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代皆為明將、任鎮大同總兵官姜瓖為何成為最無節操的軍人?

世代皆為明將、任鎮大同總兵官姜瓖為何成為最無節操的軍人?

作者:齊雲軻

世代皆為明將、任鎮大同總兵官姜瓖為何成為最無節操的軍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姜瓖,陝西延川人,出生於軍將士家,兄姜讓、弟姜瑄皆位居總兵。姜瓖在明末以來,一直鎮守大同,任總兵官。


一、反覆無常

姜瓖,給人最顯著的印象,他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本為明臣,降了大順,做了大順的臣,又叛順降了大清,做了大清的臣,又叛清歸了明。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春,大順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席捲北方大地。見大順軍來勢洶洶,勢不可擋,姜瓖在大同城內,果斷的決定投降。於是,他派人去聯絡大順軍,主動要求投降。

二月,李自成親自帶軍來到大同城,姜瓖率部出城迎接,盛讚李自成順應天命,亡明救民。

李自成見姜瓖身為一方鎮將,居然沒有發一兵一卒反抗,而且還主動聯絡敵人投降,毫無骨氣,儘管明王朝一直對他寄予厚望、恩養不淺。於是,李自成以「叛國罪」要處斬姜瓖。

世代皆為明將、任鎮大同總兵官姜瓖為何成為最無節操的軍人?


(崇禎皇帝)

姜瓖十分意外,驚嚇過度,跪地求饒。

最後,在李自成部下大將張天琳的求情下,李自成放過了姜瓖,仍舊讓他駐守大同城,只是留下了張天琳、柯天相、張黑臉等人也在此鎮守。

實際上,姜瓖的兵權幾近被剝奪。這讓姜瓖很是不爽,心生怨恨,伺機報復。

五月,報復大順軍的機會來了。李自成率軍同吳三桂、清軍聯合的軍隊交戰失敗,被迫撤離北京城,回到了陝西。大順軍佔領的地方,明朝官紳趁機發動叛變,一時間,大順地盤上叛亂成風。

姜瓖見機會來了,也在大同城殺掉了曾經向李自成求情、救下他一命的張天琳,宣布回歸明朝。同時,他擁立了明朝的一個王族,藉以爭取人心。

世代皆為明將、任鎮大同總兵官姜瓖為何成為最無節操的軍人?


後來,見清軍威逼而來,他又趕緊降清。隨後,他就跟隨清軍四處平亂,為清朝統一西北地區做出了傑出貢獻。

可是第二年,多爾袞把他叫到北京城,讓人狠狠的訓斥了他一番,說他工作不力,致使西北地區的平定很不徹底,又說他配合八旗軍作戰不力,後勤供應又不積極,而且當初還擁立了明朝的王族,簡直是「大不合理」、「此罪不小」。

本想著進京後會得到賞賜的姜瓖,非但沒有領到賞賜,還被狠狠訓斥一番,這滿清韃虜欺人太甚!

姜瓖又開始仇恨滿清了,與當年對李自成的恨,是一樣一樣的。

世代皆為明將、任鎮大同總兵官姜瓖為何成為最無節操的軍人?


(永曆皇帝)

二、怒而反正

仇恨一旦播種了,發芽很快,結果也很快,剷除卻不易。

回到大同城後,姜瓖的心是寒的,胸中的火是熱的。

不久,清王朝下令讓他「送親子一人入朝侍衛,以習滿洲禮儀,察試才能,授以任使」。這說的很好聽,可是姜瓖不傻,明白這是清王朝讓他把兒子交過去做人質的。

姜瓖思慮再三,還是把長子姜之升送往北京這個虎穴里了。

這以後,清軍動不動就徵發大同的糧食、人力、馬匹等,用於他們攻伐各地的物資,加重了這裡的官民負擔,當官的很累,天天忙乎這些事,都怒氣沖沖的,可是又敢怒不敢言。百姓更苦,本來天災人禍的,肚子都吃不飽,還哪有什麼東西拿出去交給兵爺們啊!

於是乎,大同官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可是,清軍不管這些,他們只要結果,不講其他的。地方上,累死、苦死,與八旗軍何干?

世代皆為明將、任鎮大同總兵官姜瓖為何成為最無節操的軍人?


順治五年(1648),金聲桓、李成棟等人在南方先後反正歸明,受到了南明永曆皇帝的讚賞,也得到了全國不忘明朝的遺民們的歡迎。全國反清復明的形勢一片大好。

在這種情況下,清軍還是壓榨大同軍民,使他們疲於奔命,民怨沸騰。

十一月,反清的蒙古部落南下,清朝政府派出英親王阿濟格等人率軍來到大同地區,說是為了協助姜瓖防守。

姜瓖何等精明之人,他知道清王朝對他不放心,怕他造反。阿濟格等人帶兵來,肯定是善者不來,來者不善。而且,清王朝所倡導的滿漢一家,根本就是騙人的伎倆,傻子才信。

與其被人當魚肉給切除了,還不如揮戈一擊,畢竟鹿死誰手尚難定。

十二月初三,姜瓖下令關閉城門,宣布反正。

世代皆為明將、任鎮大同總兵官姜瓖為何成為最無節操的軍人?



三、力盡身死

姜瓖在大同反正後,在北方影響極大。

畢竟這地方距離北京城比南明那邊近的多,若是舉兵東進,殺到了北京城,清朝就危急了。

一時間,山西、陝西、寧夏等地抗清勢力紛紛響應,群起反清。山西省除了省會太原之外,幾乎全被反正的抗清勢力拿下。困守在太原城裡的清朝官員,也是惶惶不可終日,唯恐反清軍隊隨時殺進來,自己的腦袋搬了家。

姜瓖反正後,立刻派人到南方,與南明永曆皇帝取得了聯繫。永曆皇帝很高興,表示大力支持他反正歸明。而且,南明還派出了太監馬鳴圖北上,與姜瓖等人進行聯絡。

姜瓖反正後,多爾袞親自跑到大同城下,勸姜瓖回心轉意,不要繼續走反清的死路。並表示,只要他放下武器投降,一切既往不咎,還讓他鎮守此地。

世代皆為明將、任鎮大同總兵官姜瓖為何成為最無節操的軍人?


(多爾袞)

姜瓖起兵反正,根本原因是滿漢矛盾,清王朝歧視漢族官員,偏愛滿族官員,致使漢人有功難賞、動輒得咎,沒有尊嚴,沒有安全感。姜瓖明白,自己反正之前,已經被清王朝所忌恨,現在投降,無異於自尋死路。

於是乎,姜瓖堅決反正歸明,絕不回頭。

清朝軍隊先將大同城周圍的城池拿下,而後圍困大同城。

第二年(1649)八月,清軍先後平定了山西西部、北部的抗清勢力,一同殺向了大同城。

世代皆為明將、任鎮大同總兵官姜瓖為何成為最無節操的軍人?


大同城被圍幾個月後,早已沒有糧食了,軍民餓死眾多。而且,大同城周邊的反清勢力均已被清軍消滅,明朝的援軍前來已經沒有了指望。

在這種情況下,姜瓖的部下楊振威率部叛變,於八月二十八日,殺害了姜瓖及其兄弟、部屬數十人,帶著他們的首級開城向清軍投降。

清軍入城,除了楊振威部下的官兵家屬外,將城裡沒被餓死的人全部誅殺。至此,姜瓖反正歷時近九個月,終告失敗。令人玩味的是,姜瓖作為大順軍張天琳的部下,當年殺死張天琳叛變,投降清朝,這次是他的部下叛變,殺死他投降清朝,這驚人的巧合令人欷歔。

世代皆為明將、任鎮大同總兵官姜瓖為何成為最無節操的軍人?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1988年生,教育工作者。2007年以來,在各級媒體發表作品七十餘萬字。閱讀悅讀平台簽約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汝南縣作協副主席、新蔡縣作協特邀理事。

推薦:

金庸筆下最令人心疼的女子: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不逾月斬清軍首數千的總兵官左都督陳友龍為何被自己人所殺?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寫乎 的精彩文章:

蘇軾,因為北宋而名垂青史
《紅樓夢》里的陰謀:一塊寫著字的玉怎麼會在一個嬰兒的口中?

TAG: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