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漁網是如何發明的?

漁網是如何發明的?

在上古時期,民眾雖然淳厚質樸,但生活並不輕鬆愉快。飢餓、寒冷、疾病、野獸侵襲等各種苦難和危險困擾著先民,他們十分希望改進生產生活方式,每天都嚮往著自己有熊的力量、豹的速度……

除了採集和狩獵,捕魚也是當時人類謀生手段之一。作為民眾領袖,伏羲真切地認識到,他的人民需要更廣闊的食物渠道和更安全舒適的生活。他發現魚的美味是其它野獸所沒有的,但抓魚的難度比採集、狩獵要大得多。從水中捕撈魚類要藉助舟楫,還要識水性。怎樣更容易把水中之魚抓上來?當時的哲人伏羲決定解決這個問題。

那時候,人們已經有了好多種捕魚方法。最簡單的當然是徒手摸魚、抓魚;或者用竹條、柳條抽魚;對於鱔魚等有洞穴的魚,可以先找洞穴再把魚捅出來捉住——這些方法只適用於清淺的水塘與小河,更深的河流湖泊不適合這種方法。

聰明的原始人把打獵用的鏢槍和弓箭用在了捕撈領域。他們用石頭將木杆或竹竿削出尖刃,即向水域進攻,後來還研發出了魚叉。他們覺得用弓箭射魚也是一種既有效又有趣的捕魚方式,他們還把記事用的繩子系在箭尾,便於把箭和射到的魚取回來。還有一些平時不活躍的人想出了另一種辦法,用竹木或魚骨做成魚鉤,加上一點魚愛吃的餌料,放在水裡等著魚來吃——這就是釣魚。

上述方法都有一個問題——效率太低。伏羲甚至也考慮過築壩堵塞河塘來捉魚,但這樣太花時間,還破壞生態環境。伏羲確實是智慧過人,他從蜘蛛結網捕捉昆蟲的過程受到啟發,發明了織網下水捕魚。

漁網是如何發明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在八卦發明以後,那些用來記事的繩子,使用量大大降低。人們出於好奇,商量著「變廢為寶」,用它來做別的事情。有人就把繩子系成一個活套,到水中去套魚,當一群魚游過來的時候,往往真有魚游進套里,越掙越緊,最後成為人們的美食。伏羲想,如果像蜘蛛網那樣通過連結多根繩子,形成許多魚套,不就把成群的魚都套住了么?按照這種想法,他帶領人們用記事的繩子相互打結,做了無數次試驗,結網工藝逐步改進,網眼越來越規矩,網也不斷增大,捕魚效率果然大大提高。高效率的魚網成功了,人們於是每天都能吃上鮮魚了!所以,人文始祖伏羲,也是漁民的祖師爺!

據說伏羲的臣子句芒,還根據結網原理,發明了捕鳥的羅,使人們的食物來源不僅可以取自水裡游的,地上走的,而且還將狩獵活動擴展到天上,人們的食物來源大大地拓寬了。

雖然目前在我國疆域中尚未發現原始先民遺留下的結繩編網的實物,但原始社會繪畫遺存中的網紋圖、陶器上的繩紋和陶制網墜等,均暗示出繩網是當時先民漁獵的主要工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師說 的精彩文章:

「四大名著」之外,這些古代小說的開篇詩詞也頗有韻味
霜降詩詞欣賞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