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金庸武俠小說,驚天地,泣鬼神,構造了極為豐富、廣博、生動的藝術世界,為幾代人創造了一個武俠神話。

讀過金庸小說的人,誰也不會忘記這些閃光而動人的名字,也不會忘記那些出神入化、高妙絕倫的武功。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我們習慣了以他小說中的人物、武功、武器來談論武俠,可以說金庸武俠是難以超越的經典。

尤其是金庸武俠中的武功招式,五花八門,精彩絕倫。

但是你知道嗎?這些武功招式的名稱,其實都出自中國的古籍中。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降龍十八掌

——《易經》

這大概是今天大家看過金庸武俠的人最熟悉的一招。

號稱「天下第一掌」的降龍十八掌是金庸武功中的集大成者,也代表了俠之大者的絕世武功。

而這十八招式的出處,正是來自《易經》的十八卦。

比如說其中的第一掌,出自《易經·乾卦》:「上九,亢龍有悔。」

「亢龍有悔」的「亢」,是傾盡所有、一往無前的意思。

正因為無所保留,因此才會過了頭,出現「有悔」的結果。

除此之外,降龍十八掌的全部招式都來自《易經》。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玄冥神掌

——《禮記》、《左傳》

看過影視劇《倚天屠龍記》的人應該不會陌生,因為這是其中玄冥二老的代表武功。


《左傳·昭公十八年》中說:「玄冥,水神;回祿,火神。

《禮記月令》也說:「(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其帝顓頊 ,其神玄冥 」。

玄冥」二字在中國古代神話中,主要指神的名字;

到了漢代,人們開始用「玄冥」代表陰間、九泉,與死亡聯繫了起來;

之後到了現代,這個詞便與各種有特異功能的人或現象聯繫了起來。

金庸筆下的「玄冥二老」的稱呼,可能就由此而來。

而玄冥二老的看家本領,也就叫作「玄冥神掌」了。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凌波微步

——曹植《洛神賦》

「凌波微步」是《天龍八部》中的武功絕學,段譽從密洞中習得,並因此練就了天下無雙的輕功。

但最初這是曹植在《洛神賦》中描摹洛神走路時的妙曼步態:「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也正是因為「凌波微步」的輕盈,金庸先生將它命名為一種輕功的名字,是不是既美又貼合實際?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九陽神功

——《楚辭》

——《抱朴子》

「九陽神功」現在可謂是被調侃最多的金庸武功之一,是《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看家武功。

《楚辭·遠遊》記載:「朝濯發於湯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陽

李白《明堂賦》中也出現過類似的意思:「於是橫八荒,漂九陽。」

在這裡,「九陽」是天地邊緣的意思。

「九陽」,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日出之處。

《後漢書·仲長統傳》:「沆瀣當餐,九陽代燭。」李賢註:「九陽,謂日也」。

後來,「九陽」變成了純陽的意思。

晉代陸機《列仙賦》:「呼翕九陽,抱一含元,引新吐故,雲飲露飡。」

總之,就是與太陽有關,而且九陽神功本身也是充滿了陽剛之氣。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黯然銷魂掌

——江淹《別賦》

黯然銷魂掌是《神鵰俠侶》中楊過創始的武功,黃藥師稱讚只有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可與之媲美。

「黯然銷魂」一詞出自南朝江淹的一首《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六脈神劍

——《黃帝內經》

「六脈神劍」是《天龍八部》中有名的武功,為大理段氏的最高武學。

是指含於指尖的內力隔空激發出去,使其以極高速在空中運動的一門技術。

「六脈」的說法來自《皇帝內經》。

《皇帝內經》提出了十二經脈,其中與手有關的六經為: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陰心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陽小腸經。」

而這六經,也就是「六脈神劍」的基礎理論。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逍遙遊

——《莊子》

《射鵰英雄傳》里,黃蓉向洪七公學了逍遙遊的獨門武功。

而《逍遙遊》是《莊子》的一篇文章,追求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一種絕對的自由,所謂「逍遙者」是也。

而這不恰符合金庸武俠中洒脫坦蕩、遊戲江湖的風格嗎?

將武功神韻襯托得淋漓盡致。

金庸武俠里的武功,竟然出自這些經典古籍!

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之所以能受到如此巨大的追捧,在於他能將武和俠都發揮到極致,說明了他的文學功底之紮實、想像力之豐富。

而且,金庸筆下的武這種磅礴,不僅體現在打鬥的場景,還體現在武功本身的傳承或背景之上。

這也充分說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大到簡直可以承包整個武俠江湖。

這或許也是金庸小說至今仍是幾代人心中經典的原因所在。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明嘉興項氏所收《萬歲通天帖》流散始末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