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新突破!人工培育皮膚有望代替自身皮膚移植

新突破!人工培育皮膚有望代替自身皮膚移植

長期以來,人們只能通過切取患者腿部、背部等正常部位的皮膚,來移植或修復嚴重燒燙傷的皮膚缺損創面,給患者留下了新的創傷,且來源有限。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成功研發出人體細胞人工培育新方法,其可生成皮膚移植所需的組織,有望應用於治療人體嚴重燒傷以及其他皮膚問題。

這項最新醫學成果近日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發表。

據了解,我國每年因燒傷、機械損傷或慢性皮膚潰瘍而需要醫治的患者高達數千萬,由於缺少皮膚資源,近十萬重度皮膚缺損患者因缺乏及時有效的治療而死亡。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自身皮膚移植是治療創傷、燒傷及其他因素所致皮膚缺損的常用方法。

外科醫生通常採用分層皮片移植術,即將健康皮膚分成兩半,大半真皮留在取皮創面,而將表皮及其餘真皮部分移植到燒傷創面。

然後,取皮創面和燒傷創面兩處的皮膚在手術後都會呈現嚴重皮疹癥狀,隨後將逐漸癒合。

但這類移植術存在許多問題,比如,隨著傷口的癒合,可能出現瘢痕攣縮,這將導致更多次的手術。

此外,對於大多數嚴重燒傷病例,一般都沒有足夠的皮膚用於植皮術。在這種情況下,外科醫生通常採用實驗室培植的皮膚,但即使這樣,皮膚也還是不夠用。

近年來,皮膚移植手術取得了長足進步,醫學界已最多能修復皮膚嚴重創傷或燒傷患者全身90%的表皮。這種治療方式,需要先從患者身上採集皮膚細胞,將細胞體外培養成一大塊組織,再移植到創面上。

不過,細胞培養基中通常需要加入小鼠細胞來支持組織生長。但是這種人體/小鼠細胞混合物,卻會讓患者面臨發生大面積感染和不良免疫反應的風險。

此次,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卡爾?特雷哥瓦森及其同事發現,人體中常見的層粘連蛋白的兩種特定變體,能以類似方式支持皮膚細胞的生長。

層粘連蛋白是構成細胞間質的一種非膠原糖,又稱板層素,其生物功能是細胞黏著於基質的介質,並與多種基底膜成分結合,調節細胞生長和分化。

而今這一研究結果,能讓研究人員在不使用小鼠細胞的情況下,成功建立無動物源性的人體細胞培養系統,並用於皮膚移植。

研究團隊隨後實驗證實,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皮膚組織已經能成功移植到小鼠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手持式3D皮膚印表機,可以列印皮膚組織,直接覆蓋傷口,加速癒合,或能取代傳統植皮術。

印表機可以在傷口噴射一層以蛋白質為基底的「生物墨水」,其中的膠原蛋白和血纖維蛋白可發揮修復皮膚的作用。

將來隨著科技的進步,需要皮膚移植的患者可以不再「拆東牆補西牆」,用自身的皮膚進行移植並因此留下更多的傷疤,也免去了等待捐獻者以及後續的排異反應等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客女性諮詢 的精彩文章:

收藏!國家2018版基葯目錄重磅發布,權威解讀來了!
這種乳腺癌太可怕!組合療法或可延長患者生命

TAG:健客女性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