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靠修車起家,他年過六旬賺來幾十億,卻無奈國外的兒女都不願接班

靠修車起家,他年過六旬賺來幾十億,卻無奈國外的兒女都不願接班

重慶這個魅力之都,除了火鍋美食被大家熟知以外,摩托車產業也是享譽全球。宗申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摩托車及發動機行業的龍頭企業,其創始人左宗申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將一家小小的摩托修理店發展成為了今天年銷售額突破200億元的多元化企業。根據胡潤最新的富豪榜顯示,左宗申家族以75億的身價榜上有名。

左宗申出生於重慶,在八十年代初,在多次創業失敗後,他拜師學藝專門維修發動機。在掌握了基本的維修技術後,他和家人開設了一家摩托車修理店。那時他整天花著臉,手從來沒洗乾淨過。但憑藉著刻苦鑽研,他的維修技術在當地越來越高,光聽聲音就知道發動機的問題,因此生意也越來越好,逐漸樹立了口碑,當地人摩托車有什麼問題都會去找他。

靠著精湛的修理技術及艱苦奮鬥的精神,左宗申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九十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外地的朋友托他到重慶摩托車廠買一輛三輪摩托,但是過去的時候才發現到處到是提車的人,原來是發動機貨源很緊張。他當時想,既然對發動機性能這麼熟悉,為什麼自己不組裝幾台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當時車廠的廠長,對他的想法很支持,沒多久就向他下了第一批近百台的訂單。

為了得到更多的訂單,他背著發動機,跑了國內幾十家發動機廠,從此一發一可收拾。隨後,左宗申以幾十萬元的起步資金,在王家壩創立重慶宗申摩托車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那時,他已對摩托車的各種結構、性能,甚至每個零部件及裝配要求都爛熟於心,他想打造出自有品牌的摩托車品牌。

九十年代中期,宗申的第一輛摩托車下線,正好趕上了行業的快速發展時期,沒幾年時間便成為行業的一匹黑馬。左宗申對於質量和技術非常看重,企業現在仍然堅持師徒制,仍然堅持評級加薪,根據技能考核加薪,以此鼓勵員工鑽研技術、掌握技術。在企業,他可能沒很高的職位,但技術好,工資可能比管理人員還要高;企業的工匠精神,正是宗申的企業核心文化之一。

在左宗申用心經營之下,集團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也成為國內家喻戶曉的企業,摩托車全球累計銷量達1500萬輛。在今年發布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單里,宗申集團以200.35億元的營收榜上有名。並在中小緊湊型發動機領域技術優勢明顯,也一躍成為摩托車發動機、通機、三輪摩托車領域的行業龍頭企業。如今,集團的業務遍布歐洲、美洲、中東、東南亞和非洲在內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大受歡迎。

如今,左宗申已年過六旬,還堅持在一線工作,因為目前國外長大的兒女都不願接班他只好親力親為。當年在摩托車領域,他是第一個把自己的名字作為企業名稱和產品商標的企業家,他認為,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企業和產品,是對自己的產品負責。靠摩托車發動機製造起家的宗申,其實目前產品線已遠遠不止摩托車,還包括舷外機、通用發動機及通用機械,以及微車發動機、農機。

左宗申曾表示:「做企業特別是製造業得有定力,要耐得住寂寞。堅守不忘初心,在細分領域做精吃透。」也許正是這種對工匠精神的追求,才成就了今天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柳先說 的精彩文章:

白酒界的一匹黑馬:它靠低價策略半年賣出50億,增長速度超茅台
劉強東最忌憚的對手:選擇與馬雲結盟,他的利潤在半年增長2000%

TAG:柳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