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口氣讀懂小時候的吃的糖畫

一口氣讀懂小時候的吃的糖畫

許多人記憶中還存著這樣的畫面:

放學後的校門口

一位大爺擺著個小攤

身邊的爐子正「咕嚕咕嚕」熬著糖漿

面前擺著一塊石板和一個轉盤

老頭兒一手舉著勺子

往石板上澆糖汁

胸有成竹地勾勒出動物的圖案

引起周圍小孩們的連連喝彩

稻草桿上插著一個又一個做好的糖畫

當時的我們即使囊中羞澀

也不會被趕出這個湊熱鬧的隊伍

盯著那絢爛不出錯的手藝

獃獃得定住忘了回家

2008年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單中

糖畫被收入在傳統美術

相較高端的藝術品

它更像一樣親民的藝術

帶來觸手可得的美好

如今校門口湧出一家家奶茶店

那些糖畫攤卻不知所蹤

突然間它成了懷念過去的物件

竹籤上掛著童年時模模糊糊的記憶

這樣一門最甜蜜的民間藝術

又藏著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呢?

東土大「糖」的歷史

糖畫

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讀懂,就讀懂了糖畫的靈魂

10萬年前

我們還是智人時

就開始追求糖

若在野外發現掛滿甜果子的果樹

一定會選擇先吃

並且吃到撐不下為止

喜糖的DNA遺傳至今

這不僅是味蕾的享受

更是對生命的本能的追求

它提供的能量大大地維持我們的活動

中國是最早製糖的國家之一

在白糖被發明出來前

存在著各種奇葩的前身

一直到了

唐朝

有天唐太宗李世民發現

天竺使團進貢的進口石蜜

竟然比比國產石蜜好吃好看好儲存

老李急呀,他征戰沙場啥苦沒吃過?

偏偏就好上了這一口甜!

於是老李馬上召集三十來人,組了一學習小組

派到另一個製糖大國——印度

深度交流製糖法去了

學習小組帶回了印度的「熬糖法」

經過自己的鑽研

做出了遠超印度石蜜質量的糖

這個版本的糖雖然被大大改良

但因還未掌握糖的脫色技術

所以還沒到我們熟悉的「白糖」境界

更類似淺黃色的古法紅糖

其實在前面這段時間裡

由於技術受限

糖並未廣泛流傳到平民百姓

尤其是經過加工的糖

更是只有身份尊貴的人才能享用

自唐以後,古人們大量地研究如何讓糖脫色

不斷提升的技術使其產量增加

並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開來

明代,最實用的黃泥水淋脫色法誕生了

糖匠們意識到利用黃泥的吸附性

可以生產出雪白細膩、顆粒晶瑩的精製蔗糖

明《天工開物》 黃泥水淋脫色法

中國很快成了產糖大國

我們的製糖技術隨著移民高潮

被傳往日本、印尼、菲律賓等許多國家

除了生活所需,人們手裡開始有了余糖

宋元開始,市井經濟繁榮

明清以來,民間文化豐富

這為糖畫的誕生提供了完美的條件

糖畫大爺的一天

第0步:糖畫的起源

在八卦糖畫大爺的日常生活前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糖畫是怎麼被發明的呢?

在明代,新年祭神就有這麼個習俗

人們把糖給融化了

澆築成文臣武將的形象以作祭品

所以被稱為「糖丞相」

這寓意是挺好,但有個缺點:

這糖丞相保質期實在是短!

放供桌上沒兩天就糊了

所以漸漸地,糖丞相被撤下「神壇」

但卻走進了民間

手藝人們改進了糖丞相的外貌

畫出寓意吉祥的圖案

糖畫就這樣流傳至今

第1步:熬糖稀

熬糖稀是做糖畫前最重要的一步

白糖和水以1:2的比例放在鍋中

不斷加熱,不斷攪拌

糖液沸騰後會開始冒泡

當泡變小、糖液變黃時,就能停火了

熬制的時間考驗著每位師傅的功力

出鍋時間定一鍋成敗

少一分不夠,多一分全毀

糖稀做好後

大爺會把它從鍋里舀到大理石板上

放涼後凝固成一塊塊晶瑩的糖塊

以方便出攤時攜帶

第2步:轉轉盤

大爺挑著擔子,來到校門口

把幹活的傢伙都給擺開來

小火爐、銅鍋、架子、石板......

還有最重要的一樣:轉盤

買糖畫前,小孩們都要進行一道程序

那就是轉轉盤

這可給糖畫注入靈魂的一步啊!

轉盤上被分成許多格子

畫著不同的花鳥魚蟲

交了同樣的錢,轉到啥就畫啥

龍、鳳的圖案繁雜費糖

蝴蝶、蝦蟹則簡單精小

然而龍、鳳的圖案幾率很小

為了在夥伴面前拿上一個大糖畫顯擺

小孩總會掏出口袋的零錢孤注一擲

簡直就是童年時最熱鬧的歐氣測試

你眼睜睜地看著指針停在蝴蝶上

這場斥巨資的博弈便以失敗告終

透露著你從小不可逆的非洲血統

第3步:畫糖畫

你還沒來得及為自己的手氣傷心時

大爺就立馬動起手來

把你帶入了精彩的製作過程中

一根勺子,一勺糖漿

一隻手背在身後,另一隻拿著勺子快速移動

抖、提、頓、放、收

一切都掌握在大爺手中

無需草稿,一隻蝴蝶躍然而出

在糖稀還未全乾時

迅速拿出一隻竹籤,放在圖案上

最後放下勺子,換上鏟子

將大理石上的作品完美護送起來

遞給面前焦急等待的孩子

以勺為筆,溶糖作墨

這就是糖畫師傅的藝術

而他最忠實的欣賞者們

便是曾經圍在攤前的我們

糖人:3D列印的糖畫

糖人算是糖畫的衍生物

沒有特定的界限去區分它們

民間通常把二者混成一談

糖人是立體的糖畫

一般的糖畫師傅也會吹糖人

兩種形式一起進行

清 《太平歡樂圖》吹糖人

糖畫這項手藝遍布全國

地域性非常廣

但吹糖人在京津一帶倒是極具名氣

我們有時候不得不感嘆

中國人真的把「吃」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不僅啥都能做成吃的

怎樣吃它都能弄出個名堂來

吹糖人的工具不像畫糖畫那樣多

它主要有兩種製作方法

一種是利用模具

一種則是直接上手

利用模具的方法比較簡單

模具已經挖好動物的形狀

只需把糖塊放入

揪出一條管道吹氣

則能吹出相應的模樣

這種方法由於製作內容受限

所以比較少用到

糖畫師傅都選擇直接上手

吹糖人的材料相較畫糖畫的略有差別

糖塊不能加熱到太稀

必須停在比較粘稠的程度

有的師傅甚至會選擇加入些麥芽糖中和

揪下一段糖塊,不斷地揉搓碾壓

再折成管狀,拉長

嘴巴對著拉出來的一端吹氣

另一端的糖塊開始膨脹透明

在手上被不停地拿捏

變身成十二生肖的形狀

這門技術很考驗師傅的手藝

不僅手掌要承受得住糖塊的滾燙

更要在其涼下來前捏出精準的形狀

糖人的造型還將民間文化結合起來

運用獨特的手藝

延續著獨特的民間藝術

社會我糖畫

在今天,還有許多人對民間藝術抱有偏見

下意識給它們打上了「土」的標籤

認為比起那些名貴的畫作

民間藝術根本稱不上是真正的藝術

事實上,它們更是先輩們「美」的啟蒙

將濃厚的情感孕育在作品之中

為人們帶來平易近人的藝術

讓我們再回頭來看看糖畫

晶瑩的糖汁流動於石板之上

線條粗細有別,揮灑自如

這何嘗不像是一幅水墨畫?

現今,民俗藝術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

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環境下

它們是該選擇應變,或是堅守

雖然糖畫早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我們還是難以挽救它的消失

曾經校門口習以為常的糖畫攤早已遠去

在物質豐富的今天

一支糖畫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有的手藝人放下了老本行

有的人則選擇順時代而行

為糖畫發明更多討喜的圖案

當現在的人們嫌棄吹糖人不衛生時

糖畫師傅就開創了新的形式

讓客人參與到吹糖人中

成為民俗街里一道獨特的風景

福原愛體驗中國吹糖人

這就是糖畫在現今社會的生存方式

當年的我們,生活中沒有多少零食

一顆糖就足夠開心很久

現在的我們,周圍環繞著太多美味

味覺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反倒變得麻木

偶爾忙碌之餘

會幻想自己變回很小的時候

和一群小屁孩們圍在糖畫攤前

盯著大爺瀟洒地製作糖畫

最後我拿著只屬於我的那支

被夥伴們簇擁著

成為整條街上最靚的仔

- 投票區 -

如果你有更想一口氣讀懂的內容

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們

了解一下3D列印般的糖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外藝術 的精彩文章:

如果有一天,故宮焚毀殆盡
家,到藝術館只要兩平米

TAG:意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