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金庸先生,江湖再見

金庸先生,江湖再見



2018 

年的第

 

300

天,司馬和你在一起


昨天,金庸先生走了。




「小寶就此別過」、「襄兒拜別」……演員在和創造他們角色的人告別,觀眾、讀者們不得不和曾經的時代告別,「金庸走了,青春沒了」。




高曉松說:如果沒有金庸,我們少年時代只剩瓊瑤和三毛了。如果沒有金庸,我們的少年時代該會是多麼倉皇。




人生在世若朝露,魂歸來兮哀何悲。笑傲江湖成絕響,人間再無俠客行。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作者:拾遺




浙江海寧袁花鎮有一望族,名姓查。


這查家,不但善經商,還出讀書人。


清朝康熙年間,這查家可不得了,


「一門五進士,叔侄五翰林。」


康熙爺還為查家題過匾——敬業堂。


及至清末民初,查家幾經磨難,

家道雖然衰落,但仍有良田三千畝。


1924年3月10日,查家查樞卿添了一個兒子,


查樞卿根據排行,給兒子取名為查良鏞。


查家有錢,可供小孩選擇的消遣很多,


但查良鏞別的不愛,偏愛上了家中藏書。


整天泡在書堆里,讀得廢寢忘食。


父親怕他讀出毛病,便想方設法讓他出去玩。


有一次,父親拖他出去放風箏,


放著放著,一回頭,查良鏞不見了。


父親急得不行:「怕被別人拐走了。」

找了半天沒找著,回家一看:
「這小子正泡在書房看書呢。」




02


有一天,泡在書房的查良鏞。


偶然間翻到一本《荒江女俠》,


這是顧明道寫的一本傳統武俠小說。


查良鏞一讀,震撼得血脈賁張:

「想不到世上還有這麼好看的書!」


從此,他就迷上了武俠,


四處託人收羅各類武俠小說。


石玉昆的《七俠五義》,


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


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


…………


武俠看多了,查良鏞便經常幻想,


幻想自己化身成為書中之俠客,


「仗劍天涯,除暴安良,快意恩仇。」


武俠夢,就這樣在他血液里埋下了種子。





03


1940年,查良鏞考入浙江聯合高中。


當時,聯合高中辦了一個壁報。


愛好寫作的查良鏞,便成了壁報常客。


1941年的一天,壁報前圍滿了人,


爭相看著一篇名為《阿麗絲漫遊記》的文章,


「阿麗絲小姐來到校園,


忽見一條色彩斑斕的眼鏡蛇東遊西竄,


伸毒舌,噴毒汁,還口出狂言,


威嚇學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學生們看了,紛紛偷笑不止。


都知道這條眼鏡蛇就是指校訓導主任沈乃昌。


因為沈乃昌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查良鏞。


「我瞧不得他有事沒事就辱罵學生。」


查良鏞心中熱血一盪,便想行俠仗義。


於是撰寫了這篇文章來譏諷沈乃昌。


沈乃昌看到文章,氣得全身發抖,


立馬跑到校長那裡哭訴:「請立即開除他。」


幾天後,查良鏞被勒令退學了。


他便轉到衢州中學,念完了高中。




▲ 

金庸故居




04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


燒殺搶掠姦淫,無惡不作。


「我門家本來是相當富裕的,


但住宅、園子都被日軍燒了,


母親和弟弟都在戰爭中死亡。」


查良鏞

目睹和遭遇了國破家亡後,


便立志成為俠客:「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個俠客——「就是做一名外交官。」


為什麼要做外交官?


「就是想在維護國家尊嚴上發揮作用。」


於是1943年,查良鏞高考時,


報考了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文系。


入學後,他一心撲在學業上,


每次考試幾乎都是年級第一名。


但中央政治學校是一所特殊學校,


簡單點說,就是國民黨培訓政治幹部的學校。


校長,就是國民黨主席蔣介石。


所以,其他黨派學生便經常遭到國民黨學生的拳打腳踢。


一天,國民黨學生又把異黨學生揪到操場,


進行極其惡毒的辱罵和毆打,


忍了很久的查良鏞看不下去了,


心中熱血一盪,又想行俠仗義。


衝到政務處,大聲質問學校領導:


「為何放縱國民黨特務學生胡作非為?」


俠客,從來就不是這麼好當的。


查良鏞行俠的結果,便是被勒令退學。




05


「做外交官的夢想破滅了。」


離家千里,孑然一身,無依無靠,


失學後的查良鏞,既憤懣又沮喪。


突然,他想到了表兄蔣復璁,


蔣復璁當時正在重慶擔任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


於是,查良鏞便找到蔣復璁,


在其幫助下,在圖書館謀了個職務。


也算是「禍之福所依」吧,


失了學,但查良鏞卻坐擁了百萬藏書。


隨後兩年,他專事讀書,筆力大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


查良鏞便離開重慶,回到了家鄉,


進入東吳法學院插班進修國際法,


「希望能有機會重新踏上外交官之路。」


1946年秋天,《大公報》刊登啟事:


面向全國公開招聘三名國際電訊編輯。


應聘者蜂擁而來,竟多達3000人。


查良鏞憑著出眾才華,一路過關斬將,


最後以第一名成績被《大公報》錄取,


就此在報社做起了電訊翻譯工作。


1948年3月,《大公報》香港版復刊,


查良鏞被調派香港,支援復刊工作。




06


1949年,中國解放後不久。


查良鏞發表了一些國際法論文,


得到國際法權威梅汝璈的賞識。


梅汝璈致電查良鏞:「外交部請我去當顧問,我需要一位助手,你願不願意?」


查良鏞回答:「願意,我的夢想就是做外交官。」


1950年,查良鏞來到北京。


外交部領導喬冠華對他說:


「想來外交部工作,得先去人民大學進修。」


當時,人大擁有全國唯一的外交系。


「在外交部工作,一定要是共產黨員。


你在人大學習結束後,我介紹你入黨。」


查良鏞一聽,腦殼有點大了。


因為他是一個喜歡自由自在的人。


「入了黨,一切行動都要聽指揮。」


這一點,查良鏞覺得自己不太適應。


再加上中國已經解放,


外交官「俠客」似的吸引力已然減弱。


深思幾天後,他放棄了這次機會,


選擇了重新回歸香港《大公報》。


這一年,《大公報》旗下《新晚報》創刊,


查良鏞被調到《新晚報》,

做了副刊編輯。




07


一同調往《新晚報》的,還有陳文統。


金庸與他,共用一張辦公桌。


說來湊巧,兩人都愛看武俠小說,


所以工作之餘,經常侃得不亦樂乎。


除此之外,兩人還有一共同嗜好——下圍棋。


兩人時常買回二兩孖蒸、四兩燒肉,


然後擺下棋盤,一邊吃肉,一邊對弈。


1954年,香港的太極派與白鶴派,


因門戶之見發生爭執,互不相讓,


於是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向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投下戰書,


「簽下生死狀,比武分高低。」


由於當時香港禁止打擂,


兩人便把擂台設在了澳門。


這場比賽,轟動香港,


吸引了上萬香港人到澳門觀看比賽。


那場比賽,雖然只打了短短兩回合,


就以吳公儀一拳擊倒陳克夫而告終。


但當天《新晚報》「號外」報道一出,


立馬就被香港市民一掃而光。


目睹此景,總編輯羅孚腦子靈光一閃:「何不趁此機會推出武俠小說連載,以招徠更多讀者呢?」


他找到武俠迷陳文統:「願不願意寫武俠連載?」


陳文統一口應承下來:「可以啊!」


第三天,《龍虎鬥京華》便見報了。


陳文統用了一個筆名——梁羽生。


沒想到《龍虎鬥京華》一炮打響,


每天報紙一出,香港市民便人人爭讀。


一個新武俠小說時代就這樣開啟了。






08


1955年2月初,


梁羽生的《草莽龍蛇傳》快連載完了,


但他還沒有想好下一部寫什麼。


羅孚便只好找到另一個武俠迷查良鏞:


「梁羽生顧不上了,只有你上了。」


但查良鏞並沒有馬上答應:


「別說武俠,我連小說都沒寫過。」


羅孚和梁羽生一同勸說道:


「只有你了。你一定可以。」


查良鏞抹不過面子,最終答應了。


答應了,可是寫什麼呢?


那晚,查良鏞躺在床上失眠了。


突然,他想起了小時候父親講的一個傳說。


「傳說那年,宮中熹妃生了一個女孩,


因為擔心女孩難討皇上雍正的歡心。


便使出了偷梁換柱的妙計,


用海寧陳家的男嬰替換了自己生的女嬰。


這個男嬰,便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於是,查良鏞便想把這個傳說變成武俠小說。


1955年2月8日,新晚報推出了《書劍恩仇錄》。


查良鏞將名字最後一字一分為二,署名「金庸」。


但是,沒想到市民反應平淡。


推出兩周後,也很少見人議論。


「我很是失落。」金庸說。


可沒想到一月之後,

《書劍恩仇錄》突然爆紅。


每一天,金庸都會收到大量來信。


這,正是金庸武俠小說的特點——

開局平淡,但隨著人物和情節的展開,火越燒越旺,「茶」越來越香,慢慢就讓人慾罷不能了。


「最終,《書劍恩仇錄》的影響竟超過了梁羽生。」


名聲一響,很多報社便找上門來,


紛紛高薪邀請金庸撰寫武俠小說。


金庸答應香港商報,撰寫了《碧血劍》。





▲ 

金庸與夏夢


09


在撰寫《書劍恩仇錄》期間,


金庸又從新晚報調回了大公報。


但進入1957年後,


一直奉行講真話的大公報也開始說假話了:


「人民公社進行的時候我到廣東看過,


說一畝地可以生產四五萬斤糧食


完全就是假話,根本不可能。」


作為大報,怎麼能這樣不負責任呢?


「我覺得做新聞工作不應該這樣做。」


1957年,金庸便從大公報辭了職。


辭職後,加入了香港長城電影公司。


因為這裡,有著名影星夏夢。


金庸曾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長得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現實生活中的夏夢不僅長相漂亮,


而且文化修養極高,是個秀外慧中的女子。


金庸喜歡得不得了,

所以才願意因「夢」入「長城」。


進入長城後,金庸做了編劇,


為夏夢量身定做了《絕代佳人》《蘭花花》等劇本,


雖然反響不錯,但他卻沒多少機會接觸夏夢。


於是金庸積極尋找機會當導演,


終於,他做了《王老虎搶親》掌鏡,


這才與女主角夏夢逐漸熟絡起來。


據坊間傳說,金庸和夏夢有過一次約會,


那次,金庸傾吐了埋藏在心底的話語。


夏夢一聲嘆息:「也許來世還有機會……」


畢竟他倆,都早已是已婚之人。


金庸之念想,就終止於這一聲嘆息。


1959年,金庸黯然神傷地離開了長城。


從此,他小說里便有了夏夢的影子,


不管是《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


還是《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


抑或是《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


「一顰一笑,都帶著夏夢的影子。」


北大教授孔慶東說:「金庸的小說,既是一流的武俠小說,又是一流的愛情小說。」


或許,這正是「一流」的原因所在吧!


痛徹的失去,成就終極美麗的幻想。





▲ 1962年的《明報》


10


離開長城離開夏夢之後,


金庸的俠客之夢又被點燃。


那時,反右運動愈演愈烈,


走到哪裡,都是一片說謊聲。


金庸忍不住了:「我必須發聲。」


於是,他找到昔日同學沈寶新,


兩人一起出資,創辦了《明報》。


1959年5月20日,《明報》正式出刊。


在發刊詞中,金庸表明立場:維護社會公信。


每天頭版,金庸會寫一篇社論,


針對當時國際國內各類新聞事件,


發出既公正誠實又見解獨到的聲音。


但是,報紙銷量卻非常糟糕。


這樣下去,估計半年就得關門,怎麼辦?


沈寶新說:「你寫武俠小說連載吧!」


於是,金庸便開始在明報上撰寫《神鵰俠侶》《飛狐外傳》《倚天屠龍記》……


隨著筆法的成熟,金庸武俠更是銳不可當。


香港才子倪匡說:「看小說的人不看金庸,簡直就是笑話。那時,每天報紙出來,人們會首先翻閱金庸的武俠小說連載;市民街談巷議的話題,多半是與小說中的人物、情節有關。」


《明報》銷量,一下從幾千飆至數萬。


金庸的影響,迅速波及整個東南亞。


當時,新加坡等國的報館,


竟利用地下電台輸送金庸小說內容,


以滿足本國讀者迫不及待的需要。


武俠小說,就這樣拯救了《明報》。




11


報紙有了銷量,報社便有了錢。


金庸便又有了做俠客的資本,


於是又以筆為劍以筆為槍,


抨擊那些「假大空」的新聞和事件。


當國家面臨危難和禍亂時,


愛國的知識分子應該站出來發出真實的聲音,


這也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一手武俠,一手社論,


就這樣成為衝鋒陷陣的「俠之大者」。


發聲,必然會招來禍患。


有人放出話來:要消滅五個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排名第一的是香港著名播音員林彬,


有一天,林彬在開車上班途中,


車被一群人攔下,他還沒明白過來。


那群人便提著汽油桶沖了上來。


林彬就這樣被活活燒死在車上。


林彬死後,金庸連發了兩篇社評,


一篇是《燒不滅的聲音》,一篇是《敬悼林彬先生》。


金庸說:「我雖然成為暗殺目標,生命受到威脅,內心不免害怕,但我決不屈服於無理的壓力之下,以至被我書中的英雄瞧不起。」


那時,金庸準備了十塊車牌。


「每天換一個,以免被跟蹤。」


最危險的一段時間,金庸聽到風聲,


還跑去歐洲躲藏了一個月。


連載的《天龍八部》只好找倪匡代筆。


一個月後,金庸回到香港。


倪匡笑著對他說:「抱歉抱歉,我討厭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寫瞎了。」


金庸躲避暗殺,結果害瞎了阿紫。


《天龍八部》之後,不屈服的金庸,


又撰寫了政治寓言小說的《笑傲江湖》,

以及社會問題小說《鹿鼎記》。


進入1970年代,暗殺與輿論圍剿回歸平靜。


金庸的「俠客」之心便隨之黯淡下來,


此時,《明報》已是香港第一大報,


再也不需要武俠來裝點與支撐門面了。


於是1972年9月,《鹿鼎記》一完,


金庸宣布掛印封筆:「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鹿鼎記》是我最後的一部武俠小說了。」





▲ 鄧小平接見金庸


12


掛印封筆之後,


金庸開始整理自己寫過的武俠小說。


「很多地方,前後是矛盾的。」


「很多地方,邏輯上存在問題。」


「很多地方,文字太粗糙了。」


這一整理,就是整整十年。


他將整理後的十四部武俠小說串成一副對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1955年以來,金庸小說雖風靡整個東南亞,


但中國大陸卻很少有人讀過,


因為金庸小說是被禁止出版的,


「充滿打打殺殺,是社會的毒瘤。」


但是鄧小平卻特別喜歡,


還專門託人從香港帶回了金庸小說。


1981年,作為《明報》社長,


金庸接到了來自北京的訪問邀請。


金庸提出:「我可以拜訪鄧小平先生嗎?」


鄧小平立馬批示:願意見見查先生。


1981年7月18日上午,


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金庸,


第一句話就是:「你的小說我讀過,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


然後又說:「對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是歷經磨難才終成大事,這是人生的規律。」


金庸回港後,便給鄧小平寄了一套整理後的《金庸小說全集》。


不久,金庸小說便在大陸開禁了。


北宋時,柳永之詞流傳天下,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金庸小說一開禁,頓時風靡中國。


凡有井水處,皆見讀金庸。





13


我童年所處的80年代,娛樂甚少。


最大的娛樂之一,就是看小說。


那時,言情小說與武俠小說特別流行。


我是男生,自是不喜歡讀言情,


覺得瓊瑤、岑凱倫寫的愛情故事,



實在是很傻很天真,完全讀不下去。


我就喜歡讀武俠,喜歡得廢寢忘食。


但那時喜歡古龍,不太喜歡金庸。


一是年紀小,金庸小說中的很多東西理解不了。


二是覺得金庸太正,就像西遊記中的唐僧,


天天嘮叨什麼「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一點都不反叛,

讀其書就像上思想品德課,無趣。


上了初中高中,閱歷和積累漸長,


對金庸其人也慢慢有了一定了解,


重讀金庸,便喜歡得一發不可收拾起來。


周國平說:「一個真正的寫作者是改不掉寫日記的習慣的,全部作品都是變相的日記。」


金庸為何

天天嘮叨「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正因為「俠之大者」是其一生的嚮往和追求。


待到成年後,我越來越覺得:古龍與金庸,一個都不能缺。


這世間,既需要古龍的熱血義氣,也需要金庸的家國情懷。


高曉松說:「

如果沒有金庸,我們的少年時代該會是多麼倉皇!」


感謝金大俠,讓我們的少年時代有了骨頭。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


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部金庸。





本文轉載自「拾遺」(ID:shiyi201633)。一個有趣、有品、有態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 微信改版,設置星標不迷路 














內容合作微信:youshuguang1



商務廣告投放微信:ysg-AD


電商合作微信:ysg-AD(添加時請註明電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束光 的精彩文章:

在還沒「大女主」這一說時,陸依萍就已經是獨立女性教科書了!
Dr.Ci:Labo城野醫生-「要有光」之旅

TAG:有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