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海島情懷(情感故事)

海島情懷(情感故事)

最近,中央電視台黃金檔電視劇《父母愛情》中的故事情節深深打動了我,讓我痴迷到了廢寢忘食,心蕩神馳的地步。主人公江德福一家人的海島生活,真實展示了那個時代的海島軍人的軍旅生涯和家庭生活,讓我的思緒又回到了父母所經歷的海島生活,回想起了父親的革命歷程。

我們老家山東煙台(現為威海)乳山縣地處膠東半島的最南端,山清水秀,天藍海碧,是著名的長壽之鄉。當年是八路軍膠東抗日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據縣誌記載,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僅革命烈士就有4700多人,幾乎是村村有烈士,家家是軍屬。在烽火連天的1939年,父親在老家山東煙台乳山縣段家村上小學,當時年紀不大的父親,就滿懷抗日救國的激情,擔任兒童團長,積极參加抗日活動,站崗放哨,擁軍支前。1947年他考入煙台市立一中,受其早期參加黨的地下革命工作的哥哥(曾任河南周口行署專員)影響,僅讀了半年初中,年僅16歲的父親就投筆從戎,滿懷著解放全中國的豪邁理想,參加了當時以陳毅同志為司令員的華東軍區解放軍部隊,先後在華東軍區司令部機要處、華東軍區後勤司令部機要科、華東軍區後勤部前線指揮所機要科、華東軍區司令部前線運輸指揮部機要科、華東軍區軍械部機要科、舟嵊要塞區做機要工作。經受了轟轟烈烈的解放戰爭洗禮,參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以及渡江戰役。從山東一直轉戰到浙江沿海,先後在徐州、開封、南京、上海、寧波、舟山等城市留下了他戰鬥的足跡。

1956年青梅竹馬的父親和母親結婚了。當時母親在山東老家一家繅絲廠工作,為了和父親能朝夕相處,母親毅然決然的辭掉了自己心愛的工作,來到了父親部隊駐地--南京。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久,父親又隨部隊調防到上海、寧波駐軍。已經在南京有了新工作的母親又毫不猶豫離開了軍區大院,隨父親輾轉上海、寧波。這時哥哥出生了,為了照顧哥哥,母親至此就再沒有出來工作,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隨軍家屬。父親走到哪裡,母親就跟到哪裡,默默的支持著父親的工作,沒有一句牢騷,沒有一句怨言。1958年4月南京軍區第二十二軍和守備十四旅合編組建舟嵊要塞區。在南京軍區司令部工作的父親主動要求下基層,到海島部隊鍛煉。於是,父親便帶著母親、哥哥來到了美麗的海島--嵊泗,在舟山舟嵊要塞區下轄的嵊泗守備區司令部工作,擔任保密室主任和司令部秘書。

嵊泗列島位於杭州灣以東,長江口東南,是滬杭門戶,海防前哨。素以「碧海奇礁、金沙漁火」的海島風光著稱於世,海天一色,秀麗如畫。當時要塞區剛剛組建,戰備很緊,生活條件差,很艱苦。而且島上與外界的來往也很不方便,出島必須坐船,非常閉塞。習慣了城市生活的一家人,沒有了高樓大廈和寬闊的馬路,沒有了喧鬧的人群和車水馬龍的景象。每天聽著大海的濤聲,吹著習習的海風,遙望著遠處的漁船和燈塔,感覺離陸地那麼的遙遠。由於島上空氣潮濕,飲食習慣不同,一家人生活非常不適應。但是父親沒有打退堂鼓,為了表達自己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決心,父親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舟,寓意自己就像長江中的一片小舟,時刻保衛祖國的海疆。在美麗的海島上一個面向大海名叫田嶴的小漁村,有了我的姐姐。一家人住在部隊營房,就像電視劇中情景一樣,父親在部隊工作很忙,二姨就從山東老家來到部隊幫母親帶孩子。一年後,又有了我,母親一個人實在照顧不了我們兄妹三個,一狠心將姐姐送回了山東老家,由年邁的姥爺姥姥照顧。母親帶著我和哥哥,陪伴著父親,伴隨著我們成長的童年,在島上生活了六年。

1963年初,國務院發布了部隊軍人轉業,支持地方建設的號召。當時部隊要求,轉業幹部要向雷鋒同志那樣,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到基層去,到落後艱苦地區去。父親曾經和我們回憶當時的情景,部隊動員轉業時,讓個人選擇去向,按照當時國務院文件規定,海島部隊部分幹部可以照顧就地安置。但是父親積極響應中央號召,毫不猶豫的打開一張中國地圖,按圖索驥,用手一指,一家五口人就背起行囊,離開了美麗的海島,輾轉千里,來到了革命老區河北衡水武強縣。當時一下車,全家人都驚呆了,那時的武強縣基本上是「一條土路一盞燈,一個喇叭全城聽」的落後景象。面對一片陌生的土地,倔強的父親毫不後悔自己的選擇,那種革命軍人的豪情感染了全家人。母親看到父親的堅定眼神,扯著大的、抱著小的,義無反顧的走向這片熱土,滿懷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在滏陽河畔開始了她們的第二次人生創業,一家人在武強漸漸紮下了根。當年,在河南周口工作的大伯還專程來到武強,看望我們一家人,鼓勵大家紮根河北,建設家鄉。父親轉業後分到了企業單位,先後在縣副食品公司、藥材公司擔任經理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坦蕩無私,淡泊名利、時刻保持著一個革命軍人的本色,直到1989年離職休養。我們兄妹三人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成家立業,成了實實在在的武強人。母親在家相夫教子,操勞一生,2006年初春,帶著對武強第二故鄉的眷戀離開了我們。

如今年邁的老父親已經八十五歲了,由於腦萎縮已經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一次不經意的事情讓我們激動萬分。有一次我們把到上海旅遊的照片拿給父親看,已經一年多不能說話的父親,竟然非常吃力的、但很準確的說出了四個字--南京東路(上海地名)。隨後,我們又驚奇的發現,每當我們提起他的老首長和戰友的名字,提起南京、上海、寧波、舟山、嵊泗、田嶴這些地名時。每當我們拿出當年的渡江勝利紀念章、解放獎章,拿出父親在部隊的老照片時。每當看到電視中革命戰爭影片,聽到電視里的軍號聲時。老人家都會眼前發亮,精神非常集中,總有欲言又止的衝動,有時還會激動地抽搐,兩眼掉下熱淚。雖然過去的時光越來越遙遠,但是曾經的崢嶸歲月,那夢縈魂繞的海島,已經深深銘刻在他的腦海里,已經遲鈍的思維卻對過去的經歷仍然記憶猶新。至今令我們兄妹非常後悔的一件事,就是父母曾經幾次提出要重回他們曾經戰鬥的地方去看看,但是都因為我們做子女的敷衍和忙碌而沒有成行。一時之差,後悔莫及,如今老人已經不能遠行,留給我們做子女的是深深的遺憾和懊悔。

彈指一揮間,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的小縣城馬路寬敞,高樓聳立,已經沒有那往日的情景了。每每想到父母的過去,我們都會感慨萬千。老一輩為了他們的人生追求,為了自己追尋的理想,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不惜付出一生的堅守和執著。那種不畏艱難,勇於獻身的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看到《父母愛情》那些故事情節,感覺就像父輩們曾經經歷的一樣,有一種心靈相通的感覺。為此,我們兄妹萌生了一個想法,一起放下手中的牽掛,遠離城市的喧囂,帶著父母的夢想,到我們出生和童年追夢的海島--嵊泗。去追尋父輩戰鬥的足跡,重溫過去的時光,感悟人生的真諦,展望我們心中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世紀童話 的精彩文章:

小偷奇遇(民間故事)
幸福的呼嚕(情感故事)

TAG:半世紀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