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清照描寫愁思的一首詞,窗前芭蕉樹,枕上三更雨

李清照描寫愁思的一首詞,窗前芭蕉樹,枕上三更雨

說起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很多讀者都可以吟上幾句。「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徘徊低迷,婉轉凄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雖然她還有很多豪放詞,但是更多的是一種愁情縈繞在讀者心中。下面這首詞也是如此,讓人讀罷即使不是淚沾襟,也感慨萬千。

添字醜奴兒 宋代: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這首詞作於南渡之後,是在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死後所寫。作者通過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達思念故鄉的深情。

上片詠物,借芭蕉展心,反襯自己愁懷永結、鬱鬱寡歡的心情和意緒。李清照遷居到一個新居所,暫時還很不適應。她舉目四顧,不知是誰在窗前種下的芭蕉樹,一片濃陰,遮蓋了整個院落。葉片和不斷伸展的葉心相互依戀,一張張,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窗前誰種芭蕉樹」,詞人似在詢問,又似埋怨。然而通過這一設問,便將讀者的視線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芭蕉葉心長卷、葉大多蔭,一葉葉,一層層,不斷地向外舒展。闊大的蕉葉,有的似巨掌,有的似綠扇,一張張,一面面,伸向空間,布滿庭院,散發著清秀,點綴著南國的夏秋。

詞人用一個「陰滿中庭」進行吟詠,使人如臨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綠葉的遮蔽,進而又注視到蕉葉的舒捲。「葉葉心心」,疊字連用,聽覺上形成應接不暇之感,視覺上又展示了蕉葉不斷舒展的動態。蕉心常卷,猶如愁情無極,嫩黃淺綠的蕉心中,緊裹著綿綿不盡的情思。

下片刻畫深夜枕上所聞。面對滿目滄桑,詞人滿懷愁情,無法入睡。好不容易輾轉反側,有點睡意,偏偏又在三更時分下起了雨,點點滴滴,響個不停。雨聲淅瀝,不停地敲打著她的心扉。詞人再也無法忍受,乾脆披衣起床。

李清照中年喪夫,時逢動蕩,有家難回,只得隨著人群顛沛流離,所到之處餓殍遍地,所見之人瘦骨嶙峋。詞人雖未在文中表露這些慘境,但是她的徹夜難眠必然與這些有巨大關係。

試想,如果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即使偶爾失眠,也不至於如此惆悵。「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傷心人來到傷心地,又逢霖霪雨,如何不勾起更多傷心事!自己是個北人,無奈何來到南境,不僅不習慣這裡的飲食,似乎還不受這裡風雨的待見,綿綿不斷的雨水敲打著夜窗,就像她割捨不下的情思,如絲如縷,剪不斷理還亂,一陣陣地在腦海里翻滾。

這首詞情意深蘊,頓挫有致,詞人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徵,採用寓情於物,寓情於景的手法,抒發了內心難言的傷痛。每次讀完簌玉詞,都會有一種很強烈的感受,李清照的人格就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鬚眉之剛毅,這首詞更是讓人追思過往,期盼美好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隋朝高僧一首詩闡述禪理
杜牧這首詩描寫對弈,全文無一個棋字,卻句句寫下棋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