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洋節日來了,傳統節日怎麼辦?

洋節日來了,傳統節日怎麼辦?

洋節日來了,傳統節日怎麼辦?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萬聖夜已過,鬼節狂歡夜之後,看著社交平台上發的各種鬼妝照片,商店裡依然高掛的南瓜燈、面具,你是否想過:為何洋節在中國大受歡迎?

萬聖節只是諸多「洋節日」在中國的一個縮影。其他來自西方的節日如情人節、母親節等,中國人一樣過得有滋有味,感恩節、萬聖節等較為專業的節日,在中國也逐漸風行。

相當多的吃瓜群眾不會在乎萬聖節、聖誕節有何內涵,甚至有些西方節日原有的意義已經被中國的年輕人曲解,變成消費者的「瘋狂聚會」、商家的「狂歡盛宴」。反觀中國那些獨具深厚底蘊和內涵的傳統節日,越來越「死氣沉沉」。


洋節日來了,傳統節日怎麼辦?


洋節日來了,傳統節日怎麼辦?


(圖片轉自京東數據研究院)


傳統佳節一再衰落,經典小眾節日鮮有人知。當我們津津有味地過著那些洋節時,殊不知,也在慢慢失去自己的文化底蘊。試問現在的年輕人,是否還知道正月二十天穿節、三月初三上巳節、六月初六晒衣節、十月初一寒衣節?

其實對於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曾國藩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對中西文化的長短要有個清醒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必須放在主體地位。

洋節日來了,傳統節日怎麼辦?

洋節日來了,傳統節日怎麼辦?

習近平主席 曾說過: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所以這個時代應該給予傳統文化和民俗更加尊崇的地位,更應該自豪地將中國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極富魅力的傳統習俗推向全世界。

要知道一個沒有自己節日的民族,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祖國的未來,民族的明天需要靠我們每個人共同來撐起!

作為華夏子孫的一員,我們更應該堅守本國的文化信仰,將傳統節日傳承下去!

洋節日來了,傳統節日怎麼辦?

洋節日來了,傳統節日怎麼辦?


中國傳統節日表


春節

正月初一

貼春聯、貼窗花、放爆竹、守歲、拜年、包餃子、發壓歲錢、掃塵等

元宵節

正月十五

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



寒食節

清明節前一天

禁煙火、吃冷食



清明節

公曆四月五日

掃墓、祭祀、植樹、踏青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飲雄黃酒



七夕

農曆七月初七

祈福、拜織女、吃巧果、染指甲、扎巧姑等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

放河燈、祭祖、祀亡魂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

吃月餅、賞月、賞桂花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

登高、賞菊、插茱萸



臘八節

臘月初八

祭祖先神靈,祈豐收吉祥



小年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祭灶



除夕

臘月二十九(小月)

年夜飯、祭祖、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掛燈籠、燃爆竹

臘月三十(大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小誠講故事(zhuochengWH)」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拙誠學堂 的精彩文章:

吸貓擼狗不足為奇,古代鏟屎官們把寵物寵上天!
曾國藩故里——國慶假期的好去處

TAG:拙誠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