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阿拉伯世界的領導中心是如何從埃及轉移到沙特的?

阿拉伯世界的領導中心是如何從埃及轉移到沙特的?

1945年3月,在埃及的倡議下,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敘利亞和葉門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阿拉伯國家聯盟條約》,宣告阿拉伯國家聯盟成立。從這件事上足以說明埃及在當時是有足夠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後來,阿拉伯聯盟經過不斷擴容,成員國增加到22個。

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法魯克王朝,建立了共和國。之後,在納賽爾的帶領下,埃及將英國軍隊趕出了埃及國土。在阿拉伯同以色列發生的前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都是作戰的主力,並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收回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在納賽爾時代,埃及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導者,不但在同以色列的戰爭中擔當主攻任務,同時在阿拉伯世界也具有很強的號召力。

1958年,在埃及的主導下,埃及、敘利亞、葉門三國組成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原計劃包括伊拉克),這是阿拉伯國家實體走向聯合的一次重要的嘗試,但是由於埃及的強勢,導致敘利亞、葉門相繼退出這一聯合體。

1970年,納賽爾去世,由薩達特繼任總統。埃及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戰敗,為了要回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主動同以色列進行和談,並在美國的斡旋下達成戴維營協議,這引起阿拉伯國家的強烈不滿。因為這違背了阿盟此前對以色列的「不承認、不談判、不和解」的原則,不允許阿拉伯任何一方或幾方單獨謀求解決阿以衝突。埃及的單方面同以色列和談,並承認以色列的,同以色列建交,導致埃及被開除出阿盟。

埃及同以色列的單方面媾和,導致埃及被排除出阿盟,也導致埃及在阿拉伯國家中的地位大幅下降。而此時,在伊拉克薩達姆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並帶領伊拉克走向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前台。伊拉克隨著石油出口收入的大幅增長,薩達姆通過購買蘇聯和美國的先進武器,成為地區強國,中東阿拉伯國家領導權轉移到伊拉克。

伊拉克在薩達姆的帶領下發動了兩伊戰爭,其後入侵科威特,引發海灣戰爭,結果被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教訓了一頓,撤出了科威特。由於薩達姆執政的伊拉克是當時中東地區實力最強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又奉行反美政策,還宣稱將放棄使用美元、改用歐元結算石油貿易,這引起美國的不滿。結果,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

薩達姆的倒台,伊拉克實力大幅削弱,而此時沙特憑藉著豐富的石油儲備和中東第一大產油國的地位,依靠銷售石油,成為中東的土豪。沙特為了對抗伊朗,同美國簽署《共同防禦協定和吉達機場租借權協定》,兩國建立了密切的盟友關係。沙特依靠美國的安全庇護,一方面可以借勢打壓自己的對手伊朗,同時可以獲得美國先進軍事武器裝備。沙特實力增強以後,積極介入中東各項事務,同時為了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對一些不發達國家進行經濟援助,比如對巴基斯坦、埃及、敘利亞等國援助。

沙特現在作為遜尼派的帶頭大哥同伊朗在多個方面進行對抗,比如在敘利亞沙特支持敘反對派推翻阿薩德政府,在葉門同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打得不可開交。雖說沙特有美國在背後做後盾,沙特的武器也是最先進的,但是沙特的軍隊戰鬥力確實不夠強,沙特聯軍在同胡賽武裝的戰鬥中並未取得明顯優勢。但這並未阻擋沙特成為阿拉伯世界帶頭大哥,因為其他阿拉伯國家實力都太弱,而沙特實力雖然不是很強,但是除了自己有錢以外,還有美國做後盾,可以借美國上位。

綜上,從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阿拉伯世界領導權經歷了從埃及到伊拉克再到沙特的轉移,阿拉伯世界領導權的轉移也是阿拉伯國家實力變動的體現,更是中東局勢風雲變化的寫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銘蘇先生 的精彩文章:

現在德國和俄羅斯相比,哪國的軍事實力更強?
日本戰敗後用什麼代價得以換取保留天皇制?

TAG:銘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