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病癒後飲食調養,最好先喝口這種湯

病癒後飲食調養,最好先喝口這種湯

病癒後飲食調養,最好先喝口這種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很多人都認為病後要多吃點來增加營養使身體儘快恢復。從中醫理論來講,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因為有的情況下病後多吃不僅不太合理,還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多吃讓脾胃沒有時間休息

因為脾胃是身體的能量供給中心,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他地方生病,腸胃功能也會隨之下降。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人生病後脾胃相應也會變弱,身體的修復是一個緩慢過程,脾胃的修復也是一個緩慢過程。人脾胃的功能還沒有修復,身體機能沒有恢復就去多吃,是不合適的。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要多吃有營養的食物,但是有時身體根本無法消化這些食物。如果吃大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去補充營養,身體無法消化,這些脂肪和蛋白就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臨床上常會見到由此引起的患者高燒不退或合併感染,使病情恢復很慢甚至惡化。很多脾胃虛弱的人日常需要養護脾胃,不要多餐,多餐使脾胃沒有時間休息,從而加重脾胃的負擔。

病癒後飲食調養,最好先喝口這種湯

樹立正確病後飲食觀

很多患者在發病後都會食慾下降,感冒發熱、腹痛腹瀉、口腔潰瘍、咽痛等疾病患者也會胃口差,適當少吃一點,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可促進身體很快恢復。

中醫學十分重視飲食對疾病恢復的作用,醫聖張仲景在給患者服桂枝湯後,予稀粥一碗,以助胃氣而行藥力。因為生病後,脾胃功能必受影響,喝粥一方面有保護脾胃的作用,一方面又可溫暖全身協助行使藥性,以促進疾病康復。所以,對於體弱年高之人,患病輕淺之時,可以用稀粥以扶助胃氣,盡量少食干硬的飯和不易消化的肉類,才有助於身體儘快康復。

病癒後飲食調養,最好先喝口這種湯

中醫學有句老話叫「虛不受補」。虛不受補的原因很多,脾胃的不接納、不運化、功能的減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黃帝內經》中有記載:「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說的就是熱性病患者剛恢復不久即吃肉食,會使熱病複發;飲食吃得過多過飽,也會使病情反覆甚至加重。因此患者病癒後可先喝米湯慢慢調養,有了食慾再喝點粥,熬得濃稠的大米粥非常養胃,等恢復了一段時間才可以適當增加主食和蔬菜(饅頭、小青菜、瘦肉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沒有食慾,就要少吃東西,更不能吃一些油膩、刺激性、涼性食物,因為調養脾胃是一個緩慢逐步的過程,千萬不可操之過急。養脾胃一定要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一定要懂得正確的飲食方法。當脾胃差的時候,就要少吃且吃最簡單的、最好消化的食物;當脾胃養得足了以後,才能慢慢增加食物。

病癒後飲食調養,最好先喝口這種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宜生醫生 的精彩文章:

怎樣讓寶寶愛上吃飯?
精白米真的就沒營養了嗎?

TAG:宜生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