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金庸走了,江湖老了,青春散了

金庸走了,江湖老了,青春散了


這天下,武功最高的,是時間





圖/圖蟲創意




耄耋之年,金庸走了。


 

94歲的高齡,哪怕是有過烏龍,哪怕前期有過鋪墊,人們也難免為之觸動。


 


朋友圈迎來現象級刷屏,每個人的方式有別,但俠義情感相通。


 


送別金庸,也就送別了一個時代。

 


猛回頭,才發覺江湖老了,青春散了。


 


 


世上本無金庸,至少1955年之前,報館只有查良鏞。


 


這年2月,《新晚報》連載《書劍恩仇錄》,開始出現這個署名。他自稱並無特別含義,「鏞」字拆成兩半是「金庸」。


 

金庸「誕生」後,只幹了兩件事——辦報和武俠。又或者,他的武俠和辦報相伴而生。


 


武俠便是後來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影響了幾代人的一生。


 


報則是與他人共同創辦的《明報》。在發刊詞中,時年35歲的金庸表達了《明報》的立場:維護公平與善良。

 


這種情懷,他也寫進了小說中。《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的歌中唱道: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他也曾借丘處機的詩說:

「天蒼蒼兮臨下土,胡為不救萬靈苦。」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又把小說中的江湖俠義,融入報中。1962年,受「大躍進」影響,內地有大批人員偷渡香港,被香港警方堵截於上水梧桐山。


 


由於事件敏感,香港多家媒體不予報道,《明報》卻「莽莽撞撞」,大聲疾呼。

 


金庸一生留下15部武俠小說,讀者遍布全球。


 


「如果在我的小說中選一個角色讓我做,我願做天龍八部中的段譽,他身上沒有以勢壓人的霸道,總給人留有餘地。」


 

金庸還說,他最喜歡「降龍十八掌」的「亢龍有悔」一招,用三分力攻擊,保留七分的後備功力,不把對手逼到絕處。


 


或許正是這種處事智慧,才讓他在兩岸三地間遊刃有餘,多次北上見高層。


 



 


造化弄人。


 


雖然在武俠小說中,金庸寫盡人間悲歡離合、恩怨情仇,可面對個人情感問題,他也難言「笑傲江湖」。


 


白髮人送黑髮人。1976年,金庸大兒子查傳俠在美國自殺,這對金庸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一度傷心無法自拔。


 


作為父親的金庸後來回憶道:「當時他說要跟我談心事,我卻因為要寫稿而拒絕了他,但是我沒想到,這一拒絕,卻讓我這輩子後悔萬分,我再也沒有機會跟他談心了!」


 


三次婚姻一次暗戀,金庸的感情道路同樣坎坷。「我的婚姻不理想,我離了好多次婚。」他說。


 


有人評價,他像極了自己小說中為情所困的李莫愁: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10月30日晚,金庸病逝於香港養和醫院。


 


巧合的是,兩年前的同一天,他的夢中情人夏夢去世。夏夢是當年紅極一時的傳奇影星。


 


金庸形容,「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只可惜,金庸遇見夏夢時,對方已經名花有主。這段個人苦戀註定沒結果。


 


「其實跟一個人交往,感覺很深刻。也不一定要天長地久,雖說愛情重恩義,但閃電式的愛情也有很驚心動魄的,二三天也可抵二十年。」


 


此後許久,金庸都難以釋懷。「恨不相逢未嫁時」的苦楚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金庸,他很多作品中都有夏夢的影子。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只記今朝


……


 


金庸用文字構建了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名曰《笑傲江湖》。黃霑用歌寫出了最豪氣的俠義,是為《滄海一聲笑》。他們倆共同構建了一代人對於武俠的回憶。


 


金庸和黃霑、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四人才華、性情各不相同,彼此交情也非同一般。


 


1988年除夕夜,黃霑迎娶香港著名作家林燕妮時,金庸恰是他們的證婚人。


 


只不過,黃霑一生恃才傲物,免不了晚景薄涼。


 


他去世後,一班舊友聊天,發現黃霑生前把他們圈中老友,悉數罵了個遍,最後甚至跟金庸決裂,老死不相往來。


 


蔡瀾和金庸結緣於《明報》,關係也最鐵。有一次,撒貝南在節目里問蔡瀾,金庸倪匡黃霑掉水裡且只能救一個人,你救哪一個?蔡瀾沒一點猶豫,直言肯定救金庸。


 


「怎麼可以把我和查先生並列?跟他相比,我只是個小混混。」


 


對於並列「四大才子」的名號,蔡瀾很是謙虛。他說,「金庸不應該跟我們三個『調皮搗蛋』的人在一起。他是一代宗師,我很尊重他。他才是真正的才子。」


 


外界傳聞,由於倪匡一直痛恨小說里的阿紫,於是在代筆時將她雙眼弄瞎,令金庸回來「大吃一驚」。金庸後來花了好大篇幅收拾殘局。


 


不過倪匡多年後澄清,自己並沒有對阿紫的喜惡,但承認是「不懷好意」,又指金庸臨走時叫他不要「弄死人」,但自己只是「弄傷人」,「打打殺殺肯定會受傷」。


 


「這個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


 


金庸笑傲江湖的過程中,也不免陷入江湖。人們總喜歡拿金庸與古龍比較,但事實上金庸卻和梁羽生相互較量多年。


 


梁羽生曾在一次研討會上說,自己只是個開風氣的人,「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今天在座的嘉賓金庸先生……他是中國武俠小說作者中,最善於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寫作技巧在內,把中國武俠小說推到一個新高度的作家。」


 


多年之後,在梁羽生的葬禮上,金庸以輓聯的形式謙虛回應: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


 


署名是,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輓。


 



 


這天下,武功最高的,是時間。


 


金庸走了,一個時代真的結束了。


 


緬懷金庸,不過懷念歲月,再一次向青春告別。那時,豪爽的男孩們像蕭峰,聰慧的女孩們像黃蓉,傻傻的便歸類為郭靖。


 


思想成熟開放了,開始幻想能成為韋小寶,班花系花校花一起收容。


 


懷才不遇時,人人都是令狐沖。想想身邊的小龍女,開始大罵現實中的尹志平。


 


他的英雄和美人,他的江湖恩仇和刀光劍影,陪伴了無數人。


 


對我們來說,看到別人的同感使我們高興,發現別人與我們完全沒有同感則使我們震驚。金庸的武俠故事,總能引發共鳴。


 


他寫的不是武俠,是人心。


 


金庸走了,有人突然老了,有人忽然長大了。


 


就像猛然間發覺,喜歡的球星退役了,看過的漫畫完結了,聽過的歌手隱退了,讀過的作者去世了,我們的青春沒了,孤獨依舊。


 


緬懷金庸,也出於人性的本能同情。雖然每天都有人過世,但他的別離,更令人覺得沉重。


 


有才的人太多了,觸及靈魂的太少了。他的作品,他構築的武俠世界,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


 


大俠轉身,再無大俠。


 


新明燈未亮時,人們寧願沉醉其中。




值班編輯:張茹




▼ 


推薦閱讀





前助理追憶報人金庸:一句「我能替人家打工嗎」,俠氣逼人






牙膏里的秘密





網紅是怎麼變「Low」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拿了8個億,賈躍亭為什麼還和恆大鬧掰了?
深淺不一的綠,顏色各異的花,這是現實版的綠野仙蹤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