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它是十九世紀的究極兵器,今天卻靜靜坐在烏理治的街角|大象文摘

它是十九世紀的究極兵器,今天卻靜靜坐在烏理治的街角|大象文摘

原標題:它是十九世紀的究極兵器,今天卻靜靜坐在烏理治的街角|大象文摘


文章來源: NanjingYCChen雅築迷思Azuremyst(ID: azuremys)


維多利亞之機械神話第二篇

在上一篇中已經提到,1854-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徹底改變了阿姆斯特朗和威斯窩斯的人生,使這兩位當時英國最優秀的機械工程師自此成為勢不兩立的敵手。然而克里米亞戰爭還啟迪了另一個人:他的發明猶如曇花一現,甚至他本人的生涯也並未因此而改變;然而僅僅是這一淺嘗輒止的嘗試,已經讓無數人為之震驚。他的名字是羅伯特?馬萊(Robert Mallet)


如果查閱英文維基的羅伯特?馬萊詞條,就會發現他在兵器開發上的成就只是被幾句話一筆帶過;他真正被後世所記住的身份是地震學家和現代地震研究的開創者之一,正是他率先開創了一些沿用至今的地震學概念,包括「地震學」(seismology)和「等震線圖」(isoseismal map)。他發明的另一個術語——「epicenter」——則已經超越地震學的範疇,成為今天英語的常用詞。


然而在十九世紀,歐洲的工程師與科學家的界限從來都是模糊的。正如傳統中國的文人在經過教育後就能具備從水利工程、地方治理以至於詩詞酬和和繪畫造園等一系列技能,十九世紀的歐洲學者在經過相應教育後也具有足夠應對從自然科學研究到工程項目以至於機械製造的知識儲備。馬萊正是這樣一個人物。


1857年12月26日《倫敦新聞畫報》上刊登的馬萊巨炮版畫,右側是構成巨炮炮身的可拆卸的生鐵環


在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他與阿姆斯特朗和威斯窩斯一樣很快看到了當時火炮的不足,但他的思路更加簡單粗暴。當時歐洲軍隊攻打堅固設防的堡壘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使用臼炮向堡壘內部拋射空心爆炸彈,而沿用了幾個世紀的13英寸重型臼炮極其笨重而且威力有限,更不用說還有炸膛的危險。而馬萊的解決方案很簡單,就是造出一種更大、機動性更好,而且還不那麼容易炸膛的臼炮。他設想了一種口徑36英寸(914毫米)的巨型臼炮,炮身由數個鐵環拼接而成,可以分解運輸;鐵環不再由生鐵鑄造而成,而是由熟鐵鍛制,以緩解炸膛問題。



保存在烏理治的馬萊巨炮,這是實際發射過的那一門


本來一個工程師兼科學家的想法沒有那麼容易受到重視,然而馬萊的方案卻獲得了「首長」的親自批示:時任英國首相的巴麥尊勛爵被馬萊的巨炮徹底迷住了。他對馬萊說:

「你所設想的豈不就是一種『飛雷』(flying mine);炮彈落地時它顯然會先鑽入地下然後才爆炸!」

巴麥尊勛爵親自下令軍械部以最快的速度造出兩門樣炮。軍械部不敢怠慢,趕緊將訂單發往倫敦東郊布萊克沃爾的泰晤士鐵廠;接到訂單的泰晤士鐵廠卻犯了難:當時根本沒有能鍛造馬萊巨炮的巨型熟鐵環的蒸汽錘;他們告知馬萊,能造出巨炮的唯一方法只有鑄造方形生鐵坯,然後機械加工成鐵環。



炮彈與介紹牌


儘管做了如此改變,兩門巨炮完工時克里米亞戰爭也已結束了,巨炮一下失去了它們存在的意義。由於構築巨炮底座就需要相當昂貴的人工費,軍械部決定只測試一門炮。從1857年秋到1858年春馬萊巨炮一共發射了19發直徑35.6英寸的巨型彈丸,全都是沒有裝填炸藥的空殼。儘管材質由熟鐵變為生鐵帶來了炮身鐵環破裂的毛病,但巨炮的射程完全達到了設計指標;這些大鐵球也正如巴麥尊預測的那樣,全都深深地鑽入地下,有些以當時的挖掘設備已經無法找到——當時人根本無法想像,如果這些鐵球中裝滿了炸藥,會是怎樣一種山崩地裂的威力。一位皇家炮兵少將這樣寫道:

2300(1)3000(1.36)重、裝藥量405(184千克)487(221千克)的空心爆炸彈的威力幾乎無需推測。相關測試尚未開展——為了全人類的利益,我們希望永遠也不要進行這樣的測試。」


炮尾的葯室,最多可裝80磅發射葯


然而人們對巨炮的熱情早已消逝,只是對於那少數曾親眼見過巨炮發射的人來說,這些大鐵球緩緩划過長空、最終深深埋入地下的情景恐怕永遠揮之不去。不到六十年後,英軍的敵人便會將一種英國人從未見過的新武器帶上戰場,在英軍的陣地前施展地震般的威力。如果巴麥尊還在世,一定會對這種新武器的名字感到熟悉:「擲雷器」(Minenwerfer)——投擲「飛雷」的機器;它的原理恰似一門縮小版的馬萊巨炮。而僅僅八十多年後,人類終於用太陽的力量代替了地震的力量,將自我毀滅的事業推向了新的高度。


有意思的是,泰晤士鐵廠製造的兩門馬萊巨炮都完好地保存至今。沒發射過的那一門被作為納爾遜堡火炮博物館的路標,光鮮亮麗;而發射過的那一門則隱藏在倫敦東郊烏理治的一處街角草坪,與居民區和公交換乘樞紐為鄰。碩大的炮口上已經長出了小樹,在高大行道樹和來來往往的雙層公交的襯托下,這門曾經天下第一的巨炮倒是多了幾分矮小和蒼老。


(主要資料采自David Moore, Geoffrey Salter所著Mallet"s Great Mortars)

殺盡江南百萬兵


腰間寶劍氣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事


猶自嘵嘵問姓名

在這個話題無孔不入且熱愛閱讀的新媒體編輯部,我們經常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公眾號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眾、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它們都將一一出現在這個欄目里。


本文由公眾號「雅築迷思Azuremyst」(ID:azuremys)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反烏托邦三部曲(套裝)
義和團是怎樣變成「愛國運動」的|大象公會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