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餐飲監督:食葯監總局不讓葯雞葯魚上餐桌!

餐飲監督:食葯監總局不讓葯雞葯魚上餐桌!

今年10月初,記者走訪調查了吉林省幾個農村養殖戶。在幾個大型養雞場中,記者均發現了用藥情況記錄表,並且使用過抗菌葯的雞已被隔離圈養。工作人員介紹說:「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這些用過抗菌葯的雞在『休葯期』內不許出欄上市,所以有些雞要做隔離區分。

餐飲監督:不讓葯雞葯魚上餐桌

大型養殖場一般都有執業獸醫師,大部分用藥規範,但一些農村散戶的情況就沒那麼樂觀了。老趙家裡養了十幾隻雞和鵝,為了防止它們生病,他會時不時地在飼料中摻些抗生素。老趙甚至自豪地對記者說:「我養的雞鵝很少生病,個個肉厚毛亮,總是能在集市上賣個好價錢。」當被問及自家是否也吃這些雞鵝時,他搖搖頭說:「不吃,我都在市場上買小笨雞,那個純天然,肉香還安全。」記者詢問老趙是否知道獸用抗生素使用規範,他表示略微了解一些,獸葯監管部門時常抽查。餐飲監督按照相關規定,在獸藥店買抗生素需要獸醫處方,但有些養殖戶會直接從獸藥廠購葯,這就方便多了。

超半數抗菌藥用於畜牧業

今年上半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一、二季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對153個大中城市的蔬菜和茶葉生產基地、生豬屠宰場、水產品運輸車或暫養池、農產品批發(農貿)市場和超市進行抽檢,結果顯示總體合格率達97.1%。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廣德福指出,食品安全除了個別產區的豇豆、韭菜和芹菜農藥殘留超標外,上半年的主要問題集中在畜禽產品、水產品中獸用氟喹諾酮類抗菌葯(依諾沙星、環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殘留超標。

在美國,高達80%的抗菌葯被用於畜牧業。在我國,畜牧業也是抗菌葯使用量最大的領域。早在十年前,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教授肖永紅調研發現,我國每年大約生產抗菌葯原料21萬噸,其中有9.7萬噸用於畜牧業,占年總產量的46.2%。肖永紅表示,近年來,我國抗菌葯產量比十年前略微下降,約有18萬噸,但獸用抗菌葯卻占年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從農場到餐桌全程監管

為了防止抗菌葯濫用,1986年,瑞典最先在動物飼料中部分禁用抗菌葯生長促進劑;2006年,歐盟全面執行抗菌葯禁令;美國、日本也出台了類似的法律法規,限制或禁止飼料中使用抗菌葯。

我國農業農村部也採取了嚴厲措施:一是迅速將監測結果通報各地,重點督促問題較多、合格率較低的省份,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依法嚴肅查處不合規的生產經營主體,並有針對性地跟進監督抽查。二是堅決杜絕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主動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產地准出與市場准入的銜接,對不合格產品採取禁止入市銷售、監督銷毀和無害化處理等措施。三是舉一反三,根據監測發現的問題,深入開展農藥及農藥殘留、獸用抗菌葯、水產品「三魚兩葯」(大菱鮃、鱖魚、黑魚,以及孔雀石綠、硝基呋喃類藥物)等專項整治行動,加大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力度,嚴防、嚴管、嚴控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餐飲監督:不讓葯雞葯魚上餐桌

專家們提出,畜禽產品藥物殘留事關食品安全,不僅需要實現「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監管,還要將抗菌葯合理使用落到實處。

嚴格監管。孫忠實表示,我國長期存在濫用「三素」(激素、抗生素、維生素)問題,國家應在法律層面加以限制,加大懲治力度。2017年7月,國家食葯監總局發布重要通告,修改人用沙星類藥物說明書,縮小並嚴格控制其適應證,加大不良反應的監督控制。獸用抗菌葯也應該有這類監管,只有葯監、質檢等部門加強宣傳教育,從源頭上嚴格監管用藥,才能保證舌尖上的安全。

合理預防。在疾病流行期,國際上允許在健康動物身上進行預防用藥。然而,餐飲監督實踐起來很複雜、難度很大,比如什麼情況可以預防用藥、用什麼葯、使用多大量、用藥周期多久等,需要專業的管理,目前我國缺乏此類規範。肖永紅建議,養殖業應加強防病措施,健康飲食比如給動物打疫苗、使用抗菌多肽類藥物等抗菌葯替代品。

合理用藥。給畜禽吃抗菌葯並非不可接受,但一定要在國家法規限制之內使用。農業部於2001年、2004年先後發布《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範》《獸葯管理條例》,對獸用抗菌葯進行嚴格控制。但在一些偏遠地區,養殖戶濫用抗菌葯、用完葯馬上上市的情況仍然存在。食品安全陳君石表示,應全面禁止在飼料里添加抗菌葯,這是國際共識。目前,我國計划到2020年實現所有飼料里不用任何抗菌葯。孫忠實和陳君石都呼籲,國家應以人畜分開為原則,嚴格界定現有的獸用抗菌葯,人用抗菌葯不應用在畜禽產品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健康網盟 的精彩文章:

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將展開
秋季調理 西洋參麥冬煲響螺

TAG:中國健康網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