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皇帝賜給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 那些大臣為啥一出宮門就扔了?

乾隆皇帝賜給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 那些大臣為啥一出宮門就扔了?

在整個清朝,要是比起吃肉來,紀昀紀曉嵐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他能就著一壺茶吃下十斤肉。據《嘯亭續錄》《清稗類鈔》等清朝史料記載,清朝皇帝逢年過節都會賞賜給親近大臣和侍衛一些豬肉,但是大臣們嘴上山呼萬歲謝恩,心裡卻在叫苦不迭。又一次乾隆賞給每位大臣一個豬肘子,結果大家一出宮門,就把那些豬肘子全都扔了——不是扔在路邊垃圾堆里,而是扔進了紀曉嵐的轎子里。紀曉嵐回家下轎的時候,滿身油膩,腳地下全是豬骨頭——那些肘子被他一個人啃光了。

紀曉嵐有多能吃肉咱們暫且不提,因為很多人都會感到奇怪:豬肘子可是好肉呀,特別是乾隆皇帝欽賜的,這可是無上光榮呀,這些大臣怎麼一出宮門就扔了呢?這其中固然是因為到了乾隆年間,大臣們已經腐敗透頂,每天猴頭燕窩鯊魚翅滿漢全席吃著,這又肥又膩的豬肘子實在是看著就想吐。另一個原因就是清朝皇帝賞賜的豬肉很特別,除了紀曉嵐這樣的怪物,別人根本就吃不下去。就是拿給現在的普通人,也是難以下咽。

熟悉清朝宮廷習俗的讀者都知道,清朝皇帝特別喜歡吃豬肉睡熱炕,以至於御膳房每天都要在皇帝皇后的院子里殺兩口豬,逢年過節還要加倍。新鮮的豬肉大塊卸下來就扔進大鍋里白煮,有個八九分熟不帶血絲了,就撈出來切片上桌。五花好肉都端給了皇帝皇后妃嬪答應常在,而大肥肉片子塊子就拿出去賞賜給大臣和侍衛。皇帝后妃們吃白切肉,是可以蘸蒜泥韭菜花的,但是大臣和侍衛可就沒那麼好的待遇了,他們就是一大塊沒鹽沒醬沒滋沒味的水煮肉,而且還要叩頭謝恩之後當場吃掉——如果分肉的廚子拿誰開涮,就會給那人一塊大肥膘,吃上三口不想吐那就是好胃口,而吐出來就是「大不敬」,此生就再也吃不成肉了——吃飯的傢伙被拿走了。

於是很多聰明的侍衛就想出拉一個辦法:悄悄地在懷裡揣一打糯米紙(也有用牛皮紙的),這紙已經用咸鹽醬油十三香反覆浸泡晾乾,用這樣的紙包著肉來吃,熱乎乎的肉浸潤了紙中的調味品,自然別有一番風味。但是大臣們的袖子里、靴子里都裝著奏摺和銀票,要是也裝這樣的紙,那麼皇帝在看奏摺的時候,就會感到很奇怪:這些人是在廚房裡給朕寫奏摺嗎?怎麼全是麻婆豆腐味?

清朝皇帝賜肉上癮,據《嘯亭續錄》記載:「定製,大內於元旦次日及仲春、秋朔,行大祭神於坤寧宮,欽派內外藩王、貝勒、輔臣、六部正卿吃祭神肉……上自用御刀割析,諸臣皆自臠割。 」大家想想吧,一幫王公大臣圍著一塊白水煮肉,你一刀我一刀分切大嚼,來自白山黑水的大肚漢還好說,這讓來自江南水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儒雅文人情何以堪?

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乾隆賜給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結果那幫大臣出了宮門就扔了。但是細細想來,如果清朝這制度一直保持下去,每天就吃點白切肉大燴菜,別弄什麼滿漢全席,也別吃什麼山珍海味以至於一頓花費幾百兩銀子,清朝的老百姓生活是不是會好過一點? 清朝是不是能不被八國聯軍揍得那麼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總看劉墉紀曉嵐戲耍和珅 今天咱們講一個和中堂智斗劉羅鍋的故事
比萊特兄弟早兩千年 據《漢書》記載:最早的飛行員出現在新朝王莽時期 還被封為理軍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