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42,東京被炸後

1942,東京被炸後

1942,東京被炸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陳祥/文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憑著「程咬金三板斧」取得節節勝利。沉浸在巨大戰果帶來的喜悅中、見慣了捷報連傳的日本國民,卻在1942年4月18日被從天而降的炸彈震驚了。

這是一次腦洞大開、暢汗淋漓發揮想像力的偉大戰鬥。美國陸軍航空兵的16架B-25中型轟炸機,從海軍的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分別轟炸了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經過特殊改裝和針對性訓練,雙引擎轟炸機可以勉勉強強從航母甲板上起飛,但不可能降落回到航母上,它們只能飛到盟友中國的非日佔區。

連帝國政治中心都挨了航空炸彈,囂張跋扈慣了的軍部顏面何存?日本民眾在這一天開始意識到,戰爭是殘酷的,即便日本本土也不安全,不知道下一次空襲何時到來。美軍第二次空襲日本本土,是1944年6月16日,從成都起飛的47架B-29轟炸機轟炸了九州的八幡鋼鐵廠。更恐怖的噩夢緊接其後,美軍在1944年7月攻克塞班島後,B-29有了距離日本本土更近、補給大為方便的基地,東京也進入到B-29航程內,噩夢真正開始了。

股市將因為完美防空而上漲

宣傳戰也是戰爭的一部分。日本陸軍在14點首次發布聲明:「4月18日12點30分左右,敵軍飛機從多角度轟炸了東京與橫濱地區。大日本帝國的陸軍航空兵成功驅逐了敵軍戰機。到目前為止,九架敵軍戰機已被擊落,而敵軍給我方造成的損失並不大。據悉,日本皇宮並未受到波及。」

官方聲明真假參半,日本飛機來不及起飛攔截轟炸機,更談不上擊落對方,不過,轟炸造成的損失確實很小,美軍本就禁止攻擊皇宮。16架中型轟炸機分散攻擊幾座大城市,必然不可能造成多大損失,即便是160架四引擎的重型轟炸機如B-17、B-24、B-29,去集中攻擊東京,造成的損失也有限。美軍的這場冒險,本就不追求轟炸成果,而在乎宣傳攻勢,即給己方鼓舞士氣。

待防空警報響起,待日機反應過來,美機早已揚長而去,日本軍方甚至不知道美機從而何來,將去何方。但這個結局不耽誤軍部謊報軍情。直到侵華日軍俘虜了部分美軍機組人員,經審訊後獲得基本信息。

好在美國轟炸機偷襲而來,可以低空飛行並投彈,精確度遠遠高於高空投彈。據日本統計,美軍徹底摧毀112座建築,部分破壞53座建築,包括電廠、油罐、服裝廠、鋼鐵廠、柴油機廠等。戰後統計顯示,有87個平民死於這場轟炸,151個平民受重傷,超過311個平民受輕傷。

很不幸,有1架轟炸機向地面疑似工廠的目標掃射,但那是所小學,幾個小學生死在從天而降的7.62mm口徑機槍子彈下。日本的宣傳機器抓住這一點,大力渲染美軍屠殺兒童。一個死難兒童的父親給雜誌寫信,悲憤敘述兒子的遇難過程,他表示將從軍給孩子報仇,並將欣然赴死。不知這位父親結局如何,也許他死在太平洋哪個孤島上或葬身魚腹,也許他死於日後更大規模的城市轟炸中,也許他幸運活到戰後並重建國家。

當天15點,日本陸軍又發布公告,豪情宣稱:「戰鬥的時刻到來了!懷著必勝的決心和勇氣保衛大日本帝國的領空吧。」又過了1個小時,陸軍公告里點名了被轟炸的城市,但一口咬定損失很小,爆炸引起的火災已被順利撲滅。當然,公告里必然反覆讚美日軍的防空能力。日本海軍與陸軍一向不和,知道真相的海軍高官們自然對陸軍的公告冷嘲熱諷,既沒有擊落一架飛機,又沒及時發出防空警報,陸軍居然還有臉吹噓。

宣傳攻勢既要對付全國軍民,又要通告外部世界。「我方通過報紙廣播及時向大眾報道了近期敵軍戰機空襲日本事件,以防敵軍在日本傳播消息。」外務大臣東鄉茂德給盟友德國發電報,「膽怯的襲擊者們故意避開了重要的軍事機構和工業中心,而盲目地在幾個郊區投擲燃燒彈,尤其是學校、醫院等地區。但是這些無恥的突襲者們幾乎都被我們的戰鬥機和機關炮擊落。在場的東京居民高呼萬歲。」這份電報被翻譯成了8種語言,傳送世界各地。

作為戰爭機器的一部分,日本媒體開始一擁而上造謠。造謠的大致方向是,美軍無能力和膽量攻擊軍事、工業重鎮,只會屠戮平民,日本社會的運轉沒有被空襲打攪。英文報紙《日本時報》,在4月22日乾脆吹噓美軍航母送來超過100架飛機,但最終只有10架闖入日本領空,其餘都被擊落。「這幾架飛機的確穿過了日本警戒線,但是都不能靠近任何重要的軍事基地,因為我們的防禦措施太完美了。因此敵機迫不得已毫無目標地在東京郊區徘徊,在學校和醫院投擲燃燒彈,掃射手無寸鐵的居民,在被日軍驅逐之前至少造成一名中學生死亡。」甚至有媒體誇海口,周一的日本股市將會因為完美防空而大漲。

在英國經歷過不列顛空戰歲月的日本著名外交官重光葵,語重心長告訴國民:「跟德國在倫敦的空襲比,這次的空襲根本就不能稱之為空襲。」重光葵說得一點沒錯,但日本民眾半信半疑,畢竟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體會。德國的戰略轟炸能力遜色於英國,更是遠遠不能與美國相比。德國和日本,不久後將經歷更可怕的戰略轟炸,與此相比,納粹空軍對倫敦的肆虐算是輕微了。

日軍一時無法向國民展示美軍轟炸機殘骸,好在幾天後在中國發現了飛機殘骸,急匆匆運到國內做展覽。

曾經的無所畏懼變成了擔驚受怕

此時此刻,作為當時日本最有名的軍人,聯合艦隊司令、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被空襲的消息擊倒了。自成功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後,山本還是有心理準備的,他深知日本喚醒了全世界最大的軍工巨人,美國轟炸機早晚將飛到日本本土上空。最令他擔憂的事,終於發生了,且比他預想中來得早。

於公於私,山本都很內疚。美國炸彈墜地時,他的情人河合千代子正在醫院病床上飽受胸膜炎的折磨。「我呼吸困難,掙扎著爬起來。醫生們已經丟下我出去躲避,我只能聽天由命。著實悲哀。」她在日記里寫下當時的孤苦無助心境。「雖然這次空襲不能被稱為真正的空襲。但這次足以警示日本民眾,使他們改頭換面,直視戰爭。」山本五十六在4月29日的一封信里指出空襲的影響。高層文官的看法與高層武官一樣,東鄉茂德沮喪說到:「對東京的轟炸在日本產生了一系列的衝擊,因為這次空襲暴露了日本軍方防禦力量的漏洞,打破了帝國首都不可侵犯的神話。」

生於1916年,正在海軍航空兵里服役的坂井三郎回憶:「這次襲擊讓所有在新幾內亞萊城的日本飛行員感到氣餒。我們意識到敵人已經強大到可以在我們的國家興風作浪,甚至進行懲罰性的襲擊,讓我們對敵人未來的襲擊深深地擔心。」坂井三郎此時正在巴布新幾內亞與美澳聯軍苦戰。他在太平洋戰爭中倖存下來,戰績是擊落64架敵機,在日本王牌飛行員中排第三。他於1955年和美國記者合著戰爭回憶錄《天空的武士》,成為西方世界最熟悉的日軍飛行員。

正為侵略事業開疆拓土的坂井,哪能想到老家挨了炸彈。他表妹金田在東京親歷了杜立特中隊的襲擊,她在心悸中給表哥寫信:「東京和其他城市的居民在經歷空襲後,在心理上產生了巨大變化。現在一切都變了,他們將炸彈投在我們的家鄉。我們的家鄉儼然已經逐漸成為了戰場。我和其他姐妹將更加努力地做自己分內的工作來支持你和其他非日本本土作戰的飛行員們。」

有個被從日本遣返的美國人告訴情報機構:「這次空襲震驚了日本,因為日本人民曾經堅定不移地相信日本是絕不可能被襲擊的。但是這次空襲給日本人心理上與物質上重重的一擊。我們發現沒有人可以預估空襲造成的損失。同時我們也發現這次空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日本民眾的態度。」

法國記者羅伯特·吉蘭對空襲後的日本做了細緻觀察,大城市裡開始布置防空氣球,公園裡四處挖防空洞,戰鬥機基地新增不少,東京重要地區的建築物屋頂上布置荷槍實彈的觀測員。政府開始頻繁組織防空民防演習,防空警報不斷響起,正常生產被打斷。

在東京的中立國外交人員也注意到了杜立特空襲帶來的積極意義。阿根廷駐日使館商務參贊萊姆拉·拉瓦列,在1943年4月到美國時告訴媒體:「杜立特空襲是最偉大的心理戰之一。殺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使日軍永遠不敗的信心被擊潰。杜立特空襲始終影響著日本,也深深地影響了日本民眾的日常生活。曾經,日本人認為自己的領空是絕對安全的,現在他們每時每刻都抬頭望天,擔心著空襲。日本報紙附圖報道了美軍飛機,揚言說美軍在得克薩斯州演習怎樣轟炸東京。消防部隊隨時待命,消防演習隨時進行。曾經的無所畏懼變成了擔驚受怕。」這位阿根廷外交官觀察到的,正是轟炸帶給日本民眾的最大變化。

偷襲珍珠港的日機編隊指揮官、紅極一時的戰爭英雄淵田美津雄分析:「從物質破壞來看,這次襲擊沒有真正造成太大損失。但對於日本海軍領導人來說卻截然相反,空襲的影響直接反應在了海戰上。從這一點來看,『毫無影響』和『成就甚微』都不能完全描述這次襲擊。相反地,「影響重大」才能真正地描述此次襲擊。」「影響重大」體現在軍事上,即陸軍終於同意與海軍一起進攻中途島,以中途島作為跳板,最終攻佔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老家——夏威夷。此前,陸軍看重澳洲,對進攻夏威夷沒有多大興趣,現在咬牙切齒要派出更多兵力,以應付天皇的問責。孰料,中途島一役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日軍損失4艘航母,戰略主導權從此轉移給美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