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濕氣重的原因就這一個!

濕氣重的原因就這一個!

現代人普遍濕氣重,胖舌、齒痕、大便不成形粘馬桶、頭重腳輕、渾身乏力、肥胖......,這一切一切的原因,都是濕氣重的表現。儘管很多人都想盡辦法除濕,但中醫卻有「千寒易除,一濕難祛」之說,什麼紅豆薏仁湯,有人喝得都快吐了濕也沒下去,那究竟現代人為啥濕氣重呢?原因就一個字,懶!何處出此言,大家不妨往下看。

第一、重口味食物

現在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在外面吃飯,而餐廳為了招攬生意自然會在調料上下功夫來幫助提升菜品的口感,這樣一來勢必就會出現加入太多調料的情況,而人如果經常這樣吃的話,口味自然也就會變得更重一些,時間一長腸胃勢必也會受到影響,所以說,身體當中的水分就沒有辦法通過正常代謝排出去,從而導致濕氣重問題出現,所以建議大家在平時一定要飲食清淡一些。

第二、不想運動

很多人一說起運動就會以自己沒有時間為借口拒絕運動,但是,如果人沒有經常運動的話,身體當中的水分是沒有辦法得到較好清除的,長此以往,勢必會導致身體當中的濕氣變得越來越嚴重,所以,為了保證你身體的代謝能夠正常一些,建議大家一定要養成鍛煉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夠讓身體當中的水分可以通過汗液來排泄出來,讓你擁有健康的身體。

第三、血氣不足

如果你本身口味清淡,而且也喜歡運動,依舊有體內濕氣太重問題出現,那麼,這樣的情況下你就要看是不是自己存在血氣不足問題了,因為血氣不足的朋友在平時生活當中經脈運行往往也會不順暢,臟腑功能自然也會減弱,這樣就會讓器官代謝變慢,從而導致身體內的水分沒辦法正常排泄出去。這個時候可以嘗試多吃一些補氣血的食物來幫組改善,比方說吃紅棗或者桂圓等等。

按摩五大穴位祛濕

每天一分鐘,輕鬆祛除體內濕邪!

通過穴位按摩來排濕既是中醫祛濕的有效方法,也十分簡單易學,在家就能自己動手祛濕。身體五大祛濕穴位從頭到腳依次為:百會穴、大椎穴、神闕穴、陰陵泉穴、湧泉穴。

1、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最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該穴若受濕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2、大椎穴

位置:頸後正中,位於頸部和背部交接處突出的骨頭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取穴時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頭,雙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雙手大拇指同時用力來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發熱。

功效:大椎穴受濕氣入侵,易造成肩頸病症如肩膀頸椎酸痛不適等。刺激該穴位可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提高免疫力。

3、神闕穴

位置:臍中部,即肚臍眼處。

按摩方法:順時針揉動腹部。

功效: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症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濕、強健身體。

4、湧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於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處來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點按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以有酸痛感為佳,兩側交替進行。

功效:湧泉穴受濕氣入侵,會導致膝關節痛、風濕及全身疲勞、浮腫。常按此穴有助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頭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5、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為祛濕要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採用正坐或仰卧姿勢,由膝蓋下方往膝蓋方向摸索,在膝蓋內側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點按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若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會出現膝蓋疼痛、兩腳笨重、行走不暢之感。刺激該穴位可達到清利濕熱,通經活絡的效果,幫助緩解腹脹、膝痛等不適之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養生百科 的精彩文章:

不想胃出問題,這些食物空腹絕對不能吃,再餓也要忍住!
每天揉一次大腿內側,整個人都開心了,也不再鬱鬱寡歡了!

TAG:中醫養生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