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日本「產學官合作調查」:300萬日元以下小規模合作最多

日本「產學官合作調查」:300萬日元以下小規模合作最多

◆ 調查的背景和目的


2016年11月,日本經濟產業省與文部科學省共同制定了 「加強產學官合作開展共同研究的指導方針」(以下簡稱 「指導方針」)。預計今後將以指導方針為基礎,吸引地方大學和地方企業參與,同時推進 PDCA 循環,由此促進企業的投資,加快日本整體的創新創造速度。



另一方面,看一下企業近年來的研發可以發現,積極利用外部資源的開放式創新正在擴大,大學成為企業合作夥伴的情況也在增加。不過,從日本整體來看,很難說基於企業與大學之間的有組織的合作創新已經蔚然成風。




日本經濟產業省為了解產學官合作的現狀和需求,掌握各大學圍繞指導方針中記載的項目推進產學官合作的情況,實施了本次調查。因篇幅有限,本文只介紹調查結果中以加強產學合作總部職能為中心的有關內容。




◆ 產學官合作實際情況


每項共同研究的平均金額約為285萬日元(國立大學約為312萬日元、公立大學約為218萬日元、私立大學約為190萬日元),金額在100萬~300萬日元之間的共同研究數量最多,1,000萬日元以上的大型共同研究數量佔整體的4%。但從金額來看的話,1,000萬日元以上的大型共同研究佔整體的44%,對共同研究的總額影響很大。



◆ 大學在產學官合作中扮演的角色


為了以「組織」對「組織」的方式開展共同研究,產學合作總部需要構建 「有組織的合作體制」 以及 「確立策劃和管理職能」,這一點至關重要。產學官合作業務廣義上包括校內研究支援、知識產權管理、共同研究配對、合同簽訂和管理、進度管理等,因此,如何為大學內部及外部分配包括策劃和管理職能在內的各項業務因大學而異。




所以,本次調查圍繞產學官合作的相關活動,對包括產學合作總部在內的大學內部和外部組織的業務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並統計了調查結果(圖1)。結果顯示,在產學官合作窗口的設置、宣傳和合同管理等方面,一半以上的大學都有產學合作總部參與,而在 「共同研究進度管理」、「符合需求的技術轉讓和商業化提案」、「策劃共同研究並向企業提案」 等 「策劃和管理」 業務方面,通過產學合作總部實施的大學只有20~30%左右。另外,關於 「實施共同研究的進度管理並向企業反饋」 的項目,回答有產學合作總部參與的大學不到20%。



圖1:大學在產學官合作中的業務實施情況



另一方面,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參與調查的 RU11

*1 

大學在大部分項目中都有產學合作總部的積极參与。另外,國立綜合大學也基本實現了產學合作總部的職能強化,不過在「共同研究進度管理」方面,產學合作總部的參與率不到30%。




此外,從中分析產學合作總部的業務分配情況與共同研究成果之間的關係時發現,通過產學合作總部管理共同研究的進度並反饋給企業的大學,其共同研究數量及共同研究金額都比較多(圖2)。



圖2:共同研究進度管理(階段-關卡方式等的成果管理)的實施情況與共同研究之間的關係




◆ 推進產學官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目前產學官合作依然是小規模的共同研究最多,各大學正在探索增加大型共同研究的對策。大學周邊的環境依然比較嚴峻,資金和人才資源也有限,需要在大學經營中戰略性地實施具體措施。




關於增加共同研究數量和金額的對策,如上所述,由產學合作總部穩步實施項目進度管理的方式應該比較有效。另外,關於間接經費的必要性,目前尚未得到企業方面的理解,但通過實施進度管理等有望讓企業認識到,間接經費是對沒有包含在直接經費中的附加值的投資。




調查還發現,產學官合作活動取得成就比較高的大學都在按照指導方針推進工作。此前還以這類大學為中心積累了大型共同研究的案例,所以需要對優秀案例進行分類和分析,然後橫向開展業務。



希望各大學能認識到產學官合作是大學應該完成的為教育、研究和社會做貢獻的活動,今後期待大學能根據指導方針的內容,進一步促進產學官合作。




*1:


把研究和通過研究培養高級人才作為重點、超越了國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的設置形態的聯盟。對象包括北海道大學、東北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名古屋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九州大學、筑波大學和東京工業大學。




出處:《產學官合作期刊》 2018年10月號
執筆:日本經濟產業省 產業技術環境局大學合作推進室 大槻 眾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羽田正的《全景世界史》:這次,讓我們從亞洲說開去
【日本iPS細胞研究報告(八)】心臟病攻堅篇:四支團隊同吹號角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