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臨終遺言「女人不得干預國政」,是對自己失望還是另有所圖?

慈禧臨終遺言「女人不得干預國政」,是對自己失望還是另有所圖?

光緒去世後,自感時日不多的慈禧,接連下了三道諭旨,對國家政事做了交待,溥儀繼承大統,攝政王載灃監國,主持國政。慈禧進入彌留狀態後,御醫們開了她此生服用的最後一劑藥方,慈禧迴光返照,一個時辰後命歸黃泉。她臨終前留下一句震驚世人的遺言:「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慈禧控制大清王朝近半個世紀,臨終遺言的前半句——女人不得干預國政,這是祖宗家法,可以說是自己將自己這50年的歷史否定了。這樣一個強權的女人,臨終為何要留下這樣的遺言呢?是對自己一生治國理政的失望?還是另有隱情?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慈禧、光緒去世

第一,作為大清王朝的當家人,大清朝目前是個什麼情況,她心裡最清楚,可謂危如累卵、窮途末路了。內憂外患,清廷處於一片風雨飄搖之中,她活著還在勉強支撐著這座大廈不立馬倒掉,她死後,一個三歲的孩子,25歲的攝政王,能支撐多久呢?她內心中的憂慮可想而知。

第二,這個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女人不得不依賴男人,即便像她這樣五百年不遇的女強人,也要依靠男人攫取權力、鞏固權力。然而,她也有女人與生俱來的缺陷:心眼小,見識短,愛感情用事,且不計後果,在治理一個幅員遼闊的龐大帝國上,這一點女人尤其不可靠。慈禧深知女人作為統治者的脆弱,拖累國事,深受其害。

第三,慈禧雖然是女兒身,但她自認為是個例外,她做到了男人做不到的事情,尤其是在監國之初,除掉輔政八大臣,讓咸豐皇帝的親弟弟奕?等俯首帖耳,完全掌控了男人的世界。她雖然愛美、愛享受生活,但在政治上她卻是一個比男人還要強的男人,所以她讓光緒叫她「親爸爸」。慈禧內心是瞧不起女人的,所以她最擔心的是,她死後,有別的女人慾以她為榜樣,模仿她,把國事搞到一塌糊塗,然後再歸罪於她這個女人執政的始作俑者。

第四,慈禧晚年對自己一生做了回顧,自己認識到,作為女人執掌政權有很多力所不及的地方,存在許多失誤。因為視野窄、格局小,她完全無法做到像康熙爺、乾隆爺那樣,雄才大略,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尤其是不能挂帥親政,身先士卒。她意識到女人不適合執政,為了清王朝的將來做打算,她死前必須重申「女人不得干政」這條被她破壞了的規矩。

或許,慈禧還想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另一個女強人——武則天,因為,縱觀整個歷史,能和她相提並論的女人也就武則天了,然而,武則天臨終不還是把帝位讓回給了李家嗎?尤其是她的最後一道詔令是「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武則天在最後一刻脫下黃袍,重新穿上皇后的外衣,又做回了女人,而且死後留下了一座「無字碑」。任由後人去評說吧,她慈禧最好的結局或許就和武則天那樣吧。

無字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北京最早地名「薊門」成歷史公案,因乾隆題詩弄錯,錯到現在
她是乾隆與如懿鬧翻的導火索,最後竟封為「太上皇妃」,史無前例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