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與公益慈善」分論壇:以慈善為舟航做一切利生事業

「佛教與公益慈善」分論壇:以慈善為舟航做一切利生事業

2018年10月30日上午,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佛教與公益慈善」分論壇在莆田悅華酒店國際會議中心凌雲廳舉行。論壇的中方主持人是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理論研究所執行所長張風雷教授,外方主持人是澳中文化協會會長FengWenwei先生。這個論壇的主題是「佛教公益慈善的精神與運作」。會上有16位嘉賓提交了論文並作了精彩發言。

佛教倡行慈悲精神,並將其視為佛法的根本要義。在「佛教與公益慈善」論壇上,與會者聚焦於」佛教的公益慈善思想與實踐——高揚佛教慈悲精神,扶危濟困,利益群生「作了研討。

蓮華法師發言

向下滑動查看法師蓮華髮言全部內容

「人間佛教」思想的有效踐行

——以南京雞鳴寺菩提軒為例

(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 蓮華)

佛教從事公益慈善活動,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深刻的信仰基礎和較高的社會公信度。當前,佛教更是以積極的姿態參與中國的慈善事業,為社會公益作出了貢獻。佛教慈善不僅是佛教慈悲思想在當代的體現,也是「人間佛教」思想的積極實踐,同樣也是大乘佛教與當代社會的契合點。

佛教慈善,不應僅僅局限在物質層面的給予,更應注重精神層面給予被救助者心靈的慰藉。美好的生活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豐富,同樣也是內心的滿足與幸福。美好生活需要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素養為基礎。

正是在「人間佛教」思想指導下,南京雞鳴寺開設的「菩提軒心理諮詢中心」創造出既符合佛教教理,又貼近和關懷現實人生的佛教慈善實踐之路。

雞鳴寺於2006年開設了國內首家由寺院創辦的「菩提軒心理諮詢中心」,由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遵循「弘揚正信佛教,化煩惱為菩提,打開心結,笑對人生,用佛法的智慧照亮心中的黑暗」的宗旨,嚴格按照《雞鳴寺菩提軒心理諮詢中心管理守則》的規定開展免費心理諮詢及心理疏導等活動。開設12年來,菩提軒累計接待了近2萬人次的諮詢,累計提供諮詢時間超百萬小時,為社會群眾化解了工作、生活等心理壓力和障礙,挽救了仇世和厭生者的心靈乃至生命。

菩提軒之所以能夠在社會上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個人認為有三點原因:

第一「菩提軒」是將佛法融入心理治療的有益探索。

佛教作為一種宗教,有著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同時佛教也是一門高級「心理學」。佛教理論與現代心理學有相似之處,將佛教理論運用到現代的心理治療中也有著可操作性。而「菩提軒」正是將佛教理論與現代心理學相結合,運用現代心理學的方法,在一定的範圍內,給與社會提供心理諮詢和幫助。

第二「菩提軒」是對大乘佛教「菩薩行」思想的有效踐行。

大乘佛教認為,眾生是平等的,修行人不僅要自度還要度人,所以應該無條件地幫助所有有緣眾生解脫煩惱。以「普度眾生」為前提的大乘佛教慈悲思想,落實在實踐中,就是「菩薩行」。因此,以解決人心靈困惑為主旨的「菩提軒」心理諮詢,以佛教理論為基礎,結合現代心理諮詢手段,為來訪者提供心靈的疏導,幫助他從心靈的苦惱中解脫出來,並能獲得實際利益。在這一點上說,「菩提軒」的實踐是「菩薩行」的實踐。

第三「菩提軒」是契合當代對「人間佛教」思想的成功實踐。

眾所周知,「契理契機」是佛陀垂化布教、應機說法的最根本原則,是目前佛教界「人間佛教」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

「菩提軒」心理諮詢利用佛教理論,結合心理學手段,這是「契理」;當代社會人們心理健康問題凸顯,急需更多的公益性質的心理諮詢中心,這是「契機」。正是因為「契理契機」,「菩提軒」多年來獲得了較大的成功,也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實現了以佛教慈悲精神,幫助更多人脫離困苦。

菩提軒以佛教慈悲的心懷,溫暖迷失人生方向的來訪者的心,為他們照亮人生的前途,讓他們重新升起希望,幫助他們重享自由、幸福與內心的和諧,成為人們的心靈守望者。可以說,菩提軒,是將佛法融入心理治療的成功探索,是對大乘佛教「菩薩行」思想的有效踐行,是當代「人間佛教」思想的成功實踐。

菩提軒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發現,無論是心理諮詢的技巧還是專業化管理上都還有待提高,這是我們今後需要改善的問題。今後,希望在《慈善法》的指導下,我們能夠將各類佛教慈善活動規範化、專業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共同建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美好世界。

聖輝法師發言

妙江法師發言

靜波法師發言

大家認為,佛教界要與現代公益慈善理念相契,在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知識傳播、公共福利、幫助他人、社會援助、社會治安、緊急援助、青年服務、文化藝術活動、國際合作方面繼續加強力量,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這既是時代的召喚,也是宗教界人士和信徒發揮積極作用的有效途徑。

世界佛教論壇作為全球佛教徒最大的盛會,與會者表示,要將公益慈善活動看作是自身的修持平台——它為我們鋪就了社會實踐之路,在這條路上,應以做一切利生事業為正行。

昆德林仁波切 蘇瑪提嘎納發言

智文法師發言

實踐證明,我國目前大力實施的精準扶貧行動,是一項偉大的慈善民生工程。在精準扶貧中,宗教界率先行動,國家宗教事務局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勢,積極主動協調全國宗教界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貴州三都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受地域環境的影響,長期以來的封閉環境,成為貧困最深的根源。全國宗教界與三都共同簽署了《定點幫扶三都水族自治縣脫貧攻堅協議》。這個協議涵蓋了產業發展、易地移民搬遷、生態補償、教育衛生和社會兜底五大脫貧領域,總金額超過2000萬元。

趙久久發言

張風雷發言

中國佛教界以慈善為舟航,以「菩薩應行救濟為先,諸佛出世大悲為本」,並將其開展于海外。如,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災難給尼泊爾及我國西藏日喀則地區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地震發生後,全國佛教界紛紛在各地舉行超度、祈福法會和捐款活動。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向尼泊爾和我國西藏地震災區捐獻20萬元善款;中國佛教協會捐贈的首批250頂帳篷及時運抵尼泊爾;尼泊爾中華寺救災小組趕赴重災區賑災。中國佛教協會慈善公益委員會成員一行人專程趕赴加德滿都重災區進行考察,並向醫院捐贈了善款及藥品等物資;之後還為受到地震毀壞的古塔修復工程積極捐款——中國佛教界的公益慈善之舉,是「家園同在,心心相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已成為中尼兩國民眾間,互信互助,民心溝通的橋樑和紐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隱藏在菜市場的天然補腎葯、安眠藥、降壓藥………
常說「一炷香」的時間,源於佛教,到底多久?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