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是覺】叢林寺院有所謂的「三默堂」,請問為什麼參加一些佛門的活動過程中都需要禁語?有什麼意涵嗎?

【如是覺】叢林寺院有所謂的「三默堂」,請問為什麼參加一些佛門的活動過程中都需要禁語?有什麼意涵嗎?


編輯說明


現在社會信息複雜,價值觀模糊,很多當代問題找不到確切的回答,經常道聽途說,所以上海大覺文化傳播特別推出「如是覺」專欄,針對微友們所提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錄來領航重啟人生模式。




Q


叢林寺院有所謂的「三默堂」,請問為什麼參加一些佛門的活動過程中都需要禁語?有什麼意涵嗎?


禪宗伽藍中以僧堂(或作禪堂、雲堂、選佛場)、西凈、浴室為禁語之所,故總稱為「三默堂」。




一般寺院都會規定佛七、禪七等時期在殿堂內一律要禁語。另外,特殊的修道活動期間,例如:短期出家修道會、八關齋戒,也會要求禁語,違者還要掛饒舌牌。其他還有些人會自行閉關禁語,作為自己的修持功課。




「禁語」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法門。禁語不但是不說話,而且不可以寫紙條;不可以比手劃腳,否則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禁語;真正的禁語,要能做到口不說話,心也不動念。



年輕時候的星雲大師屬於熱情澎湃的典型,什麼事情都覺得應該當仁不讓,勇於維護正義,但是也因為心直口快,而惹來不少的麻煩,因此覺得自己有「禁語」的必要。




他曾經實踐過一年的「禁語」,剛開始很不習慣,不知不覺中就脫口而出;明明知道不能說話,偏偏忘記,說溜了嘴。為了根除自己的習性,務必給自己刻骨銘心的教訓,於是重重地處罰自己,打得嘴角滲出鮮血。




大師覺得這段禁語的經驗,對於青年時代初學佛法的過程中,有很深的意義發現不但自己的心識更加清晰敏銳,就是說出來的話語也不同於前。




學佛的人,首先要學習無聲,不只口中無聲,更重要的是心中無聲。有時我們受了一點委屈,表面上雖然若無其事,內心的不平怨憤卻如澎湃的浪濤一樣,發出巨大的響聲,如果我們能止息內心煩惱的聲音,那就是寧靜無聲的證悟世界。




學習禁語也是一種修行,禁語,並不是標榜,或做做樣子便罷,而是要真正發自心底,嚴守禁語。有些人打禪七或打佛七,由於禁語不能講話,看到人就比手劃腳,表示自己正在實踐禁語。這樣是不徹底的,口中不說,心中尚有說話的念頭,仍然是一種執著。何況比手勢,也是講話的方法之一,聾啞的人,就是以「手語」來表達他們的意思。



俗語說:「把壇口封緊的醬瓜醬菜,特別香脆。」我們要從嘴上的禁語,做到心中的禁語;從無聲之中,深化生命,增長靈智。


如是解






禁語在於收攝口業,反觀自心,故於禪堂參禪時,則須先禁語,藉由禁語來約束身心,以達清凈自在。



摘錄自

《佛教叢書7》·儀制·佛門用語篇


本專欄為微友開放提問通道


有任何問題請記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陸續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 至大覺文化微店請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大覺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不用心學習 星雲大師點出六種弊病
【如是覺】佛寺殿宇莊嚴,容易讓人生起恭敬心,寺院中通常有很多座殿宇建築,聽說有「七堂伽藍」,請問什麼是「伽藍」?一定要是七座嗎?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