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霸王別姬》撒了兩個謊,才有了現在中國電影史上的這部曠世佳作

《霸王別姬》撒了兩個謊,才有了現在中國電影史上的這部曠世佳作

《霸王別姬》,在豆瓣電影評分9.6,排名中外所有電影第二位。

它斬獲了38個國際大獎。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日本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費比西獎」,

…………

《霸王別姬》撒了兩個謊,才有了現在中國電影史上的這部曠世佳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國際影評人聯盟評價說:「這是中國版《亂世佳人》。」

英國BBC評價說:「《霸王別姬》令人熱血沸騰,是取得世界性成功的藝術電影。」

美國《時代周刊》評價說:「《霸王別姬》是中國20世紀90年代最好的一部影片,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史詩作品。」

美國《紐約時報》評價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新高峰,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的曠世巨作。」

但是沒人知道,《霸王別姬》撒了兩個謊,也是因為撒了兩個謊,才有了這部曠世佳作。

《霸王別姬》寫成於1979年。

1988年4月,一個朋友給製片人徐楓推薦:「《霸王別姬》是本很有意思的小說。」徐楓找來一看,果然。

她立馬就去見了李碧華:「我和她談了三天三夜,買下了這本小說的版權。」

後來,徐楓找來了陳凱歌,說服了陳凱歌拍攝《霸王別姬》。

接下《霸王別姬》後,陳凱歌立馬找到編劇蘆葦。

等蘆葦看完《霸王別姬》後,陳凱歌問:「怎麼樣?」

蘆葦回答:「小說戲劇性不強,故事性也不強。」

陳凱歌問:「文筆怎麼樣?」蘆葦說:「二流小說。」

陳凱歌說:「你評價比我高,我認為它是三流小說。」

然後,陳凱歌又問:「可以改嗎?」

蘆葦說:「還行。第一:有主題;第二:有人物關係。」

陳凱歌說:「那交給你了。」

很多人不知道蘆葦,中國另一部史詩電影《活著》,其編劇也是《蘆葦》。

《霸王別姬》撒了兩個謊,才有了現在中國電影史上的這部曠世佳作

陳凱歌與蘆葦

蘆葦是一個非常性情的人,接下《霸王別姬》的活後,他就開始全面學習。要求自己必須成為做到2點。

1、京劇內行

中國編劇最大的毛病就是出現常識性錯誤,人物、情節、故事都不對頭。

蘆葦說:「我不能犯這些低級錯誤。」

於是,蘆葦開始泡北京圖書館,開始泡中央戲曲學院圖書館,開始泡戲曲家協會,

「我乾脆就住在那兒,一天到晚泡在那兒。」就這樣整整泡了兩月,蘆葦成了一個京劇專家。

2、學習北京方言。

蘆葦本是西安人,「《霸王別姬》是發生在北京的事,所以我必須學習京片子,用北京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寫劇本。」

蘆葦借了話劇《茶館》的錄像帶,「我先是天天反覆看,一邊看,一邊學習。然後拿著《茶館》錄像帶,用北京方言跟別人對話。」

《霸王別姬》撒了兩個謊,才有了現在中國電影史上的這部曠世佳作

蘆葦與張國榮

一部電影,必須要有一個精神坐標。

蘆葦讓陳凱歌給他找了兩部電影。一部是《末代皇帝》,一部是《墨菲斯特》。

很多人覺得奇怪:「你老老實實寫劇本得了,為什麼還要看電影?」

其實,蘆葦是在尋找一個參照。

「大家如果認為自己不是天才,那當你面對一個新題材的時候,就必須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標。這兩部電影對我的影響不在技巧,而在於精神質量。」

看完這兩部電影后,蘆葦心裡就有底了,「我一下就找到了寫作方向,用人性的角度去解讀歷史。」

《霸王別姬》劇組撒了第一個謊:假劇本過審。

寫《霸王別姬》的時候,蘆葦給凱歌出了一個陰毒的主意:「如果按我這個劇本絕對通不過,我給你先寫一個假劇本,一個符合審查標尺度的劇本,送審立項的時候用這個劇本。」

陳凱歌說:「這不是欺騙政府嗎?」

蘆葦說:「要麼就擔負欺騙的罪名,要麼就別拍,你選擇一下。」

陳凱歌想了整整一晚上,第二天對蘆葦說:「就按你說的辦。」

所以,後來評論家說:

「《霸王別姬》拍了政治上沒人敢拍的戲,拍了人性上沒人想到的戲。」

《霸王別姬》撒了兩個謊,才有了現在中國電影史上的這部曠世佳作

中國電影有一個大弊端,就是不重視編劇和劇本,認為有大導演大明星就行了,所以出現了一大堆爛片。

要是陳凱歌不找蘆葦,要是《霸王別姬》不撒這個謊,就成不了現在的《霸王別姬》。

蘆葦還講過一件事情:「《霸王別姬》第二次送審的時候,電影局的官員都換了一批了,《霸王別姬》成片,開始的審查並沒有通過。

我告訴大家一個秘密,《霸王別姬》是鄧小平親自決定放的。

當時投資方想方設法找到了鄧林,說把這個電影給你家老爺子放一放,看老爺子是什麼態度。鄧林就把這部電影給鄧小平看了。

鄧小平看後說了一句:我看沒啥,改一改,放。

當時,北影廠長成志谷檢討都寫好了,就在準備遞交的時候,鄧小平的批示下來了。

正是因為鄧小平的批示,這部史詩巨著才得以面世。

但蘆葦的另一句話,讓人很惆悵:

「拍《霸王別姬》和《活著》的時候,我很是高興,覺得我們終於起步了,可我沒想到那就是我們的終點。」

《霸王別姬》劇本與小說有很多不同。

比如,電影中小豆子負氣燒掉母親留下的大衣這個情節,小說里是沒有的。

焚衣一事就是為了展現:「小豆子雖然外表陰柔,但內地里卻十分剛強,與長大後的蝶衣一脈相承。」

比如,電影中小豆子背錯《思凡》,小石頭用煙斗猛搗他嘴的情節,小說里是沒有的。

這個情節簡直是神來之筆,「搗嘴動作類似於男性對女性的強姦,它是閹割的一個隱喻。小豆子就是在這個動作下,完成了從男到女的性別認同。」

比如,電影的結尾是程蝶衣自刎,而小說的結尾是程蝶衣過上了正常人生,用了四個字「戲演完了」。

《霸王別姬》撒了兩個謊,才有了現在中國電影史上的這部曠世佳作

程蝶衣自刎給人的衝擊,顯然比後者要強烈得多,因為這將「不瘋魔不成活」的程蝶衣推向了極致。

電影中的很多經典台詞,如「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如「不瘋魔不成活」,都是小說中沒有的。

可以這麼說,沒有蘆葦,就沒有今天的《霸王別姬》。我們現在看到的小說《霸王別姬》,也是李碧華根據劇本改寫過的。

《霸王別姬》撒了兩個謊,才有了現在中國電影史上的這部曠世佳作

《霸王別姬》第二個謊言

在拍攝的時候,張國榮雖然竭力學習京片子,但終究還是不夠準確和差點味道。

進入後期製作後,陳凱歌始終覺得「廣東味太濃」。

比如,程蝶衣被批鬥那場戲,他對著菊仙大喊:「八七年,八七年……」

大家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結果一看劇本,才知道他是在罵「潘金蓮」,暫停之後,現場笑成一片。

所以,陳凱歌果斷決定:「得給張國榮找一配音。」

這個配音可就難找了,因為要求極高:一要善於模仿,二要懂得京劇,三要善於表達情緒。

陳凱歌將全國翻了個底找天,最後才找到了楊立新。

楊立新是誰?

就是《我愛我家》中的男一號賈治國。

《霸王別姬》撒了兩個謊,才有了現在中國電影史上的這部曠世佳作

為了給張國榮配好音,楊立新把錄像帶拿回家看了幾天,然後又看了很多張國榮以前的電影,反覆琢磨其語調、神態。

「既要保證台詞的京味兒,又必須要有張國榮的音色。」

最後,楊立新上錄音場時,「我全程仰著頭,聲音從聲帶出來後,頭腔共鳴被消解掉,聲線就接近張國榮了。」

楊立新配得有多好?

《霸王別姬》這部電影里,其實保留了張國榮兩段原音,但你聽出張國榮和楊立新的區別了嗎?

解了急難的楊立新,最後說:「配音就不要打我的名字了。」這就是《霸王別姬》的第二個謊言。

因為國際電影節有一個要求——必須使用演員的原聲。

為了《霸王別姬》能揚名海外,楊立新甘願做一個幕後英雄。

《霸王別姬》撒了兩個謊,才有了現在中國電影史上的這部曠世佳作

可以說,沒有這兩個謊言,就沒有今天的《霸王別姬》,中國電影史上也少了一部曠世佳作!

《霸王別姬》撒了兩個謊,才有了現在中國電影史上的這部曠世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