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薩達姆死後,美國承諾給予民眾「自由」的代價是什麼?讓人痛心

薩達姆死後,美國承諾給予民眾「自由」的代價是什麼?讓人痛心

2003年3月20日,美國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意在推翻薩達姆·海珊政權。2003年12月13日,薩達姆在其家鄉提克里特附近一個偏遠的農舍被美軍抓捕。當伊拉克民眾得知薩達姆被捕後的消息後,曾瘋狂慶祝。2006年12月30日,薩達姆被絞死。

15年過去了,美國曾經承諾帶給伊拉克人的自由與民主不見蹤影,戰爭的印記卻在巴格達依然清晰可見。如今的巴格達,隨處可見廢棄的清真寺、彈痕累累的建築物、重兵把守的碉堡。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隔閡和恐懼給整個伊拉克社會和民眾留下刺心的創痛。

今天的伊拉克各式各樣的反政府武裝和伊斯蘭教派的衝突成為主流。流血衝突,導致伊拉克人民民不聊生,薩達姆統治時期的一切福利,隨著薩達姆的倒台一切都煙消雲散。15年來伊拉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教派、暴力、空襲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美國人之前承諾給予伊拉克人民的「自由」,終於成了一紙空文。

如今,伊拉克局勢的發展讓對美國抱有幻想的伊拉克人大失所望。在付出沉重代價後,伊拉克人終於認識到,美國人鼓吹的所謂自由不過是泡影而已。

巴格達民眾胡達伊爾說,在過去的伊拉克,無論是什葉派、遜尼派,還是庫爾德人和雅茲迪人,大家對國家還是有認同感的。但戰爭爆發後,各族群、各教派之間的對立日益加劇,隔閡和恐懼給整個伊拉克社會和民眾留下刺心的創痛。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薩巴赫表示,自2003年以來,「基地」和「伊斯蘭國」組織在伊拉克先後肆虐。恐怖主義讓伊拉克民眾付出了血的代價。美軍入侵完全破壞了伊拉克原來的社會結構和族群關係,在不同教派與族群間埋下仇恨與衝突的種子,為恐怖主義的滋生創造了條件。

伊拉克戰爭導致伊拉克經濟蕭條,高度依賴石油產業,而石油產業能吸納的就業人數極其有限,貧困人口和失業人口激增。聯合國伊拉克援助團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伊拉克有700萬貧困人口,全國失業率達到11%,其中年輕人的失業問題更為嚴重,超過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友會朋 的精彩文章:

薩達姆女兒拉加德參與競選總統為何失敗?這點最重要
出賣薩達姆與卡扎菲的內奸最終結局各怎樣?

TAG:以友會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