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混世魔王闖社會很有一套!不管順境逆境,有錢沒錢,他總有辦法!

混世魔王闖社會很有一套!不管順境逆境,有錢沒錢,他總有辦法!

混世魔王張宗昌是北洋軍閥中的異類。

他既不是北洋正統出身,也不是東北王張作霖的嫡系。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如此的左右不靠,想強勢崛起、大發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張宗昌卻憑藉他那夾縫中混世道的一套本事闖出了大名堂,鼎盛時,他手握二三十萬兇悍人馬,連一時無二的張作霖都為之側目,不得不倚重。

從劣跡斑斑地在東北異鄉討生活,到用盡辦法想出人頭地卻又屢次受挫,再到走投無路下投靠張作霖,最終到抓住一個不是機會的機會鹹魚大翻身,張宗昌走過的發跡之路有折騰、有投機、有挫敗、有不認輸,當然還有那一股濃濃的野蠻生長的江湖智慧。

混世魔王闖社會很有一套!不管順境逆境,有錢沒錢,他總有辦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對江湖智慧,古人有「下下人有上上智」一說。

此話怎麼理解呢?任何社會都會有沒道德、沒操守、沒精專能力的人發跡,這種人之所以能發跡,絕不是純靠運氣,一定是靠要麼卑要麼劣的一套智慧。比起那些高大上的東西,這種下下人生髮出來的智慧,往往更接地氣,更扎人心。

通俗地講,古人這話是在提醒咱們,學聖人大道有時候不如學下人智慧。真正能啟發我們的往往不是那些無懈可擊高高在上的人,而是那些有著一身毛病卻能越混越好的人。

從後世名聲講,張宗昌無疑是歷史中的下下人,借古人這句話,咱們不妨來看一看,學一學他這下下人才有的上上智——

混世魔王闖社會很有一套!不管順境逆境,有錢沒錢,他總有辦法!

張宗昌是山東人,1882年農曆正月十五生在一戶窮困人家。幼時接受過短暫的私塾教育,不算有文化,但也不是文盲,這一點跟現如今的很多草根很像。在那個年月,秉性頑劣的窮人家孩子步入社會都早,張宗昌也這樣,少年時就開始混社會。為了糊口,他放過牛,大點干過放銃手、酒店夥計,除此之外就是跟街面上的地痞流氓廝混,總之一句話,小小年紀社會上的人情冷暖他嘗了不少,三教九流各種名堂也學了不少。

1897年,膠東一帶遭遇荒年,為了活下去,15歲的張宗昌逃荒去了關外。在隨後的兩三年時間裡,他就是闖關東的盲流,整日與竊賊、胡匪為伍。

很多梟雄人物在踏入社會之初,往往都會遇到一兩個或大或小的恩人,但張宗昌沒這份運氣,除了很多年以後的馮國璋、張作霖,張宗昌幾乎沒遇到過什麼恩人。在最需要投門子奔前程的時候,張宗昌根本沒門子可投,17歲時,他應招去了中東鐵路,給俄國人當築路苦工。

靠與生俱來的大高個、蠻力氣,以及能說會道、隨時隨地講江湖義氣,張宗昌很快就在工友中打開了局面,更有別一般苦力的是,為了能和俄國人說上話,攀上關係,他把俄語練的十分地地道。

這是張宗昌自發的江湖意識,無論身在何地,遇人能說人話,見鬼能說鬼話。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八面生風的張宗昌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個機會,俄國人把他相中了,給錢給槍讓他招募了一支華人武裝,去襲擊日本人兵站。賣命干這事,張宗昌最終雖然沒能撈到多少看得見的油水,但無形中卻為他日後發跡埋下了一粒種子——他不僅從俄國人那裡學到了招兵打仗的常識,也因此提高了在海參崴的江湖人氣。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這粒種子發芽了。

南方革命黨為了壯大勢力,有意拉攏海參崴的胡匪加入革命隊伍,此時的張宗昌已是海參崴的「張大爺」了,按江湖上的說法,此人眼皮子很雜,在當地很有號召力。

因為這個,革命黨聯絡人胡金肇一到海參崴便找到了張宗昌。把來意向張宗昌一說,張宗昌沒有任何猶豫,當場就拍了大腿——這事我幹了!

這又是張宗昌跟尋常人不一樣的地方,為出頭,困難兇險面前從不瞻前顧後,伴隨張宗昌一輩子的口頭禪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活著干,死了算!

就這樣,張宗昌利用自己的江湖號召力拚湊出了一支五六百人的雜牌隊伍,跟著就南下上海在陳其美手下干起了所謂的「革命事業」。

混世魔王闖社會很有一套!不管順境逆境,有錢沒錢,他總有辦法!

二次革命爆發時,已是江蘇陸軍第三師師長的張宗昌奉命進攻盤踞徐州的張勳。因為手裡的隊伍儘是烏合之眾,加之行事本就莽撞少謀,結果沒過兩個回合,張宗昌就被張勳圍死了。

在這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張宗昌根本沒有死守硬扛的意思,他的想法很江湖,贏了自己是大哥,輸了自己是小弟,輸贏不是生死,只是認個道理。

於是乎,張宗昌毫不猶豫地臨陣倒戈了。

張宗昌是個拜碼頭的高手,拜張勳這座碼頭即是他風雲歷史中的第一次上佳表演。

因為素聞張勳是個忠君勇義之人,張宗昌以敗軍之將求見張勳的時候,從裡到外那叫一個講究。他脫掉革命軍軍服,特意穿上了傳統長衫,見到張勳時,二話不說先甚是隆重地對張勳行了跪拜大禮。

隆重地叩完三個頭,張宗昌開口說話了。他說,大帥,我是前來投死的!加入民軍本不是我初衷,今日敗了,願在大帥帳下做了誓死效忠之人。

張勳平日里最吃這一套,張宗昌以死明忠義之心,果然在張勳那裡收到了奇效。

混世魔王闖社會很有一套!不管順境逆境,有錢沒錢,他總有辦法!

然而,如此投奔北洋軍之後,張宗昌在實處根本沒有他口中的忠義之心,在他那裡,投奔張勳不過是鋪路搭橋的權宜之計。

因為信任這東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贏來的,況且他還是從敵營變節投誠過來的,面對的還是個講氣節的辮帥。

張宗昌知道,自己要想真正混起來,必須得另尋有用人之需的明主。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決定你命運的不是運氣,而是你的想法。

就這樣,張宗昌遇到了前來徐州開會的馮國璋。

馮國璋與張勳不同,這位雄踞江蘇的北洋實力派歸根結底是個政客,看人,他重的是有無價值可用,而非秉性操守。

另外,先投一人再轉投他人,投好了,很有可能就是一種讓人很受用的奉承追隨,這往往比所謂的忠誠更有用。

借著一次能單獨和馮國璋說上話的機會,張宗昌拜碼頭的上佳表演又開始了。

這回沒穿傳統長衫,也未行跪拜大禮,在馮國璋面前,張宗昌端出了鬱郁不得志的樣子。

他對馮國璋說,大人,我是前來投生的!久聞大人北洋威名,若是能在大人麾下謀得一份差事,我定不會辜負大人的栽培之恩!請大人收留我!

瞧這碼頭拜的,在張勳那是投死,到了馮國璋這裡就成了投生,其恭維、效忠之心表達的可謂是恰到好處。

見人高馬大,又有仗義名聲的張宗昌如此想為自己效力,很受用,也急需用人的馮國璋沒有拒絕,不久之後,他便向張勳開口要了人。

馮國璋是張宗昌風雲歷史中的第一個貴人。在馮國璋麾下,張宗昌有段時間很如意,馮國璋出任北洋臨時大總統後,張宗昌借勢混成了總統府侍衛武官長。

1918年護法戰爭爆發,馮國璋認為張宗昌任總統府侍衛武官長有點刀沒用到鋒刃處,於是一道命令,張宗昌就成了江蘇第六混成旅旅長,接著就隨張懷芝赴湖南參加了對南方民軍的作戰。

如果張宗昌真是個有雄才的人,握有一軍征戰在外本是出頭的好機會,但事實上,張宗昌根本不是如吳佩孚、孫傳芳那樣的人物,他不僅打仗的硬本事不行,其好嫖好賭的毛病更成了戰場上的致命傷。

總而言之,幾年下來,張宗昌是敗得片甲不剩,若不是中途有馮國璋保他,他很有可能遭到法辦。然而,張宗昌的背運還不止這些,就在他急需靠牢馮國璋這座大山的時候,1919年,馮國璋偏偏死了。

大山一倒,一敗塗地的張宗昌便成了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靠著會攀交道,成了光桿司令後,他從北洋政府討來了二十萬銀元的欠餉。

出人頭地,轉眼成空,接下來究竟該怎麼辦呢?

張宗昌沒有其他砝碼,唯有手裡那二十萬銀元。

混世魔王闖社會很有一套!不管順境逆境,有錢沒錢,他總有辦法!

當時,最得勢的是北洋直系大佬曹錕。為了拜曹錕這座大碼頭,張宗昌的表演又開始了,前兩次是玩世道人心,這第三次張宗昌則玩起了揮金如土。

他把手裡的二十萬銀元一把手全換成了給曹錕賀壽的大禮,有的說是八個純金大壽桃,有的說是金佛,數量比八個還多。

布販子出身的曹錕是個愛財,愛場面的人,張宗昌這揮金如土的孤注一擲殺傷力很足,見到這二十萬銀元鑄成的黃金大禮,曹錕直接被砸暈了。

這人講究,會孝敬人,不妨一用!

然而,就在張宗昌成功砸下這座碼頭的時候,直系二號人物吳佩孚一盆涼水猛地就潑將了過來——張宗昌乃無恥敗類,這樣的人直系斷不能用!

全部籌碼,二十萬銀元就這樣打了水漂,折騰多少年,張宗昌最終得來的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都沒剩下。

換是一般人,啥也沒有,名聲還很臭,這時候可能就垮了,但張宗昌隨後的表現很讓人側目,也很值得咀嚼。

混世魔王闖社會很有一套!不管順境逆境,有錢沒錢,他總有辦法!

憑藉著給曹錕送禮和奉系人物的一面之緣,張宗昌居然厚著臉皮跑去了奉天。

他要拜張大帥這座碼頭。

在張宗昌的風雲歷史中,拜張作霖這座碼頭尤其精彩。

見張大帥之前,沒錢的張宗昌特意備下了一份很有江湖說法的薄禮——兩個抬筐。

見著張大帥,張宗昌說,千里來投,我為張大帥備了份禮。

說完不再多言,把倆抬筐直接擺在了張大帥面前。

你張大帥不是亂世梟雄嗎?不懂不收這倆抬筐,你就是徒有虛名!

張宗昌的高明就在這裡,一無所有下他竟然玩起了江湖尊嚴——我眼下是什麼也沒有,但我還是有一些過往資歷的,憑這個我願意用這倆抬筐為張大帥抬土築基,其他的不要,就問張大帥要一副扁擔。

有氣魄、有講究、還有一份落魄下能扎到人心的自信——

這樣的套路簡直太對亂世梟雄的脾氣了,因此張作霖給張宗昌來了個禮尚往來,你這個人我收下了,禮遇不再話下,但本事需要你證明給我看。

就此,張宗昌的風雲傳奇真正開始了。

混世魔王闖社會很有一套!不管順境逆境,有錢沒錢,他總有辦法!

1922年後,原吉林督軍孟恩遠的外甥高士儐聯合胡匪盧永貴反叛張作霖,當時的張作霖恰逢第一次直奉大戰落敗,無暇後顧,於是乎,他找來張宗昌,給了他幾百條破槍,讓他去剿幾千人的高胡叛軍。

換是一般人,這就是純粹送死。

但夾縫中想出頭的人,往往只有這送死的機會。

誰都沒有想到,張宗昌抓住這送死的機會,先問吳俊升借了炮,跟著又在大炮開道下玩起了陣前攻心戰。

原來那高胡叛軍多數都是當年與張宗昌一起闖關東的山東同鄉,對張宗昌昔日的江湖名聲他們很推崇,所以經這一放炮,一喊話,這些叛軍乾脆來了個臨陣換大哥。

張宗昌多年前種下的種子終於開花結果了。

他不僅成了這幫叛軍新認的大哥,更在不久後借著和俄國人的淵源收編了一批兇悍的白俄逃兵。

折騰了多少年,到頭來還是靠早前的東西迎來了發跡,所以說,闖社會,可以不信運氣,但一定要相信人生沒有白忙活!

但有一個總前提,人生曲折下不能早早地真折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句本 的精彩文章:

兩手下能幹但斗得凶,曾國藩如何解難題?小伎倆要使,高明處在這

TAG:黑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