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pollo與Waymo的殊途同歸

Apollo與Waymo的殊途同歸

百度和谷歌的競爭,從搜索時代開始就沒有停止過。但有趣的是,這種競爭更多是兩家互聯網巨頭在各自本地市場的「隔洋對戰」。

客觀來說,從技術角度,百度的Apollo可能落後於Waymo3-4年時間,但希望打造自動駕駛「Android」的Apollo正在迎頭趕上。

這一點可以從兩家公司「直面數據競爭」的加州自動駕駛路測可以看出。

按照百度提交給加州DMV的報告,一共4輛車一年時間裡一共跑了1949英里,人為干預頻次為43/1949=22.06次/千英里。

Waymo在加州公共道路上的同時間段總測試里程達35.25萬英里,是所有路測公司中里程排名第一,平均每千英里的人工干預次數只有約0.18次。

從2017年7月首次對外發布Apollo1.0開始,超過100家汽車產業鏈合作夥伴(這裡面不凡全球汽車業及IT巨頭-微軟、Nvidia、英特爾、梅賽德斯-賓士和NXP)成為百度Apollo生態的金字招牌。

與此同時,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佔據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讓百度Apollo成為覬覦中國市場的全球汽車製造商「不可迴避」的合作夥伴。

其實,在陸奇舉起百度Apollo開源大旗的背後,早在2014年離開微軟加盟百度的張亞勤就是開源的堅定支持者。

「我們看到了成為汽車自動駕駛領域安卓系統的機會。」張亞勤並不想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當然,對於自動駕駛開源系統,外界也有諸多質疑。

開源,意味著安全風險高。同時,一旦出現自動駕駛事故,法律責任問題「糾纏不清」。對於這個問題,百度一位高管曾表示,「我們的每一家合作夥伴,都各自承擔對自己基於Apollo開發系統的責任。」

遵循Android邏輯,一個「開放」的平台吸引了大多數開發者,僅僅依靠他們的絕對數量來保證進步。但汽車不是智能手機,這樣複雜的合作夥伴網路很難協調。

與大多數Apollo合作夥伴一樣,寶馬也採取了雙管齊下的方式。此前,寶馬一位負責與Apollo合作的項目負責人透露,雙方合作的重點是某幾項技術,比如數據分析和數據處理,當然還有本地化的語音交互、車和家的智能互聯。

而戴姆勒與百度的合作,也都是與百度生態系統中的雲、連接有關。有相關人士透露,這其中還涉及到很多本地的網路許可和監管要求。

尤其是對於外資汽車製造商來說,他們更願意在不透露太多自己的技術專長的情況下,通過中國合作夥伴來了解更多的本地化「規則」。

去年,科技部已指定百度Apollo為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平台,車企加入百度Apollo自然也會獲得更多政策方面的資源和利好。

今天在2018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發布了由百度和一汽紅旗共同研發的國內首款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表示,明年年底,這款新紅旗自動駕駛汽車將會實現小批量生產,2020年年底實現大批量量產,首批開放城市將會有北京、長春等。

L4級意味著在大多數情況下,在自主駕駛過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預。

今天,百度還與吉利旗下的沃爾沃汽車達成了開發L4級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協議,並於本周三宣布與福特汽車公司合作,在中國道路上測試L4級自動駕駛車。

沃爾沃CEO表示,百度是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導者,正如我們認為Uber有可能 成為北美市場的同樣角色一樣。「沃爾沃的車將於這些領域大玩家的軟體產品兼容。」他補充道,我們後續還會有好幾家類似的合作夥伴。

2017年,Uber與沃爾沃達成協議,計劃最多從沃爾沃採購2.4萬輛自動駕駛汽車,這份合同價值超過19億美金。但隨後,Uber改裝的沃爾沃自動駕駛車便遭遇致命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在Uber的這場事故中,事故車輛沃爾沃XC90一度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實際上,我們與Uber的合作只是向其提供XC90基礎車型,車上搭載的自動駕駛技術是Uber自主研發的。」一位來自沃爾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或許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此次沃爾沃CEO Samuelsson表示,百度沃爾沃合作的最終產品可能與今天在道路上行駛的沃爾沃汽車截然不同。「我們正在研究,有可能做一些真正適合這個細分市場的定製車型。」

一直以來,Waymo以自研軟硬體,採購車型改裝及布局移動出行為主。而百度在此之前,更多是基於Apollo打造開放式合作生態。

但這樣局面也在被打破。

就在前不久,百度宣布與長沙市達成合作,將在長沙指定區域和開放道路探索智能共享出行新模式,包括自動駕駛計程車落定和布局智能交通。

國內首批自動駕駛計程車將在長沙規模化落地測試運營,預計2019年規模達到百輛。同時,阿波龍無人駕駛小巴也將在封閉園區和景區商業化落地,服務園區內乘客。

此外,Apollo還將打造Apollo Bus智能公交示範路線,推動公共出行的智能化升級。

顯然,未來真正的自動駕駛勝利者,必須在技術圈之外開拓業務。誰能交付和提供自動駕駛移動出行服務,將是真正產生巨大利潤的最終遊戲規則。

要贏得公眾的信任,前提必須是有一隻龐大的車隊來在市場早期建立服務,取得信任並真正塑造品牌。在這一點上,Waymo是最為激進的。

此前,根據摩根士丹利估計,Waymo的最新估值可能高達1750億美元,其中自動駕駛計程車業務估值800億美元,而無人物流服務估值高達900億美元,軟體授權許可收入僅估值為70億美元。

而目前,百度在美股的市值僅為665.41億美金,還不到Waymo的1/2。

更重要的是,Waymo已經來到中國。5個月前Waymo在上海成立了一個名為慧摩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而上海此前曾爭取Waymo無人駕駛項目落戶上海。

未來,極有可能上演一場從「隔洋對戰」到「直面競爭」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工智能 的精彩文章:

雷達「新變種」,自動駕駛感測器充滿「變數」
美國CR報告:凱迪拉克Super Cruise力壓特斯拉Autopilot

TAG:高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