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不復存在的野生鬱金香,它們的身影只在花磚上綻放

不復存在的野生鬱金香,它們的身影只在花磚上綻放

2002年,土耳其科學家描述了鬱金香屬的一個新種——居米什哈內鬱金香(Tulipa gumusanica)。然而一經發現就已經極度瀕危——它們只分布在一片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且備受旅遊業和道路修建的侵擾,朝不保夕。

面臨如此處境的「鬱金香」不止這一種。

從野外到皇宮

可能和很多人所預想的不同,鬱金香並非「一種」植物。如今琳琅滿目的切花品種,其實源自很多種野生鬱金香的反覆雜交選育。如今,雜交的鬱金香已經是荷蘭的代名詞,現代栽培育種技術讓鬱金香煥發著別樣的生機,嶄新的栽培品種層出不窮。

栽培鬱金香因感染鬱金香條斑病毒長出淺色條紋、斑點,花色更令人驚艷,荷蘭人一度為此癲狂。圖片:James St. John

但是500年前,鬱金香的版圖與如今完全不一樣。

鬱金香的野生祖先們分布於北緯40°附近,最重要的產地是中亞一帶。古老的塞爾柱人喜歡上了它們,並且隨著帝國西遷,將中亞的鬱金香帶到了安納托利亞的花園裡。

塞爾柱帝國衰亡了,後起的奧斯曼帝國繼承了他們對於鬱金香的喜愛——只不過最初,他們也不過是從野外挖鬱金香的球莖,置於自己的花園裡罷了。

野生的睡蓮鬱金香,和你熟悉的鬱金香樣貌大不相同。圖片:Bernd Haynold / wiki commons

1459年,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伊斯坦布爾,嶄新的城牆拔地而起,城牆裡的是蘇丹默罕默德二世下令興建的托普卡珀皇宮——6年前,年輕的蘇丹指揮奧斯曼帝國大軍攻陷了拜占庭首都,宣告東羅馬帝國的覆亡——伊斯坦布爾,成為了當時的鬱金香之都

在奧斯曼帝國鼎盛的時期,鬱金香被視為貴族階級和特權的象徵,廣泛地應用於瓷磚、織物、陶器等裝飾圖案上。那十餘年的和平富足年代,也被稱為「鬱金香年代」。

這幾扇彩窗,彰顯著托普卡珀皇宮的華麗。圖片:SBarnes / wiki commons

誰還記得野生鬱金香

如今,皇家花園裡大片的野生鬱金香花海也早已不復存在,我們也無從尋覓現代鬱金香的野生親本。

但是,托普卡珀皇宮的花磚記得它們

如今,這座巨大宮殿被改造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立足期間,我們可以輕易找到野生鬱金香的身影——那獨特的、尖細修長的花瓣——就在轉角處花磚的一角。

雖然已經高度簡化,我們仍能找到鬱金香的特徵。圖片:G. Dallorto / wiki commons

今天,花磚圖案已經成為一種經典的設計元素。人們不經意的使用,讓鬱金香的故事流傳在全世界。

如今花磚元素比較常用於室內設計。圖片:vicarie-sn.org

採用花磚元素設計的耳墜。圖片:alangoo.com

這本《物種日曆2019》,封面的靈感就源自於坐落在安納托利亞各處的宮殿。

在這裡,花磚不只是一種視覺形式,也承載著鬱金香的故事

故事,還有更多

從2014年誕生至今,每年的物種日曆都擁有一個獨特的主題,《物種日曆2019》的主題是世界城市。而今天講述的鬱金香故事,就在其中。

這樣的故事,一共有6個章節,暗含在《物種日曆2019》6款城市主題特別版的封面中。了解背後的故事,再來欣賞它們的外在,你大概會有全新的感受:

《物種日曆》,既是桌面的一道風景,也是一年份的閱讀索引。每天都有一篇生動有趣的物種故事,陪伴你度過睡覺前、通勤中……各種閑暇時光。

當一本《物種日曆》放在桌面,你能看到:一張精美的手繪物種插圖、一段科學的物種故事以及一周七天的每日物種。

到了每周的尾聲,《物種日曆》還為你準備了一個小小的儀式——周日晚上或周一清晨,揭開頂部磁扣擋板,輕輕拿走上周的卡片,迎接新一周的到來。

拆下來的卡片翻到背面,一些小小功能還藏在這裡等你發現。一張自然觀察記事卡六張每日物種關鍵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玩法~

用完的卡片亂堆著沒處放?

把城市主題《物種日曆》的紙質外殼平鋪好,按照內附的說明,簡單7步就能製作一個可愛的收納盒。

《物種日曆2019》從無到有,耗費了策劃團隊和設計團隊的大量心血。除了前面展示的單品,我們還準備了很多品味獨特的搭配,也許其中一款就能戳中你~

現在在果殼商店下單,2本就能享受包郵優惠,還送敲萌的貓主子冰箱貼哦~

按住傳送門,找到戳中你的那款《物種日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你在北方的艷陽里,大雪紛飛~啊嚏!
如何打造自然主題的美好一餐? | 高顏值餐具推薦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