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學點知識 | 智能手機很容易上手,為什麼長輩們就是學不會?

學點知識 | 智能手機很容易上手,為什麼長輩們就是學不會?






題圖:yestone 正版圖庫




為什麼教父母用電子產品這麼難?




知友:劉飛

(200+ 贊同,產品經理話題優秀回答者,收錄於知乎圓桌)




1. 從父母的角度看,是已經越過了接觸新鮮事物的階段。





任何在你出生時已經有的技術都稀鬆平常,不過是世界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任何在你 15-35 歲之間發明的技術都是新穎刺激的革命性產物,你很可能會拿它當職業; 




任何在你 35 歲以後發明的技術都是違反自然秩序的玩意兒。 




——道格拉斯?亞當斯(英國作家)



大多數父母成長的環境里,接觸到的電器頂多也就是家裡三件套,電視冰箱洗衣機,這三個電器早期的使用難度實在是太低,無非就是幾個按鈕操作、壞了靠踢解決。







人都是社會塑造的動物,30 歲之前整個人格基本已經塑造完了,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價值觀,平時的喜好和習慣,都基本定了型。




我爸是 60 年代出生的,他的老年生活就希望在山林里有個別墅,沏茶養鳥,看天外雲捲雲舒,不可能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夢想就變成了要通關 PS4 的所有遊戲。但後者可能是我的晚年願望。



這些價值觀、喜好和習慣,造成了父母這輩人天然就會排斥如今的電子產品。說實話,這種排斥不是因為老年人頭腦不靈光了、手腳不靈活了,純粹是內心裡,覺得「沒意思」。




真覺得有意思,沒什麼東西是學不會的:







只是,在他們理解里,生活就是可以沒有電子產品的,何必去學習接受新的東西呢?這是比較大的心理門檻。




2. 從電子產品生產的角度看,不太考慮老年人群




電子產品尤其互聯網產品的迭代其實是一直以照顧最主流人群為目標來做的,什麼意思呢?就是最有消費能力的群體、最能接受電子產品的群體,他們是電子產品生產者面向的用戶。




智能手機是最有代表性的了。




大家總覺得「年輕人」天然就是智能手機的用戶。其實並不是,所有現如今的主流用戶,都是培養成長起來的。







看早期 iOS 的畫風,為什麼要做成擬物?



因為早期所有人在智能手機產品面前,都是一視同仁的「小白」,老年人也好年輕人也好,大家都不太理解手機上的圖形示意是什麼、代表著什麼操作、交互要如何理解。




擬物能夠相對較好地體現層次感,讓用戶知道,現實生活里長什麼樣,在手機里就長什麼樣。







比如上圖中的計算器,左圖是舊版本(iOS 6)的,更加寫實。



等這些年輕人用戶都被教育透了之後,iOS 就變成了更加簡潔的風格,學習操作的問題解決了,就可以去掉可能干擾使用的各種複雜陰影,讓視覺重點更加集中。




但是,老年人大都沒有在這個學習過程中。




等老年人開始用上智能手機的時候,他們已經直接到了最新的交互系統里來了,學習成本自然就不是一回事。




簡單來說,就是這兩個原因導致了,我們很難教會父母用電子產品。




知友:米米

(100+ 贊同,收錄於知乎圓桌)




這是由於很多種原因所導致的,當中的複雜過程略過,大家可參照我的回答:當下的科技產品對老年人有哪些不友好之處?

大致了解一下進入老年期,老年人感知覺以及認知功能的改變。




因此,對於教父母使用電子產品而言,需要對他們有足夠的理解和耐心,以及從最簡單和基本的功能開始。例如:




1. 智能手機及電子產品、盡量選擇最基本以及他們最常用最喜歡的功能。




對於我自己的父母來說,我把 iPhone 上大多數 App 都刪除了,僅保留了他們最常用的幾個 App:微信、地圖等等。




當然,最基本的功能還不足夠,還要考慮到他們的需求,比如說,很多老年人喜歡照相,對於他們來說手機像素和美篇 App 很重要。




可以把教父母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想像為遊戲中打怪的環節,需要循序漸進,先從他們最常用的和最簡單的開始,逐漸再到中等,複雜。




2. 由於認知的改變,老年人對學習和掌握新東西的過程比較慢,需要的時間長,而這並不是一個最大的阻礙,因為可以不斷重複。




教父母使用電子產品需要足夠的耐心,有可能需要重複教很多次才能夠最後掌握。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們不斷練習使用。




舉個例子:我老爸去聽了老年大學的計算機課程,筆記記得很詳盡,從不缺堂遲到,然而對電腦的掌握程度還不及老媽。




因為老媽喜歡玩兒鬥地主,必須學會電腦的開關機以及對電腦的基本操作。

因此:練習永遠比只說不練重要。




3. 另外一個方式是鼓勵父母周圍的人都用相似的產品和軟體。




不一定是子女去教,有些時候同齡人之間互相學習比子女教要有效率的多。這也許也是因為同齡人之間比較了解彼此的思維和學習習慣。




比如說微信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老爸老媽學習使用微信都是受周圍人的影響,根本不需要教,這是因為這已經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還有視頻通話的功能,也許是有子女在外地的老年人都會使用的功能之一吧!




另外補充幾句,現在網上有很多教父母使用電子產品的漫畫或者圖示,清晰地標示出了具體使用的過程並且配上了簡單的文字說明。這樣的方式很不錯。




總之,了解老年人的需要和習慣,用聰明的方法教要比教他們死記硬背要有效率的多。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136 個回答:為什麼教父母用電子產品這麼難?










李詠病逝,90 後的回憶開始逐漸失去


為什麼日本女性不敢一個人去吃拉麵?


聊聊「衣冠禽獸」| 清朝官員官服上的圖案有什麼含義?


避孕方法那麼多,最安全有效的還是這「四大門派」


同居是一場情侶攜手的自由冒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金庸先生再見,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
僅僅 3 個月滴滴順風車又出事,難道每一次改進,都要用人命做鋪墊嗎?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