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不要認為銀行、類銀行金融機構是永遠的主體

不要認為銀行、類銀行金融機構是永遠的主體

雷鋒網AI金融評論報道,2018年中國金融年度論壇今日在北京開幕。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中國金融有三個基本的趨勢,金融創新是中國金融發展的基本動力,不要把所謂的金融風險歸結為金融創新,金融創新本質是實體經濟需要新的金融工具滿足需要;金融結構性變革,主要表現在資產結構上。未來要滿足社會多元的資產管理需求,也要滿足金融財富管理的轉型;金融國際化,包括人民幣的國際化和金融市場的國際化。

以下為演講原文,雷鋒網AI金融評論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金融是非常複雜的事情,談金融要特別小心,我經常在台下聽一點台上聽金融,有些論壇很內行,有些論壇很外行。中國的金融最近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從市場到監管,實際上我們一年時間就有一個周期出現,反映了市場的不成熟、監管的不成熟。政策變化如此之大,市場波動如此之大,超乎想像。不要把市場的波動看成簡單的市場周期。應該說與對金融發展規律的不了解,不深入不系統有密切的關係。

中國金融有三個基本的趨勢:

第一,金融創新是中國金融發展的基本動力。不要妖魔化金融創新,中國金融創新的道路還很漫長,不要把所謂的金融風險歸結為金融創新,金融創新本質是實體經濟需要新的金融工具滿足需要。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規模很大,人均GDP也接近9000美元,同時經濟的市場程度也很高,在這種條件下,本質要求金融要進行持續不斷的創新。

創新有幾個表現:一是金融脫媒,第二是金融工具多元性。融資者需要多元化的融資工藝完成優化。第三,金融科技化,帶來了金融業態的多樣性。不要認為商業銀行、類銀行金融機構是中國永遠的主體。金融工具的多樣性因為科技的滲透將會表現得非常強烈。金融業態多樣化今天是數字化為基本特徵。從一元到二元到多元,現在支付已經數字化了,或者說數字化支付已經成了基本的發展方式,未來隨著大數據的完善,微貸也會科技化。現在數字化沒有充分建立起來,所以P2P出現了這麼大的問題,要把握住金融創新的要點。

金融結構性變化是金融未來重要的特徵,在中國現在尤為突出。金融結構性的變革主要表現在資產結構上。未來要滿足社會多元的資產管理需求,也要滿足金融財富管理的轉型。實際上金融資產,會逐步提升,這將大大改善中國的金融功能。也會日益滿足我們對財務管理的需求,這是核心的制度發展,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的波動非常正常,再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的過程中,特別是金融的市場過程中,市場的波動不要看得太重要。實際上我非常不喜歡人為波動,無論是人為的上漲還是下跌都不好,市場要更多地尊重市場規定。金融的結構性變革在未來是基本特徵,要深刻理解。

中國金融進入國際化階段,這和中國的大國地位是相匹配的,也是我們作為大國的要求,國際化里包含了非常重要的兩個要點,一是人民幣的國際化。另外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我們的金融市場要逐步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對現代化、法制化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因為一旦金融中心變成國際金融中心,對國家的法制水平要有大幅度的提高,社會透明度會有大幅度的提高,這對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我們要深入了解中國金融的三大規律才可以做好監管。

資料參考和訊網,更多資訊,請關注雷鋒網AI金融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自動駕駛時代即將來臨 它將如何重塑城市形態?
「詞嵌入」和「注意力」的新發現獲得CoNLL 2018最佳論文獎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