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浪地球》:劉慈欣,拋開科幻的因素,地球不是一直在流浪嗎

《流浪地球》:劉慈欣,拋開科幻的因素,地球不是一直在流浪嗎

《流浪地球》:劉慈欣,拋開科幻的因素,地球不是一直在流浪嗎

「在讀過劉慈欣幾乎所有的作品以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復旦中文教授 嚴鋒」; 從《三體》開始,我重新體會了國產科幻的魅力,因此對大劉作品的補習就勢在必行了,《流浪地球》就是大劉的短篇科幻作品合集,但是不要因為短篇而小看它,大劉雄渾的想像力在短篇里一樣展現的淋漓盡致。

以書中我最喜歡的《鄉村教師》為例,小說開篇非同尋常,你不會以為這是一個科幻小說,你肯定會以為這是一個現實小說,反映在窮鄉僻壤的地區的教育問題,我們看到了熟悉的可敬老師,看到了熟悉的愚昧村民,要不是這本書明明確確的就是大劉署名,我真的懷疑我是不是拿錯了~~當然,從一半開始,風轉急下的劇情突然讓人了解了大劉這樣安排的用心。

從科學的角度講,人類絕不是什麼進化完美的生物,但是人類的發展動力,人類傳承的制度雖然低效,但是卻是可敬的,如果沒有鄉村教師最後的堅持,也許文明都會自此消失,這種戲劇的安排,其實很有意思,讓緊張感保持到了最後一刻。大劉的作品一定是以現實和人性為基礎的幻想,幻想可以滿天飛,但是沒有基礎的沉積,也自然不會引起人們的思考和共鳴。我想這正應了一句話,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大劉的科幻作品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另外作品《中國的太陽》以農民工為主角,出發點和特別,最後的主旨也很特別,是一種對純經濟論的反駁。《流浪地球》則是典型的在極端危機之下,對人類本身命運和人性的拷問。大劉最擅長的估計就是這種手法。而《鏡子》更是一部關注腐敗問題的作品,當然是以科幻的角度。其它幾部作品也是各有側重。

大劉的小說不是太天馬行空,而是太真實,真實到讓你覺得,也許明天,也許後天,這一切就會發生在你我身邊,甚至這些事真的發生過,只是你我並未覺察。如同《鄉村教師》的結尾,「他們將活下去,在這塊古老貧瘠的土地上」。人類宏大的遠景與個人的絕望,在才是大劉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讀他的小說讓人相信,每一個人都有成為不尋常人物的可能。他的小說讓我們仰望天空,也讓我們願意靜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流浪地球里對人的心理和態度表面是一種極端的冷漠但其實如同火山熔岩,一直在內心存著一種爆髮狀態。如同那些被挖去成為燃料的巍峨山峰,那些被蒸發摧毀的城市遺迹,那些永遠遠去但永遠存在記憶里的回憶,那些站在山坡上可以看見的綠意和春風,那些曾經的海浪拍襲帶來的咸腥味道。

我們逃離了太陽,彷彿一種拖著斑斑血痕向前行進的死亡道路,這總是讓我想起普羅米修斯和那個永遠在推石頭上山的國王。在黑暗的道路上一無反顧面對沒有邊際的沒有同類沒有生命的前進,當你回望,你會看見你所有的美好都迅速的從你生命道路的兩邊向後倒退,而你的面前永遠是不能言說的孤獨,死亡,窒息,冰冷,灼熱和生命像那閃爍的煙火迅速的產生又湮滅。

書里描繪的所有描寫,都像是腦中的一個夢中夢,東西都置於一個被赤果果的開腸破肚的狀態,那些感情,親情,悲傷,憤怒,悔恨,都如同普羅米修斯,永遠的鎖在風吹雨打的岩石之上,展示了幾百年,但我們還會在夢中再一次回味以前甜美的回憶,那些泛著青草氣息的夏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河邊的錯誤》:余華,瘋子真是兇手嗎,細思極恐的幾個細節
《不過如此》:崔永元,他走上舞台,攝影師問旁邊人,這孫子誰呀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