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的父親是這樣一個人?看看這四個故事,就知道了!

劉邦的父親是這樣一個人?看看這四個故事,就知道了!

原標題:劉邦的父親是這樣一個人?看看這四個故事,就知道了!


從《史記》中選取按照時間記載的幾個小故事就可以看出劉太公的性格特點。劉太公是一個識大體知禮儀、心胸豁達之人。


一、《史記·項羽本紀》:「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王從之。」


公元前203年,楚漢滎陽僵持對峙,項羽一時拿劉邦沒辦法,劉邦一時也不能把楚霸王怎麼樣。項羽這時手裡有個重砝碼,劉邦的爹劉太公人在他手裡,何不利用一下,讓劉邦就此服輸。一天,隔著廣武澗,項羽在對面搭建起一個高高的檯子,上面放上案板,然後讓人把劉太公捆綁橫放在案板上,旁邊支起一口大鍋,鍋底大火熊熊。一切準備停當,項羽朝西面的劉邦喊話:「劉三,你要再不繳械投降,我今天可就把你爹煮了!」劉邦自然沒有辦法,回話說:「咱倆是拜把子兄弟,我爹也算你爹,你要煮了咱爹,就給我一碗湯喝。」項羽大怒,就要把太公殺掉,因項伯的勸阻,太公始能倖免。同年後不久,形勢於楚軍漸漸不利,項羽就把太公與呂雉送還劉邦,以換取楚漢以鴻溝為界。


這個故事的背景是,劉邦帶領他的人馬向西攻打秦國時,家人還都在豐縣。公元前206年,楚漢相爭起,豐沛縣為西楚控制,劉邦派人迎接太公,但為項羽派兵所阻。前204年,漢軍先是攻陷西楚都城彭城,之後楚軍反攻,漢軍大敗,太公遂與劉邦之妻呂雉一同被楚軍所擒,被西楚當做人質,在楚軍一直扣押了兩年多,項羽一直把劉太公作為制衡劉邦的重要砝碼。可以說,為了劉邦的大業,劉太公作出了很大的犧牲,劉太公那時的年齡應該在70多歲了,一個70多歲的老人沒有一定的胸懷和定力,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二、《史記·楚元王世家》:「高祖兄弟四人,長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時,嘗辟事,時時與賓客過巨嫂食。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為羹盡,櫪釜,賓客以故去。已而視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為帝,封昆弟,而伯子獨不封。太上皇以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地,為其母不長者耳。』於是乃封其子信為羹頡侯。」

劉邦跟他大嫂有過節,說起來小事一樁。當年,劉邦整天遊手好閒,還老帶著一幫狐朋狗友來家裡蹭飯吃,大嫂滿眼看不起這個小叔子。這天劉邦又領著幾個閑漢到家,大嫂裝著沒看見,抬腳到灶間,故意用鐵勺把鍋底颳得嗤嗤響,劉邦的朋友們一聽這動靜,猜著鍋已見底,沒飯可蹭就走了。朋友出門後,劉邦前去掀開鍋蓋一看,鍋里竟然剩有不少飯,頓時明白了大嫂的小心思,很是不滿她在哥們面前不給自己面子,自此記恨在心。當上皇帝後,劉邦大封親戚功臣為王為侯,唯獨不封大嫂生的侄子劉信。在劉太公的勸說下,劉邦才封劉信為「羹頡侯」。名字雖不好聽,實權卻很大。


這個故事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劉太公很關注家族的榮耀,這也是皇家威儀所需要的,他想方設法調和兒子之間的矛盾,在兒子劉邦面前說話是有分量的,大事不糊塗。二是劉邦一直很重視與人交往的細節和感情問題,對於大嫂的那種不講情義的事情就是要給予一定的懲戒,不因親情而偏薄。這也是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性格的表現,也是劉邦之所以能聚攏「漢初三傑」這樣一批時代英雄,開創大漢王朝的人格魅力。


三、《史記·高祖本紀》:「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太公家令說太公日:『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後高祖朝,太公擁篲迎門卻行。高祖大掠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賜金五百斤。」


公元前202年,劉邦已經登基做了皇帝。皇帝是天子,除了上天,沒人再能高過他去,可父親在,這就有些麻煩了。論父子孝道,劉邦每隔五天得去給老爹問安,問安的時候,因為劉邦是子,太公為父,劉邦自然得給太公行跪拜之禮。這在從家庭倫理上講可以,但從劉邦作為天下地位最為尊貴的一方面來看又很尷尬。多虧劉太公的侍從腦瓜子靈,點撥了一下,解決了這個尷尬事。侍從勸太公說:「老人家,俗話說天無二日,皇帝雖說是你生養的,可他如今是帝王人主啊,你呢,雖然是他爹,可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現在是他的臣民啊,你想想,從古到今,哪有君王給臣子下跪行禮的?」太公說:「我也覺著這樣很不自在,可怎麼辦好呢?」侍從悄聲如此這般地指導了一番,太公頻頻點頭。改天,劉邦又來給老爹請安,老遠里看見劉太公懷裡抱著一把掃帚,靜靜地站在大門外迎接,待龍輦走近,太公一邊倒退著身子,一邊張手在駕前引路。劉邦很吃驚,忙下車來攙扶老爹,太公退出三步外,躬身稟皇上:「您是帝王,怎麼能因為我而亂了綱常呢!臣在此恭迎聖駕。」劉邦聽了這話,心裡大為爽快,後來打聽到這主意是太公的侍從出的,「賜金五百斤」。劉煓成為中國歷史里活著被尊為太上皇的第一人。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很重要的儒家思想所倡導的君王和臣民的關係問題。劉太公推崇儒家思想,不然,不會讓小兒子劉交「出國」專門學習儒家思想。這個故事藉助劉太公侍從的口把君臣的關係表達出來,我想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在劉邦重儒尊儒的大力倡導下,儒家思想在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後得到較快的復甦,成為西漢初期的主流思想意識形態,劉太公通過父子導演的一場互敬「小品」,讓儒家所倡導的君臣關係更加深入那些追隨劉邦功勛元老的心中,一心一意為劉家服務。

四、《史記·高祖本紀》:未央宮成。高祖大朝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這個故事發生在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輝煌巍峨的長安未央宮落成,劉邦在未央宮大宴諸侯群臣,專門請劉太公出席。眾人正喝得高興,劉邦卻舉著一杯酒起身面朝太公,說:「當初你罵我沒出息,不能給家裡置產業,沒有我二哥劉仲能幹,今天您說句實話,我置下的這份家業跟我二哥比,誰的多誰的大啊?」劉老太公無言以對,殿中群臣看出了劉太公的窘迫,連忙紛紛起身簇擁到高祖周圍,嘻嘻哈哈給劉太公解了圍。當時,劉太公的年齡是多少呢?80歲左右,劉太公公元前197年去世,劉邦的年齡是60歲。也就是,在那個熱鬧的宴席上,80多歲的劉太公已經沒有精神頭來分享兒子的喜悅。為了讓父親高興,一個60歲的老人和80歲的父親開了一個玩笑,逗父親一樂,本身就是一件歡樂的事情,劉邦其實是在父親面前撒嬌,向在場的眾位大臣說沒有父親的教誨自己也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反映出來的是劉邦對父親深沉的愛和無限感激。劉邦作為一個孝子,開創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影響深遠,震古爍今。


連載《閑 讀 劉 邦——劉邦與豐縣的故事》


作者簡介:

石培明,江蘇豐縣人,長期在基層從事新聞宣傳工作,作品曾獲中國縣市報新聞獎一等獎,現為縣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縣文聯副主席,市作協會員,著有新聞作品集《故道雄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裡是徐州 的精彩文章:

劉邦家族,何時遷到豐縣?答案出來了~

TAG:這裡是徐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