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英國宣布向人工智慧行業再投資5000萬英鎊用於頂尖人才培養

英國宣布向人工智慧行業再投資5000萬英鎊用於頂尖人才培養

關注全球技術地圖

獲取科技前沿動態

科技戰略

新美國安全中心發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籌資:風險評估》報告

據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官網10月30日消息,CNAS發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籌資:風險評估》報告。報告對司法管轄區和金融機構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籌資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了研究,具體包括風險來源、風險評估指標、金融機構如何檢測客戶的概況和行為等,並建立了衡量特定擴散籌資風險的藍圖,可為國家及其金融部門此類風險評估提供指導。

蘭德公司發布《朝鮮半島統一的替代路徑》報告

據蘭德公司官網10月31日消息,蘭德公司發布《朝鮮半島統一的替代路徑》報告。報告確定了朝鮮半島統一的三種可能背景包括戰爭、朝鮮政權崩潰或和平統一等,描述了朝鮮半島統一存在的九條潛在替代路徑和七項挑戰,評估了每條道路的可能性,並建議韓國和美國採取行動以取得更有利的結果。報告指出,朝鮮半島應避免戰爭,因為代價過高,而和平統一或朝鮮政權崩潰是朝鮮半島統一的最佳途徑,但這是長期的過程。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發布《中國的核力量》報告

據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網站10月31日消息,CSIS發布《中國的核力量》報告。中國的核武器存量,三位一體的核能力和導彈及反導技術的發展,改變了超級大國之間的核平衡,使軍備控制和核戰爭風險從兩個國家(美俄)增加到3個國家(美俄中)。中國官方發布與核能力相關的資料僅停留在理論和戰略層面,目前美國的開源情報能力無法為評估中國當前和未來的核戰略、核武器保有量及核作戰能力提供充分的依據,因此報告建議美國改進開源情報能力,並把中國納入核力量遏制和軍備控制範圍之內。

歐盟委員會發布《2017年度歐盟自由貿易協定實施情況》報告

據歐盟委員會官網10月31日消息,歐盟委員會發布《2017年度歐盟自由貿易協定實施情況》報告。報告認為,消除貿易壁壘對促進高標準勞動和環境保護方面是有效的,且歐洲出口商還可從現有協議提供的機會中獲得更多收益。報告顯示,2017年歐盟對韓國出口增長超過12%,對哥倫比亞出口增長超過10%,歐盟對加拿大出口在歐盟-加拿大貿易協議生效後的9個月中增長7%。歐盟農業食品去年出口增長強勁,特別是厄瓜多(+34%),智利(+29%),塞爾維亞(+23%),土耳其和哥斯大黎加(均為+14%)。

英國國防部2019年預算增加10億英鎊,主要用於網路、反潛作戰和「無畏」級核潛艇建造等3個戰略性軍事項目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10月31日消息,在近期發布的英國政府秋季財政預算中,英國國防部2019年預算增加了10億英鎊,主要用於網路、反潛作戰和「無畏」級核潛艇建造等3個戰略性軍事項目。2019年的英國國防部預算達366億英鎊,其中15.6%用於裝備採辦,18.7%用於保障。英國政府還承諾,2020年前國防預算的裝備開支每年提升0.5個百分點。

英國宣布向人工智慧行業再投資5000萬英鎊用於頂尖人才培養

據英國政府官網10月31日消息,在4月份向人工智慧行業投資10億英鎊的基礎上,英國宣布向人工智慧行業再投資5000萬英鎊用於頂尖人才培養。英國政府人工智慧辦公室將與艾倫圖靈研究所合作,在未來幾個月內完成該計劃的細節,以期在2019年秋季之前建立第一批研究員。

文在寅發表施政演說

據韓聯社11月1日消息,文在寅發表施政演說時表示要努力加強社會安全網建設,打造現代福利制度,推進半島無核化與和平進程。文在寅提及公正經濟、改革增長、增收促增長這3大核心基調,指出要致力於打造全民富裕的社會。文在寅強調,我們通過橫貫亞歐大陸的鐵路形成東亞鐵路共同體,打造多邊和平安全體系。為擴大國防研發和加強自主國防能力,政府增編明年的國防預算,規模較今年增加8.2%。

信息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量子計算機抗干擾研究取得突破

據Eurekalert網10月31日消息,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研究人員在量子計算機抗干擾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成功降低環境中量子雜訊對高靈敏度量子計算機的破壞性影響。這項研究成果有助於開發通用離子阱量子計算機,推動構建具有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大型量子計算機研發。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物理評論》雜誌。

台灣聯華電子暫停與福建晉華的研發合作

據路透社10月31日消息,台灣晶元製造商聯華電子公司將暫停與福建晉華的研發合作。聯華電子在聲明中表示,將遵循美國政府的所有規定,在美國解除對晉華的禁令之前,停止與晉華的一切合作研發活動。聯華電子與晉華在2016年簽署技術合作協議,晉華向聯華電子支付隨機存取存儲晶元的研發費用,技術成果由雙方共同擁有。

伊朗遭到類似震網病毒的惡意軟體攻擊

據Bleepingcomputer網10月31日消息,伊朗遭到一種類似震網病毒的惡意軟體攻擊,該軟體更複雜、攻擊性也更強,主要針對伊朗的基礎設施和戰略網路。關於惡意軟體的更多細節尚不清楚,其造成的傷害也不明確。震網病毒是一種專門定向攻擊基礎設施的「蠕蟲」病毒,曾對伊朗核設施造成巨大危害。

生物

瑞士科學家開發人工智慧程序,可高效解析藥物分子結構

據新華社10月30日消息,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開發出一種人工智慧程序,可高效解析藥物分子結構,將有助於藥物安全監測和新葯研發等。目前藥物分子結構通常使用核磁共振技術進行探測,但是數據的計算非常複雜和耗時。研究人員使用資料庫對人工智慧程序進行訓練後,其對核磁共振技術所得數據的分析效率是當前的約1萬倍。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

美科學家發現促進脂質代謝的天然蛋白FGFBP3,有望治療多種代謝性疾病

據學術經緯10月31日消息,美國喬治敦大學科學家發現一種在人體內天然存在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FGFBP3),具有很強的新陳代謝調節能力,能顯著促進碳水化合物和脂質代謝。小鼠實驗顯示,體內過表達FGFBP3蛋白可使肥胖小鼠在18天內減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脂肪,且在減脂同時,小鼠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如高血糖、脂肪肝等也相應減少。通過對被治療小鼠的臨床和顯微鏡檢查顯示,該治療方式沒有副作用。研究人員指出,肥胖是代謝綜合征的主要驅動因素,FGFBP3蛋白有望成為治療代謝性疾病的有效藥物,為治療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提供新手段。相關研究發表於《科學報告》期刊。

科學家研發出無動物源的人體細胞培養系統,有望消除人體/小鼠細胞混合物皮膚產生的不良反應

據科技日報10月31日消息,美國杜克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科學家研發出只使用人體細胞培育完整皮膚的新方法,有望應用於治療人體嚴重燒傷以及其他皮膚問題。目前使用的人工培育皮膚需加入小鼠細胞來支持快速生長,但該種人體/小鼠細胞混合物會讓患者面臨發生大面積感染和不良免疫反應的風險。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中常見的層粘連蛋白的兩種特定變體,能以類似方式支持皮膚細胞的生長。該研究結果可用於建立無動物源性的人體細胞培養系統,並用於皮膚移植。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

我國科學家借用鯨魚「語言」首次實現深海隱蔽通信

據科技日報10月30日消息,天津大學研究研究團隊模仿抹香鯨叫聲串規律,借用鯨魚「語言」首次實現深海隱蔽通信。研究人員利用抹香鯨原始叫聲作為通信信息載波,模擬抹香鯨原始叫聲串構造仿生通信信號串,以仿生偽裝策略實現水下通信信息傳輸。該方法具有偽裝誘騙性強,信息傳輸高度隱蔽,通信距離遠等優點,在國防和軍事領域極具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IEEE通信雜誌》。

能源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製出新型甲烷燃料電池,可大幅降低工作溫度

據sciencedaily網站10月29日消息,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製出新型甲烷燃料電池,可大幅降低工作溫度。研究人員通過新發明的燃料催化劑將便宜易得的甲烷製造出價格昂貴的氫燃料,並顯著降低了甲烷燃料電池中的沸騰工作溫度。據悉,通常甲烷燃料電池的運行溫度在750到1000攝氏度之間,汽車內燃機的運行溫度大約為600攝氏度,而該燃料電池的運行溫度只需500攝氏度。研究人員表示,較低的工作溫度可節約運行燃料電池所需輔助技術的成本,從而增加該電池的商業可行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Energy》期刊上。

美國能源部開發出新型人工光合作用裝置,可將太陽光和水轉化為氫燃料和電能

據sciencedaily網站10月29日消息,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能源創新中心開發出一種新型人工光合作用裝置「光電化學和電流混合(hybrid photoelectrochemical and voltaic,HPEV)電池」,可將太陽光和水轉化為兩種能源(氫燃料和電能)。研究人員通過在傳統氫電池的背面增加額外觸點的方式將太陽光產生的電流分開,進而使得一部分電流將水分解成氫和氧,另一部分則以電能的形式儲存下來。實驗結果表明,新型HPEV電池的太陽能轉化效率為傳統太陽能氫電池的三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研發納米電燃料液流電池,可為飛機提供安全且高能量密度的動力

據北極星儲能網10月30日消息,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正在研究納米電燃料(nano-electrofuel,NEF)液流電池。該電池可以通過輪緣驅動(rim-driven)電機為飛機提供安全、清潔和安靜的推進動力,不存在類似鋰電池受熱失控或起火的風險。據悉,此類液流電池具有三大特徵,分別為非爆炸性的能量存儲功能、能量密度高於固體鋰離子電池,以及流體重新填充油箱的速度高於電池充電速度。

海洋

美海軍研發新型艦艇,可在無人操控的情況下航行7200公里

據新浪軍事11月1日消息,近日美國《國家利益》報道,美海軍正在研發一款在無人操控情況下可以航行7200公里的中型無人水面艦艇。美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在政府招標網站上表示,該無人水面艦艇須具備高速巡航的能力,航速需達16節以上,可在浪高1.2至2.4米情況下穩定運行,續航時間可達60至90天。海上系統司令部正加快與各廠商溝通,希望利用現有的有人或無人駕駛艦艇設計,使其經過修改後就能成為快速部署的無人水面艦艇。

航空

美國導彈防禦局授予洛馬公司機載反導激光武器後續研發合同,繼續研發「低功率激光演示驗證」項目

據航空工業信息網10月31日消息,美國導彈防禦局授予洛馬公司價值2500萬美元的機載反導激光武器後續研發合同,繼續研發「低功率激光演示驗證」項目。該項目旨在研發一種高性能的高空機載激光系統,用於摧毀處於助推段的彈道導彈。洛馬公司將把LPLD項目推進至關鍵設計評審階段,進而使設計方案達到可全面生產的水平。

DARPA和美陸軍測試可用於直升機的「座艙內機組人員工作自動化系統」,以提升飛行員的任務效率和安全性

據戰略前沿技術10月31日消息,DARPA和洛馬公司測試可用於直升機的「座艙內機組人員工作自動化系統」 (ALIAS)。ALIAS是一種能為現有飛機提供先進自動化的插入式套件,有助於縮減任務規劃與準備時間,能在減少機組人員的同時提升任務效率和安全性。未來,DARPA計劃將其集成到「黑鷹」直升機上,並將於2019年開展測試飛行。

新材料

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發現通過電流操縱納米級磁鐵的有效技術

據材料科技在線11月1日消息,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通過電流控制來納米級磁鐵的新方法。目前,工業界越來越關注使用磁性納米粒子進行新型信息處理,例如神經形態計算。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朝著目標邁出了一大步,或可為新一代節能電腦和數據中心提供支撐。

先進位造

荷蘭研究人員開發新金屬3D列印技術,允許激光設備逐滴列印金屬結構

據3D虎11月1日消息,荷蘭特溫特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金屬3D列印技術,能夠允許激光設備逐滴列印金屬結構,列印精度可達微米級。該技術被稱為激光誘導正向傳輸(LIFT),它使用超短激光脈衝來熔化納米厚度薄膜中的微小金屬,可形成熔融金屬的微滴,能夠噴射到目標位置後並固化,適用於特徵尺寸小於10微米的金屬3D列印。該技術有望應用於3D電子電路、微機械設備與感測以及生物醫學等領域。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沒有高端晶元,為什麼卻能造出一流武器?
美國公布甲烷排放最新修訂法案

TAG:全球技術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