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詩刊》舉辦新時代詩詞座談會

《詩刊》舉辦新時代詩詞座談會

《詩刊》舉辦新時代詩詞座談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關注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詩刊》舉辦新時代詩詞座談會

10月31日下午,新時代詩詞座談會在《詩刊》會議室召開。中華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新時代的詩詞寫作者如何樹立文化自信,傳承並弘揚詩詞文化?中華詩詞又應具有怎樣的時代面目與時代擔當?會上各位專家學者就當代詩詞的寫作和傳播,新詩與舊詩的關係,以及《詩刊》詩詞增刊《子曰》的改版各抒己見,提出許多有價值的思考和建議。

原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現任中國職工詩詞協會會長倪健民;原中華詩詞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詩刊》社子曰詩社顧問蔡世平;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詩刊》社子曰詩社顧問代雨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錢志熙;原國資委機械局副局長、現任中科電投資公司副總吳寶軍;中華詩詞雜誌主編、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化報社理論部主任高昌;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副主編林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北京詩詞學會副會長韓倚雲;中國教師報文化周刊主編、中國楹聯論壇執行站長金銳;東方中國詩書畫院院長劉迅甫;中華詩詞研究院學術部負責人莫真寶;《詩刊》社子曰詩社兼職編輯李四維;社科院在讀博士王悅笛;青年詩人李偉亮;中國詩歌網總編輯金石開;《詩刊》編輯部副主任、子曰詩社秘書長江嵐;《詩刊》子曰詩社編輯劉能英、韋樹定等全國二十多位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以及老、中、青年詩人參與了本次會議。《詩刊》副主編李少君主持了座談會。

李少君在發言中指出,當代文學史中沒有舊體詩——這一邊緣化現象,曾讓哈佛大學教授田曉菲及漢學家宇文所安為之打抱不平。現在寫舊體詩詞的詩人群體很廣泛,每天新創作的詩詞數量之多,相當於一部《全唐詩》,今後可多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型傳播平台將好的詩詞作品推廣出來。「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創新是詩歌的要務,舊體詩同樣需要內容、形式的創新和爭論,舊體詩也可以像現代詩學習,衍生出不同流派,以派別代替單一固化的新、舊命名,淡化「舊體詩」這一有污名化傾向的稱謂,詩歌本不存在新舊之分,我們要在新時代為詩詞多做點事情,推動詩詞的發展。

蔡世平梳理了古典詩詞走向現代化進程中的幾大改變:其一、五四以來,白話文寫作的生態已經形成,白話文同樣可以寫好詩詞;其二、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由農耕文明轉變為城市工商文明;其三、詩人身份從原先的官僚、士大夫,擴展到廣大人民群眾,寫詩隊伍不斷壯大。其四、詩歌地理範圍擴張的同時,題材亦隨之擴大,異域文化入詩;其五、詩歌傳播方式從吟誦、手抄到印刷再到互聯網,出版變得越發容易;其六、詩詞理論在西方影響下也在不斷更新;其七、今天的詩人是現代化的人,我們無法回到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時代,我們生活在李白、杜甫都沒有經歷過的今天,農耕文明的養料被唐宋極盡的時候,我們要在新時代樹立文化自信,打破千篇一律、似曾相識的詩詞寫作模式。

代雨東認為,當代詩詞應該積極主動投身新時代發展潮流,奏響新時代交響曲,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同時藝術上積極創新,創作出具有時代風貌的典範之作。

新詩與舊詩的關係、以及舊體詩面臨的當代問題是會上熱議的話題。倪健民指出,在「重現代、輕古體」的局面下,我們需要為舊體詩正名,現代人寫的詩詞無法用「舊體詩」來概括,他認為或許可以用「詩歌」來指代在西方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現代詩,用「詩詞」來稱呼我們自古以來的舊體詩。此外,他指出文學性、藝術性和「詩味」是決定一首當代詩詞是否有價值、能否傳承下去的評判因素。高昌認為,新詩與舊詩的對立是一個偽命題,從詩歌的發展來看,騷體詩的出現沒有取代《詩經》,樂府詩出現以後,也沒有代替騷體詩,唐詩出現以後,漢樂府詩依然存在,詩、詞、曲也是同時並存,為什麼新詩出現以後,舊體詩就一定要滅亡呢?各體裁之間應是諸體並存的關係。「詩無新舊,只有好壞。」當代詩詞已經突破了量的積累階段,已經開始了美學的、質的突破。在韓倚雲看來,舊體詩、新體詩都叫詩歌,只是兩種創作模式、兩種體裁,不應以唐宋時代的標準來要求現代詩詞。詩詞貴在真摯,要以真情打動人。莫真寶說,當下活躍的詩詞寫作者有三百萬人,但是就中國詩歌網「每日好詩」舊體詩詞的審稿情況來看,舊體詩詞的質量有待提升,很難從海量的作品中選出真正令人稱道的作品。現在很多人用舊體詩詞來寫社會新聞,然而好的詩詞寫作,應該將社會生活和個人經驗結合起來。劉迅甫認為,我們需要激活中華詩詞的時代能量,從古典意蘊出發,貫穿時代潮流,詩詞創作的源泉應是新時代,然而現在有很多詩人「今人說古話」,禁錮在唐詩宋詞的表達方式中,我們需要融入新時代的元素、氣息和能量,寫出時代的豪邁情懷。

舊體詩詞如何與時俱進、走進新時代、展現時代風貌,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代雨東表示,今天的詩詞寫作亟需創新,應將生活符號、時代符號植入格律詩詞之中。吳寶軍提議在詩詞中引入「高鐵」、「 微信」等反映當代生活熱點的新意象,這得到韓倚雲等人的呼應,她認為不妨直接植入時代意象,李商隱當年寫「蠟炬成灰淚始干」,也是直接引入了新發明「蠟燭」,並沒有影響它成為千古名句。李四維就詩詞創新的問題談到,仿古未必沒有新意,功夫到了以後,自然而然就能寫出新時代。他舉例朋友的兩句詩,描寫下雨的玻璃窗—— 「沾雨窗如含淚看」、寫夜裡坐火車看到的燈光—— 「過一城燈又一城燈」,這兩例句式典雅,儘管沒有標榜創新,然而寫的都是新時代的事物,很好地將古今融合起來。青年詩人李偉亮說,現代辭彙入詩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傳統詩歌是韻文學,我們需要用傳統氣息包裹現代事物,嘗試、探討、篩選哪些辭彙適合入詩,哪些不適合入詩。王悅笛從自身校園經歷出發,闡釋了模仿與創新的關係,他認為詩風近似古人這一現象,不必全盤否定。特別是高校師生,尚處於臨摹階段,自然多以古人為範本來模仿,等到風格成熟以後,才能與當下接軌,寫出自己的心聲。金銳認為,當代的詩詞固然要有當代的氣息,既要情真,也要詞美,既要有向外的視野,也要維持內在的典雅。

大家都意識到目前傳播和推廣舊體詩詞的重要性,紛紛建言獻策。金銳建議《詩刊》加強采寫的內容,增加對於詩人群體、偶像、事件的採訪,抓住詩歌的新聞點和話題性,展開事件營銷,推出詩詞偶像,讓詩詞變成一種讓年輕人喜歡的潮流。還可利用《詩刊》的品牌資源,在中小學推動詩歌教育。吳寶軍說,我們需要打造符合時代需求的新媒體、新團隊、新推廣模式,新媒體和紙媒體之間需要相互促進。韓倚雲認為,紙質書刊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紙版書經過編輯嚴格的審校,更權威、更有考據價值,電子版無法代替紙版的歷史地位和閱讀感受。

針對《詩刊》增刊《子曰》的改版,大家一致同意更名為《詩刊》詩詞版。各位專家從欄目設置、內容選擇、排版設計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如增加彩頁,給讀者圖文並茂的審美享受;建議增設專題討論和理論爭鳴,形成社會關注的熱點等等。

會議最後,李少君號召大家未來一起為詩詞的發展出力,推動詩詞融媒體建設,鼓勵詩詞理論爭鳴。傳承傳統文化,書寫當下生活。新事物、新語境、新媒體給舊體詩詞帶來新機遇,呼喚舊體詩詞煥發出新活力,續寫中華詩詞的新時代篇章。

座談會結束後,詩人們的討論仍在持續,氣氛非常熱烈,有詩人提議與會的各位可以成立一個詩派,詩派命名為「復興詩派」,既呼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方向,又表達了傳統詩詞復興的美好願景,得到了不少詩人的積極響應,算得上這次座談會的一個重要插曲。

《詩刊》舉辦新時代詩詞座談會

山高水遠,江湖再會 | 金庸詩詞典藏


老教授講《歸園田居》爆紅 :只是真誠和學生聊天

《詩刊》舉辦新時代詩詞座談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石像辭丨南星詩選
《星星》頭條詩人|燕南飛《行走在大漠的脊背》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