流,也一定會有離苦得樂的希求。心有感受,有離苦得樂的希求,他就永遠不會停,他一定會去尋找離苦得樂的方法。

在尋找的過程中,終究有一天他會找到正確的方法,並且一直堅持用這個正確的方法時,慢慢地他就會有自信、有希望,就會繼續往上走,最後就會成就像世尊這樣圓滿的果位。

我們雖然是凡夫,但我們要了解,我們的心永遠有活力,他在追求離苦得樂方面永遠不會停,他會去尋找離苦得樂的方法。心本身有善良的體性和智能的體性,有這兩種體性的緣故,他一定可以修到深見的法、修到廣行的法,將來法身跟色身具足的佛陀果位一定可以證得。

所以,我們眾生雖然是凡夫,但是,因為我們的心具足這種特性的緣故,還是可以成佛。

在大乘的法裡面包括了整個的佛法,所以,我們用《心經》的這個法也可以連接所有的法。因為《心經》的法裡面包括了整個的法在內,我們修的時候不可以說:我還沒有到那個階段,所以不可以碰,不可以這樣想。

《心經》這個法它是非常圓滿的,但我們用的時候,一年級我用它,二年級我也用它,大學的時候我還用它,當博士了我還要用它,只不過用的方式不一樣。

為什麼可以這樣用呢?因為《心經》跟任一階段的修行都是可以連接的,它包括了大乘、小乘所有一切的法在內。我們哪一個階段都可以用它。

《心經》裡面所講的內容是很有意思的,它裡面講的是一種非常廣、非常深的開智慧的法,以前我們都沒有想過的一些道理他會講出來,很有意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九讀佛 的精彩文章:

你能被傷害,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身體
如果懂了這個道理,就知道生氣是多可笑的事情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