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庸家世如此強大:家族六百年間2次慘遭滅族,僥倖存活綿延至今

金庸家世如此強大:家族六百年間2次慘遭滅族,僥倖存活綿延至今

2018年10月30日,令70後、80後的青少年時期充滿了武俠情緣的金庸去世了,享年94歲。金庸畢生創作出了15部作品,部部經典,其中融合了武術、氣功、懸疑、言情、古代文藝、天文地理等等,可見他的學識之廣泛。但縱觀金庸的求學生涯卻非常坎坷,他在中學時被開除,上大學後又被退學。那麼金庸的博學知識是從哪裡來的呢?這一方面是他個人的刻苦學習,另一方面在於家族遺傳給他的優良文學基因。

眾所周知,金庸只是筆名,其真名查良鏞。查姓雖然在百家姓中僅排名397位,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公元前676年,魯庄公之子姬延被封為子爵,「食采於査邑」,便姓了「査」,在山東一帶繁衍生息。五代十國時期,査氏出現了第一位名人,南唐軍事將領查文徽。其弟查文徵一家遷徙到安徽婺源定居,直到元末天下大亂,後人査瑜帶著妻兒老小,沿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坐船躲到嘉興。

査瑜初到嘉興,為了養家糊口,經朋友介紹到海寧袁花鎮一戶人家當家庭教師。他欣喜地發現,袁花鎮依山面水,土地肥沃,民風淳厚,跟婺源很像。更巧的是,婺源有個鳳山崗,海寧有座龍山,合起來便是「龍鳳呈祥」,正是吉兆。於是,査瑜舉家定居這片「福地」,一邊「勤懇耕作,敦睦鄉里」,一邊「以儒為業,詩禮傳家」。從遷海寧的第二代開始,査家便成為當地有名的「文宦之家」。

第一位顯達之人是查瑜之子查恕。他一心一意鑽研醫術,外號「査一帖」,只要一帖葯就可治好病,且醫德很高,為窮人免費治病,聞名江南。他深得明太祖朱元璋讚賞,被任命為太醫院國醫,獲賞一品冠服。大約過了100年,第五代查煥考中進士,成為查家登科甲的第一人。明朝一代,查家中進士6人,其中查秉彝、查志立、查允元祖孫三代連中進士,在當地傳為盛事。

到清朝康熙年間,査氏家族人丁超過300人,進入全盛時期。十餘人考取進士,5人進入翰林院,其中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親兄弟三人更是同為翰林院編修。査家因此有了「一門十進士,兄弟五翰林」之譽。查舁曾是康熙的近侍、陪讀,曾受賜康熙親筆題寫的「澹遠堂」匾額以及一副題有「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的楹聯。寥寥十餘字,勾勒出康熙對査家的盛讚,查家在康熙一朝可謂恩寵冠絕一時。

然而,文字讓査家家族興盛,也差點為他們帶來滅頂之災。康熙時,査繼佐因參與修訂浙江庄姓大戶編纂的《明史輯略》而被清初權臣鰲拜以書中有「諷刺朝廷」的內容為由,以「大逆罪」被判腰斬。雍正時,禮部侍郎査嗣庭將鄉試考題中的「止」字去掉,正是去掉了「雍正」之首,犯了「砍皇頭」的大忌。這場「科場案」令査嗣庭入獄,査家300餘名男丁被殺、被流放,女人全部罰為奴僕,據說最後或者回到海寧的,只有査嗣庭的哥哥查慎行一家4口。

不過,文字獄沒有摧毀查氏的文氣。自査慎行以後查家不再入朝為官,而是醉心文學,為查氏家族培育文學才子。査慎行建起的「得樹樓」,加上査家歷代傳下來的「澹遠堂」、「雙遂堂」「查浦書屋」等,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圖書館,這些都成了金庸文學創作的源泉。作為文學大家出身的金庸,因特殊的歷史原因,造成了他的知識與學歷不匹配的現狀。為彌補這一缺憾,金庸以81歲高齡赴劍橋大學攻讀碩士、博士,續寫了家族文人的名校緣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拾粹 的精彩文章:

最後一位犧牲的志願軍烈士: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卻倒在談判桌上
宋朝忠臣含恨而終,死後800年墳頭竟長出一棵樹,流下了汩汩淚水

TAG:史海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