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四十二章經》講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四十二章經》講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看過金庸筆下的《鹿鼎記》都知道,韋小寶把朝廷攪得天翻地覆是因為那部《四十二章經》。這究竟是部怎樣的經書?它隱藏著失落文明?還是遠古秘寶?

小說創作固然狂野,現實劇情卻往往更絕,歷史上真正的四十二章經背後,究竟有著怎麼樣輾轉曲折的故事?

這一切,還要從遙遠的東漢初年說起。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政權,定都洛陽。他實施了一系列社會深度優化,開墾出「光武中興」的大好局面。

《四十二章經》講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公元57年,四皇子劉庄(漢明帝)接過光武帝的一手好牌,繼續遵奉光武制度,帶領東漢進入全盛時期。當時佛教已由西域零星傳入中土,但僅被看作某種修行手段,沒有什麼社會反響,甚至尚未有漢人出家。

公元60年,登基三年的劉庄萬萬沒想到,自然竟然在一夢之間,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扇重要大門。劉庄醒後與大臣提及此事,太史傅毅啟奏「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

這種華麗麗的寶萊塢既視感,雖然與佛法教義相去甚遠,但卻令漢明帝大感興趣,隨即選出外交使臣12人,西行取經。

《四十二章經》講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2000年前的古代,當時華夏大西南仍是蠻荒地帶,而喜馬拉雅山脈的地圖也尚未探索。當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卻早在公元前200年被大神張騫打通,並被無數商旅踏足驗證。因此先取道中亞,再南下印度的路線,沿途至少有補給保證,是相對靠譜的選擇。

普通人類教程約30公里一天,大隊行進則更緩慢。此行全程差不多4000公里,將近一半路程是在戈壁、沙漠中掙扎。

取經隊伍歷盡艱辛,跋涉數年終於抵達由大月氏人建立的,與漢、羅馬、安息齊名,位於中亞地區的超級帝國「貴霜帝國」。

《四十二章經》講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當時中亞地區佛學盛行,大咖雲集宣法,是佛子慕名求學的高人氣地帶。貴霜王甚至把佛像刻在金幣上崇拜。取經隊伍就在此地,遇見了從天竺前來宣教的兩位大德:伽攝摩騰、竺法蘭。

了解明帝求法之意後,二位尊者即刻譽抄佛典經卷,以白馬馱負佛經、佛像和佛舍利,隨取經隊伍前往漢地弘法。

望眼欲穿七年之久的漢明帝如獲至寶,在洛陽城西門外建寺,供養尊者,為紀念白馬馱經的因緣,取名寺院為:白馬寺。

白馬寺作為中國首座官建寺院,被認為是中原佛教的「祖庭」「釋源」。伽攝摩騰與竺法蘭兩位尊者,在白馬寺譯經終其一生,皆圓寂於洛陽,被尊為中國佛教鼻祖。

《四十二章經》講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當時從西域傳入的佛經,都是梵語翻成中亞方言的譯本。《佛說四十二章經》是首部譯成漢文的佛經。加上尊者帶來的佛像及舍利子,佛法僧三寶首次具足於動土。此被視為佛教真正傳入中國的標註,史稱「永平求法」。

《佛說四十二章經》是輯錄原始佛典《阿含經》要義的「經抄」,是一本「佛學概要入門」。由於篇幅較短的四十二篇經文構成。

《四十二章經》開卷闡言小乘事果,其次敘說沙門特徵,漢地至此才知有沙門戒,優婆塞戒。為後世戒律翻譯提供了依據和準則。

《四十二章經》主要闡述早期佛教(小乘)教義,當中顯著特徵就是去欲除攝,鼓勵梵行。經中特別指出愛欲為愚痴之禍根,提出戒律與禪定並行的修行思路。

《四十二章經》講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仁慈樂施是此經的另一重要內容。第二章言「去世資財,乞求取足」,第六章言「佛道守到仁慈,以惡來,以善往」,第九章更專言行施福報。

《四十二章經》多以比喻說理,很多我們仍在使用的成語皆出於此。由於經文簡要平實又飽含哲理,貴族及士大夫都爭相傳誦。隨統治階級的推崇,佛法漸漸融入百姓的生活中。

至此,佛學文化正式登場神州,與本土皇帝、老子、神仙方術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黃老浮屠公祭」的獨特面貌。

《四十二章經》講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作為佛典傳入中土之始,祖師大德將《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說八大人覺經》《佛遺教經》並稱為「佛遺教三經」。其歷史意義,以及蘊含的佛理,珍貴程度遠勝「龍脈」「寶藏」。

古籍流通多半依賴手抄,因此《四十二章經》出現了多種版本。至於哪本更接近《四十二章經》原貌,已難以考證。現世通用《大正藏》第十七冊收錄版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