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好吃人」的男人又來了,開播一集饞哭1.7億人,網友高呼:這才是真正的「舌尖3」

這個「好吃人」的男人又來了,開播一集饞哭1.7億人,網友高呼:這才是真正的「舌尖3」




最熱乎的美食


是人情







最好吃的是人


The Warmest Taste


 



上周日晚,無數人早早就守在了屏幕前,手邊還得放上一包紙。




因為大家早就猜到,接下來的節目,很可能會把口水和淚水同時勾出來。





 



蘇州太湖,大閘蟹悄然成熟。


雄膏綿潤雌黃微硬,混入米粒攪拌,


沒人逃得過這碗禿黃油拌飯。




 


呼倫貝爾草原,牧民已迎來冬季。


羊肉帶皮燜烤,泛著「罪過」的炙烤香氣


卵石之上奶桶之內,肉的汁水異常豐盈。


 





新疆沙漠,巴楚菇有性感的「皺紋」。



菇柄脆嫩,菇蓋疏鬆,

爆炒時吸了肉汁兒,滿口留鮮。





 


這部新片,


總顧問蔡瀾、沈宏非,


李立宏解說阿鯤配樂。


首集播放量1.7億,


豆瓣評分9.4。


 


不用看片名,單靠這些就足以證明:《舌尖2》結束4年後,

「美食活地圖」陳曉卿,終於被我們給盼回來了。





 



揮別央視,陳曉卿早不再是《舌尖》的總導演,但看完他的這部美食新作《風味人間》,網友們給他的回歸歡迎禮一如當年:「饞哭了」、「救救孩子吧,能不能別深夜放毒」、「陳導你是魔鬼嗎」。





 



還是熟悉的團隊,還是不遺餘力地用食物虐人,但從《風味人間》的第一集,我們仍然可以發現陳曉卿在製作上的明顯變化。


 


超微觀攝影、動畫還原等全新技術的加入,不僅還原了食物無為人知的一面,也讓風味二字變得更加立體。





 



和《舌尖1、2》相比,《風味人間》也不再拘泥於中國美食。


 


伊比利亞火腿,法國瀑布土豆泥…..同一種食材,中西方有截然不同的烹飪方式。風味,是舌尖的歡愉,更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鑰匙。







 



手法變了,在這個極速蛻變的時代,身份會變、平台會變,觀眾也會變。

但陳曉卿對紀錄片的堅持,卻從來沒被時間更改過。


 


6年前,《舌尖》剛開播的時候,他發了條微博,真誠地說「這片子不難看」。





 



6年後,《風味人間》開播前,他用的還是當初那句話。





 



從「舌尖」到「人間」,講過那麼多至味,陳曉卿想說的,始終是:最好吃的是人。


 


 


做紀錄片,陳曉卿的起點挺高。


 



年輕的陳曉卿




30年前還是央視軍事部實習生的他,編了一條叫做《戰士從這裡起步》的片子。這部紀錄片曾被作為建軍節獻禮片播出,這可把陳曉卿得意壞了。



 


但國際紀錄片大師伊文思看到片子里士兵流淚的鏡頭戛然而止後卻把陳曉卿「狠敲」了一頓。





 

伊文思大師





「你為什麼不把他哭泣的鏡頭拍完再關機呢?為什麼不能把你看到的、讓你感動的東西原原本本地交給觀眾呢?」


 


這番話,30年來一直提醒著陳曉卿:

一定要真實完整地呈現拍攝對象本身。





 



《舌尖2》剛上映的時候,觀眾紛紛吐槽新一季人物故事太多,乾脆改名叫《舌尖上的人物》算了。


 


各種各樣的評論如一張大網壓了下來,但陳曉卿卻一直記得沒忘伊文思大師的話。





 



第一次調研回來後,陳曉卿就發現農村那些可以做選題的食物,背後都是老人。

不把這些人和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陳曉卿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所以,才有了山東郯城做西瓜醬的外婆、陝西吳堡縣的挂面爺爺。





 



在陳曉卿眼裡,紀錄片,不管內容是什麼,都應該是有「心跳」的。所以他關注的,一直都是「人」。


 


哪怕拍《森林之歌》這樣的自然紀錄片,他也覺得是在講人的故事。


 


看似一個簡單的猴群,實際上就是一個家庭。無非是把人的情感,轉移到了自然載體上。





 紀錄片《遠在北京的家》





拍片子離不開「人」,

私下裡,陳曉卿也極重人情。


 


94年拍《龍脊》,陳曉卿在廣西村子裡一住就是近一年。走的時候,全村1000多人出動送他。


 





村裡好多孩子上不起學,陳曉卿自己資助了一個孩子,回北京後還發動周邊朋友和其他學生結對子、給他們供學費。其中,就包括主持人王小丫。



 


有一次王小丫忘了給孩子打錢,陳曉卿還跑去「催款」:這孩子啊,已經兩周沒吃飯了。







不誇張地說,

一次拍攝,改變了一個村子孩子的命運。


 


多年後,陳曉卿資助的孩子在北京工作生子,和他處的像親戚一樣。其他被資助的小孩也都長大了。


 


03年陳曉卿帶著兒子又去龍脊,村裡人拿出最好的招待,他開玩笑說爺倆兒快把全村的雞都吃光了。


 


兒子說村裡的雞是甜的,

但真正「甜」的其實不是雞,是情誼。





蔡瀾和陳曉卿 





《舌尖3》還沒開播的時候,觀眾發現總導演換了人,陳曉卿從主創團隊中消失了,片子因此被瘋狂抵制。


 


開播後,評分更是持續走低,最後以3.7的豆瓣評分慘淡收官。人們在網上大呼想念有陳曉卿的《舌尖》,但被千呼萬喚的主角,卻發了條聲援的票圈。





 



做紀錄片20多年了,他太知道這個行業的艱難。雖然把《舌尖》捧紅的他已經退場,

但不踩不黑,這是做事,也是做人。


 


人啊,只有心裡熱,才嘗得出美食中的暖意,拍的出動人的片子。





 



五湖四海,萬千風味,但陳曉卿眼中,

最重要的始終是食物中醞釀的人情味。


 


他曾和讀庫出品人張立憲、三聯生活周刊主筆王小峰一起搞了個老男人飯局。

過兩天要開始新一季發布會的老羅當年也是「局中人」。




當然,局裡也有少數幾位女性,比如柴靜和陳曉楠。





 


飯局裡的人每次都多少有點變化,但不變的是,負責點菜的,一直是陳曉卿。


 


據說陳導的手機里紀錄著幾千家餐廳,除了店名,去哪家該吃什麼,吃之前要跟店家叮囑什麼,這些一一記錄在冊。





 



大伙兒跟著陳曉卿,在北京城裡用「嘴」掃街。邊吃,邊互相擠兌。陳曉卿因為皮膚黑。


 


陳曉卿呢,也愛自黑。「如果你眼前一黑,不是大腦缺血,是我出現了」、「我做紅燒肉從來不放老抽,把臉往前一湊,肉就變紅了….」





 



天下無不散的飯局,隨著大家的工作越來越忙,老男人飯局組局的頻率越來越低了。


 


《舌尖》火了之後,陳曉卿被邀請到各種地方品嘗高級美食,但他卻一直覺的,和一幫老男人坐在街邊吃東西的時候,最有安全感。


 




無論是參加《圓桌派》這樣的訪談節目,還是在他自己出的《至味在人間》這本書里,陳曉卿都說:

去哪兒吃和吃什麼,肯定沒有跟誰吃重要。


 


跟朋友吃、跟愛人吃,更重要的是,回家吃。


 


直到今天,陳曉卿有了「美食雷達」「掃街嘴」等諸多榮譽愛稱,但如果你問他最好吃的東西在哪兒,他會說:在家裡。





 



他在書里寫,「就像我,一個安徽人,在北京這麼大的城市生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每每想到我老家淮河岸邊的菜肴,還是難免食指大動。」


 


回老家宣傳新書的時候,有老鄉捧著一把紅芋糖來了現場。二十年沒吃過紅芋糖的陳曉卿,在鏡頭前默默背過身去。因為眼裡的熱淚,就快掉下來了。





 



食物不僅僅是情的載體,更是根的維繫。

所以,他執導的《舌尖》才會那麼強調在地性。


 


因為,對主人公來說,鏡頭前只是他們最平常的生活。而對無數漂泊異鄉的人來說,熒屏中的每一幕,都可能是他們的故鄉。





 



16年,陳曉卿擔任藝術總監的電影《舌尖上的新年》上映。有人看了電影給他留言說本來不打算回家過年的,但看了電影決定:買票回家!


 


這樣的留言,最讓陳曉卿感到欣慰。





 



這個世上,美食文化是每個人窮盡一生也捉摸不完的博大精深,但全世界最深的,是人的內心。


 



 


《風味人間》第一集,介紹的美食從東方到西方,從大山到海洋,而「人」的故事,讓食物有了更多的熱乎勁兒。


 


就像90後鏢手站在船頭乘風破浪,船艙內掌舵的父親目光如炬。手起鏢落之間,是少年的理想,也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風味,在山海之間,在杯盞之間,更在人與人之間。


 


最好吃的是人,最好聞的,是人情味。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點擊圖片,報復平庸








微信改版後,有粉絲說找不到我們了!


來~跟著以下步驟走:


置頂 / 星標 

【開始吧】

享完整版封面特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始吧 的精彩文章:

這個82歲法官爺爺的直播暖哭20億人!因為他的一句話,挽救了不良少年的一生
他賣個菜年入上億,20年吸粉20萬,連兵哥哥都忍不住誇爆

TAG: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