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明代皇帝常用的詔令模式有哪些?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明代皇帝常用的詔令模式有哪些?

原標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明代皇帝常用的詔令模式有哪些?


作者:王瑞,西南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眾人霍然跪地靜候,而剛剛閃亮出場的領事宦官或大臣拉風開口,朗聲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久而久之,古代聖旨的開頭似乎就成了上述的八字標準。「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樣的套語其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發明,皇帝們能夠下發的詔令文書也遠非只有這一種樣式。

明代的詔令類型繁多,主要有詔、制、敕、誥、諭、冊、書、苻、令、檄等等10種類型。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詔與敕。詔,望文思義,是皇命詔告於天下的意思,一般只有在王朝發生開國、皇帝登基、立儲等重大事件時才會啟用,象徵意義重大。皇帝發布詔書時,需要舉行特定儀式來進行宣讀;而詔書的開頭,才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一套語嚴格意義上的用武之地。此後清承明制,明太祖所發明的詔書開頭套語,一直被明清兩代使用,並為今人熟知。




(明清詔書·順治登基詔書稿本)

敕書則是另外一種重要文書,用途較廣,一般用於皇帝安排政務、訓規臣下、頒布專項任務。普通行政人員並不一定能夠獲得敕書,只有接受極為要緊的專項任務時,才會發給敕書。敕書里多會寫明官員的職權範圍,並在文末對其進行勉勵。明代也有敕與諭相混用的情形,稱「敕諭」,成為了一種常用的詔令文書類別。




聖旨


在皇帝所下達的各類詔令之中,還有一類比較日常,即諭。諭的類型非常多樣,除了剛剛提到的「敕諭」,還有「口諭」、「手諭」等類型。口諭是皇帝們口頭敘述的旨意,比較而言非常生活化、口語化,皇帝可以召見臣工當面傳諭,也可以託人代傳;手諭則是皇帝們親筆寫下的旨意,一般應該蓋以印信,如果不加印,相當於皇帝寫成的便條,被叫做「白劄」。口諭和白劄在作用效力是相差不大的,大臣們可以對其內容進行質疑。



(影視劇中大臣接受諭旨的情形)


參考文獻:


1.萬明:《明代詔令文書研究——以洪武朝為中心的初步考察》

2.陳時龍:《明代詔令的類型及舉例》


3.柏樺,李春明:《中國古代重要公文書——詔敕和奏章》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烏頭宰相」魏裔介的「復性學說」,體現了明末清初的哪些社會特徵?
為何說南明成也江北四鎮,敗也江北四鎮?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