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配樂,是影視劇非常重要的一環。情節的推動、氣氛的烘托,很多時候都需要獨具匠心的配樂。在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中,一些優質配樂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它們或許不那麼華麗,然而它們好聽、耐聽,用音符輕叩著觀眾的心扉,以至於只要聽到一段配樂,就能聯想起一段情節,甚至能懷想起一段往事。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金庸

製造商=CANON;型號=CANON EOS-1D MARK II;焦距=42毫米;光圈=F2.8;測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640;白平衡=手動;曝光補償=0.0EV;曝光時間=1/80秒;曝光程序=手動模式;場景類型=標準;日期=2004.08.12 15:20:28

在筆者心中,就有不少特別喜歡的配樂,此次總結了最喜歡的十首——然而,令人回味無窮的金庸劇配樂,又何止這區區十首?

另外,這畢竟是我心中的金庸劇十大配樂,有著強烈的個人喜好在其中。對音樂的欣賞,本身就是見仁見智,大家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配樂在留言中說明。當然,如果大家能夠對本文多數內容有認同感,那再好不過啦。此次所列的十大配樂,排名不分先後。

顧嘉輝:《鐵血丹心序曲》

  • 顧嘉輝:1933年1月1日出生於廣州,原籍江蘇吳縣,著名作曲家及編曲家。1967年,進入TVB任音樂總監。作品眾多,大多數武俠劇及武俠電影的主題曲都由他完成,而他的詞作搭檔往往都是黃霑,「輝黃組合」聯袂將中國武俠音樂帶上了一個高峰。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黃霑(左)與顧嘉輝(右)

《鐵血丹心》是TVB83版《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曲,此曲可以稱得上是流傳最廣的武俠歌曲之一,關於這首曲子大家自然已是耳熟能詳,此處不再贅述。

此次要說到的是83版《射鵰》的配樂。83版《射鵰》一共有8首原創歌曲,其強大的原創能力為整個劇集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配樂充分利用了歌曲的旋律進行二次加工和創作,沒有引用任何其他配樂,整部劇集在音樂上保持了相當好的統一性。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1983年版《射鵰英雄傳》

光主題曲《鐵血丹心》,就有好幾個版本的配樂,除了氣勢磅礴的《序曲》之外,尚有以笛子、二胡為主配的歡快版;以提琴為主配的舒緩版;以二胡、鋼琴為主配的悲慟版等等。

83版《射鵰》第一集,當片頭羅文、甄妮演唱的主題歌之後,國語版配音闡述故事背景,開場音樂就是這首《序曲》,鏡頭則掃向了岳武穆韓世忠出兵北伐、秦檜進讒害岳飛、「只把杭州當汴州」等一系列畫卷;當配音說到「大宋子民不堪屈辱,一時間英雄豪傑輩出,演繹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時,背景音樂的旋律也達到了最高潮。此後,這支曲子在鐵木真東征西討、表現郭靖的剛毅與決心時會經常出現。

《序曲》主要採用了管弦樂的形式,激昂、催人奮進。它可以說是《射鵰》的「總綱」,是為全劇定「基調」的熱血之曲,國語版第一集顯示片尾字幕時,更是播出了《序曲》的完整版。

這是最讓我心潮澎湃的英雄序曲,該曲甚至比之羅文甄妮的演唱版《鐵血丹心》更讓我無法自拔。至今,我的手機鈴聲都是這首《序曲》的副歌部分,每當來電時,我似乎都能感到周圍路人異樣的目光——或許他們一瞬間也會被感染,陷入對往事的追憶罷。

2017年新版《射鵰》,為了表達對經典的致敬,片頭曲沿用了全新改編的純音樂版《鐵血丹心》。不過,個人覺得編曲太過柔和,無法體現原作的氣勢,有些遺憾。

顧嘉輝:《萬水千山縱橫》

在劇集的原創音樂方面,TVB1982版《天龍八部》的整體素質和83《射鵰》不相上下。顧嘉輝和黃霑用他們的生花妙筆,譜寫出一段不可複製的武俠劇音樂傳奇。《兩忘煙水裡》的凄婉幽怨,《萬水千山縱橫》的恢弘激越,在所有金庸劇主題曲中都是極品之作。

和83版《射鵰》差不多,82版《天龍》的配樂幾乎都是原創,只是個別情節採用了一些其他配樂。顧嘉輝在充分利用5首歌曲的曲調基礎上,進行再創作,西洋樂器如提琴、民族樂器如二胡作為主要配器運用最廣。5首歌曲4首本就是顧嘉輝作曲,所以再經由他手做配樂,更為駕輕就熟。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1982年版《天龍八部》

《萬水千山縱橫》雖然是後半部的主題曲,但其旋律貫穿了全劇,同時也作為「過場音樂」而存在。該曲有兩支最主要的配樂,一支採用小號和提琴主配,基調同主題曲一般節奏明快,大氣豪邁,有交響樂氣勢,被廣泛採用在「聚賢庄」、「少林寺」等重大場面中;一支採用洞簫、古箏、二胡等民族樂器主配,呈現出了幽柔婉轉的意味,在體現劇中人物情感糾葛、或是表達哀傷之情時多次採用,比如「蕭峰葬阿朱」。

以配樂論,《萬水千山縱橫》無疑代表了82《天龍》的整體音樂製作水準,也是整個80年代金庸劇原創配樂的集大成者。

陳勛奇《天地孤影任我行》

  • 陳勛奇:香港電影全才,集編劇、導演、演員、配樂、飛車特技等多項技能於一身。配樂代表作為《東邪西毒》,導演代表作有《邊城浪子/仁者無敵》。

王家衛導演的《東邪西毒》,是金庸電影中「最特殊的一個」。蒼涼的場景,濃烈的色彩,夢囈般的對白,意識流一樣的剪輯,以及那些再也無法重聚的全明星陣容。

喜歡它的人,愛到骨子裡;對其無感的人,觀之如味同嚼蠟。這不能算作「口碑的兩極分化」,而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我覺得電影很好,但我看不懂。」很多人如是說。

好在,還有音樂。陳勛奇為電影量身定做的原聲音樂,你無法不承認它的精彩絕倫。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陳勛奇

2008年,王家衛將《東邪西毒》重新剪輯,定名為《東邪西毒終極版》上映。如今網上的資源,大多數是這一版本。不過,配樂已全部重製,馬友友與吳彤花大力氣對陳勛奇的原曲重新打造。新版配樂相當精良,只是在我看來,總覺得缺了那麼一些味道。

要知道,當年我初看《東邪西毒》之時,開場,就被那一連串密集的鼓點聲所鎮住了。白底,黑色字幕配合著鼓點一列列出現;忽然,畫面豁然開朗,一片浩渺的浪潮呈現在眼前;此時背景聲鼓點漸止,一道劃破天際的清音,讓整個聽覺效果隨著畫面一齊舒展開來,讓人為之精神大振。

隨後,畫面如驟雨般快剪,大海、荒漠、蒼山,武打……這其中,東邪、西毒的形象卻長時間定格,隨著音樂到了盡頭,引出了片名——《東邪西毒》。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電影《東邪西毒》海報

《序曲:天地孤影任我行》,這是陳勛奇為這段音樂所起的名字。此曲能夠讓你相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可以「聽」出來的。這首配樂註定成為香港電影一段佳話。其雄渾和壯麗,讓人心醉。可惜,《終極版》的片頭,沒有了這段《天地孤影任我行》,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

這首配樂,在之後太多的影視劇中被引用。最著名的是《大話西遊》紫霞之死,將故事的悲劇性渲染到了極致;呂頌賢版《笑傲江湖》、任賢齊版《神鵰俠侶》也引用了此曲。

其實,不止這一首,整部電影的配樂,都被後來者不停引用。另一首《昔情難追》,讓呂頌賢、任賢齊兩個版本的《笑傲江湖》不約而同在大結局處引用,更是古天樂版《神鵰俠侶》的開場曲。

胡偉立《笑傲江湖曲》

  • 胡偉立:1937年出生於香港,作曲家、電影配樂大師。早年任教於北京藝術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1986年再回香港,在TVB任職至1993年,為多部劇集作曲配樂;隨後專註電影配樂,《鹿鼎記》、《太極張三丰》、《唐伯虎點秋香》、《醉拳2》等電影配樂紅遍大江南北,多次被後來的電視劇引用。

音樂,是《笑傲江湖》全書的一個線索。圍繞劉正風和曲洋所作的《笑傲江湖曲》,發生了一系列事件。

  • 忽聽瑤琴中突然發出鏘鏘之音,似有殺伐之意,但簫聲仍是溫雅婉轉。

    過了一會,琴聲也轉柔和,兩音忽高忽低,驀地里琴韻簫聲陡變,便如有七八具瑤琴、七八支洞簫同時在奏樂一般。琴簫之聲雖然極盡繁複變幻,每個聲音卻又抑揚頓挫,悅耳動心。令狐沖只聽得血脈賁張,忍不住便要站起身來,又聽了一會,琴簫之聲又是一變,簫聲變了主調,那七弦琴只是玎玎璫璫的伴奏,但簫聲卻愈來愈高。

    ——《笑傲江湖》·七·授譜

如何將原著中的描述,用音樂表現出來?各個影視版的《笑傲江湖》都做了嘗試。TVB84周潤發版採用顧嘉輝主題歌原曲改編,悅耳動聽,可惜過於短促;台視85梁家仁版採用的也是張弘毅主題歌原曲改編;新加坡2000馬景濤版改編了柯貴民片尾曲《對酒當歌》,不過改編曲比之原曲的豪邁奔放遠遠不及;許冠傑的電影版直接用了黃霑《滄海一聲笑》的主題歌,沒有重新做改編;中視2000任賢齊版則沿用了《滄海一聲笑》;央視2001李亞鵬版應該是最有古意的,琴蕭和鳴,清韻流轉,卻只有原著所述的上半段而沒有能夠讓人「血脈賁張」轉變,曲子是插曲《天地作合》的前奏部分,並非單獨作曲。

對比之下,TVB96呂頌賢版的可貴,就體現出來了。這是唯一一版為《笑傲江湖曲》單獨作曲、配器的影視劇,曲作者胡偉立充分解讀了原著所述的意境,利用自己多年編曲的經驗,在始終以琴簫為主音的基礎上,結合各種音效,努力還原出原著所要表達的效果。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1996年版《笑傲江湖》

1993年,工作重心已基本轉移到電影配樂、且忙於移民等個人事務的胡偉立,和TVB結束了長達7年的賓主關係。不過,知恩圖報如他,依然時不時幫助TVB做一些配樂。該版《笑傲》的幾首配樂,就是受老友李添勝之邀而作,除了此曲之外,還有《清心普善咒》以及《有所思》。

該曲本身的好處已無需贅述,就一句話——很接近金庸原文描述。

這首曲子受到了太多觀眾的歡迎,可惜一度因為沒有出原聲碟而難尋高音質的版本。在網路時代興起後,不少人通過博客向胡老「求助」,平素多與樂迷交流的胡老翻箱倒櫃,終於在2012年找到了曲子的原始素材版,讓我等樂迷大喜過望。後來,這首曲子也隨著他的自傳一起附碟發行,《笑傲江湖曲》終於得以重新流傳。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胡偉立

胡偉立:《母與子》+《市集》

嚴格來講,《母與子》與《市集》是兩首相對獨立的配樂,但這兩者又是那麼密不可分。

1994年,胡偉立為電影《醉拳Ⅱ》編寫配樂,並譜寫插曲《熄緣》;主題曲《醉拳》則由新加坡音樂兄弟李偲菘、李偉菘作曲。這部電影的配樂,都是根據兩首歌曲的曲子改編的。滾石唱片公司為電影出了原聲帶,詳盡紀錄了電影中的所有音樂,《母與子》和《市集》就是其中兩首。

顧名思義,《母與子》最先出現在成龍飾演的黃飛鴻與梅艷芳飾演的後媽,聯合欺騙狄龍飾演的黃麒英的劇情中,《市集》的場景則真是市集,兩首音樂配合了劇情的幽默,都是輕鬆歡快的節奏。

有人或許要問了,這和金庸劇有什麼關係呢?同樣是在1994年,台視馬景濤版《倚天屠龍記》開播。劇中所有五首歌曲版權都屬於滾石唱片,「滾石」同時也開放了他們強大的音樂素材庫供其使用。《醉拳Ⅱ》的配樂版權屬於滾石,更因其音樂元素的豐富多彩、適合各種氣氛渲染,而被《倚天》大規模引用。

《母與子》,正是最先給我留下印象的一首。1994年,中國內地第一時間引進了該版《倚天》,這也是我在電視屏幕上看到的第一部《倚天》。

只要《母與子》的音樂聲一響起,劇中的情節必然是暖心而愉悅的;在當時我也並不知道有《醉拳Ⅱ》這部電影,《母與子》這段主要由琵琶和笛子演繹的、充滿強烈民族風卻如此歡欣宜人旋律,在我看來就和主題曲《刀劍如夢》一樣,直接能夠代表劇集本身。

一年之後,《母與子》在TVB95版《神鵰》中也出現了。90年代的TVB武俠劇,對於配樂的原創稍顯力不從心,所以很多劇集都購買、引用了現成的電影原聲,包括國外一些大師的配樂。作為武俠配樂的佼佼者,《醉拳Ⅱ》再一次被金庸劇引用,也是理所當然之事。在劇集中,「楊過拎著老母雞出場」配上了《母與子》,飛揚跳脫盡顯。

此外,楊佩佩所製作的另外兩部金庸劇《神鵰俠侶》和《笑傲江湖》,固定的「音樂合作夥伴」依然是滾石,所以,《母與子》不斷出現在劇集中。即使你並不知道這段音樂的名字和出處,但只要聽到,絕無陌生之感。

《市集》,和金庸劇的關係同理於《母與子》。其詼諧幽默,也和《母與子》一脈相承。然而《市集》的風靡,更不限於武俠劇。

依然是琵琶和笛子,配著節奏感極強的鈸聲,笛子音調越來越高,最後又強勢加入二胡,一點一點從情感上帶著你進入一個熱鬧非凡的江湖,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所以,也有太多太多的綜藝節目引用了它。

在我心中,兩者猶如一體,在無法取捨的情況下,索性放在一起了。另外再多說一句——胡偉立為電影《太極張三丰》所寫的配樂,流傳度和經典度和《醉拳Ⅱ》不相上下,其中一曲《偷功》,更被視作武俠音樂的標誌性作品。《偷功》也在個別金庸劇中略作引用,不過其發揮的舞台和空間遠在金庸劇之外,其影響力是全方位的。我心中的「金庸十大配樂」還是需要和金庸劇息息相關的作品,所以我就不再將其列入了。

趙季平:《西天取經路遙迢》+《雨夜訣別》

  • 趙季平:1945年出生於甘肅平涼,中國內地著名作曲家,電影配樂大師。曾為《黃土地》、《紅高粱》、《水滸傳》創作原聲音樂;也為94年台視版《倚天》、01年央視版《笑傲江湖》等金庸劇集進行過配樂工作。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作曲家-趙季平

歡沁跳脫,有前文所述的《母與子》+《市集》;而關於傷情悲戚的情節,在金庸劇所引的配樂中,也有催人淚下,令人肝腸寸斷的傑作。

在配樂上採集「各家所長」的95《神鵰》,選曲實在妙到毫巔。趙季平的作品《西天取經路遙迢》以及《雨夜訣別》,被成功引用在95《神鵰》中——「離別苦」,三個字,字字血淚。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1995年版《神鵰俠侶》中李若彤飾演的小龍女造型

《西天取經路遙迢》,是趙季平為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而作。電影上映的同一年,該曲被95《神鵰》引用。我已不記得第一次聽到此曲,究竟是在星爺的電影里,還是在95《神鵰》里了;但該曲留在我記憶最深處的畫面,是斷腸崖上,是絕情谷底;是楊過和小龍女「十六年生死兩茫茫」那無處可話的凄涼,是楊過「塵滿面,鬢如霜」下的淚千行……

從小到大,每看一次95《神鵰》,都會被此景此曲所感染。尤其當二胡聲響起,瞬間就會默默淚流。在我心中,該曲就是為楊過和小龍女量身定做的。

《雨夜訣別》,是趙季平在電影《幻影·如煙往事》中所寫的配樂,由於電影比較小眾,當大家沉浸在該曲洞簫那餘音繚繞的悲涼氣氛中時,十有八九想到的,還是楊過的凄慘身世和愛情悲劇。

《雨夜訣別》在95《神鵰》中的引用範圍,遠比《西天》要廣泛,從第一集登場到最後一集,很多情節的推動都有著這首曲子的功勞。據不完全統計,全劇引用此曲高達26次。

《西天》+《雨夜訣別》,一組音樂,儼然可以描繪出楊龍生死之戀的感人肺腑。兩者在《神鵰》中有著遙相呼應的一體性,也代表了武俠劇傷感系配樂的巔峰水平。再加上作者同為趙季平,在我再一次無法取捨的情況下,還是放在一起,合作一首來說了。

宗次郎:《故鄉的原風景》

  • 宗次郎:出生於1954年,日本著名藝人,擅長陶笛演奏和作曲。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宗次郎

如果有人跟你說起陶笛,你會想到什麼曲子?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故鄉的原風景》。這首曲子,是陶笛的「代言人」。

我所去過的城市,只要存在那種「遊客商業街」,總會有幾家賣陶笛的店。放置在店門前的大音箱,十有八九會傳出《故鄉的原風景》的旋律。我也買過陶笛,對著圖示指法學習吹奏這支曲子,雖然也能吹得大差不離,但終究是入門級的水平,也就自娛自樂罷了。我相信,很多人跟我做過同樣的事。

而在二十年前,這支曲子,我是用豎笛吹出來的。那時,我並不知道有「陶笛」這樣的樂器,也不知道宗次郎的大名,但我特別喜歡這纏綿悠揚的旋律。感謝95版《神鵰》和98版《鹿鼎記》,讓我少年時代就能接觸到這支曲子。這也幾乎是這支曲子早年為中國觀眾所知的最根本途徑。

我們小學的音樂課,學的簡易樂器就是前面提到的豎笛。正值《神鵰》熱播,大家爭相吹奏主題曲《歸去來》,成為班級內一大盛景。

而我,「不走尋常路」,默默嘗試著《故鄉的原風景》——我記得,在我正沉寂在「楊過斷臂」的驚愕中時,「神鵰」出現指引著他重新振作,那首配樂,恰好出現,並深深將我吸引,從驚愕中緩過來。隨後,該曲在劇中出現了7、8次,我終於牢牢記住了旋律,這是試著吹奏該曲的必要前提。

聽著此曲,最直觀的感受,是「通體舒泰」。它能讓你從紛繁的世事中暫時解脫出來,心靈獲得片刻的寧靜。每當劇情漸緩,有了祥和安定之兆時,曲子就會慢慢響起。

該曲和金庸劇,結合得就是如此相得益彰。在98陳小春版《鹿鼎記》中,這支曲子也出現過,場景集中在曾柔和韋小寶的相遇相知中。這是編劇的一段原創情節,強化了曾柔和韋小寶的感情基礎——韋小寶往少林寺路上遭遇蚊蠅叮咬,曾柔一路默默在暗處以草藥相照料,並時常吹奏這曲《故鄉的原風景》。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1998年版《鹿鼎記》

橫山菁兒:《英雄的黎明》

  • 橫山菁兒:1935年3月17日出生於日本廣島,日本當代著名音樂家,主要從事電視的背景音樂作曲。曾給日本許多電視、動畫、電影創作過配樂。其作品有正宗交響曲的風格。2017年7月8日病逝。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橫山菁兒

《英雄的黎明》,是橫山菁兒為日本動漫《三國志》所譜寫的片頭主題曲。這部製作精良的動漫曾獲得日本動畫的最高榮譽「金座獎」。為了營造出真正的中國風格,製作人員曾數次赴中國各地進行實景、實物取材。其對於細節的打磨,從原聲音樂中就可見一斑——多數樂章採用了二胡、琵琶、古箏等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劇組還特地邀請中國的演奏家們去日本完成配器工作。

國人多知該曲,並非源自《三國志》,而是95《神鵰》。在前文中,筆者已多次提及95《神鵰》中的配樂,該劇雖基本沒有原創配樂,但幾乎囊括了同期最優秀的各大影視作品的原聲。

《英雄的黎明》整段旋律,因為被引用最多最廣,幾乎成了95《神鵰》在配樂上的「代名詞」。該曲的深入人心程度,和95版《神鵰》在國人心中的影響力,是完全對等的。

嚴格意義上講,該劇對《英雄的黎明》原曲沒有做引用,引用最多的是三段變奏曲——一首叫做《義薄雲天關雲長》,多引用前半段;一首叫做《徐州凱旋·母之死》;一首叫做《永遠之愛·麗花之死》,也基本引用前半段。這三首組合在一起,基本是完整的《英雄的黎明》旋律。

至於整張《三國志》專輯,95《神鵰》引用了多達20首曲目。撰寫此篇時,播放器中也在不停循環著《英雄的黎明》,正好被老媽聽見,她說,這不是楊過和小龍女么?沒錯!該曲在劇中,就是楊過和小龍女的定情之曲,是美好而堅貞的愛情之象徵。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1995年版《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和小龍女

喜多郎:《宋家皇朝》

  • 喜多郎:1953年出生於日本豐橋市,日本當代作曲家、音樂家。

1999年春節,TVB97版《天龍八部》橫掃中國內地電視熒屏,創下衛視播放記錄。和95版《神鵰》一樣,隨著劇集的熱播,其中的配樂也為廣大觀眾所熟悉。不過不同於《神鵰》幾乎全面引用旁人作品,97版《天龍》的配樂,有一部分是原創,曲目在50首左右;另外大部分是引用,曲目在170首左右。《天龍》原著卷帙浩繁,劇集也長達45集,所需要的配樂素材自然也相當之多。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1997年版《天龍八部》

97版《天龍》的一大遺憾,是原創配樂未能發行。雖然配樂指導陳國梁在2012年找到了自己原創配樂的原始錄製版,然而由於版權屬於TVB,所以陳國梁也無權利擅自傳播,只能讓包括我在內的眾多樂迷感到失落了。

如今網路上流傳的原創配樂,都是從劇集中截取的,配樂和劇情基本貼合的絲絲入扣,可以說代表了90年代TVB原創配樂的最高水準。最著名的就是蕭峰那「自帶BGM」的出場曲,短促,有力,夠勁!不過,《天龍》中最震撼我的配樂倒不是原創曲目(儘管多數都很喜歡),而是喜多郎創作的《宋家皇朝》。

1997年,由張婉婷導演、張曼玉、楊紫瓊、鄔君梅主演的電影《宋家皇朝》上映。該片又名《宋氏三姐妹》,通過描寫宋藹齡、宋慶齡、宋美齡三人不同的人生軌跡,展現了從辛亥革命至抗日戰爭的中華民國歷史。

喜多郎為電影打造的配樂,囊括了當年金像獎、金馬獎的最佳原創音樂獎。《電影文學》這樣評論道:「樂曲融合東西方樂器,既有西方的交響樂和鋼琴,又有中國的二胡、琵琶和楊琴。主題曲高潮部分還可聽到小提琴與琵琶曲相互輝映,曲調氣勢磅薄又契合三姐妹『中西合璧』的魅力氣質。」《宋家皇朝》既是專輯名,也是開篇的曲目名。其旋律,是整個電影配樂的主旋律。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喜多郎

拍攝於同一年的97版《天龍》,引用了《宋家王朝》原聲專輯的所有曲目。《天龍》的故事背景有著濃烈的家國情懷,這和《宋家皇朝》相一致;配樂中的恢弘氣勢、無盡思緒,極易帶人進入《天龍》各個或宏大、或精細的劇情之中。

在「阿朱之死」和「蕭峰之死」兩個極其重要的段落中,配樂所起到的作用,能讓人一下子為之動容和傷痛。《天龍》原創曲和《宋家皇朝》交替使用,不停衝擊著觀眾情感最柔弱的那部分。尤其阿紫抱著已死去的蕭峰跳崖那一刻,《宋家皇朝》的變奏《迴音壁·終章》一曲,久久迴響,似乎整個天地,都在為這傷感的一幕作別……

《宋家皇朝》已是電影配樂中的極致之作,經由97版《天龍》引用,更為這部傳奇一樣的金庸武俠劇,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James Galway:《nakasendo(碧海潮生曲)》

  • 詹姆斯·高爾威:1939年出生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長笛演奏家,被譽為「金笛手」。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長笛演奏家。高爾威的聲譽遠不限於古典樂,從爵士樂到世界音樂,從電影音樂到流行音樂,他在各個領域都遊刃有餘。

細數金庸十大影視配樂「錢眼」

James Galway(詹姆斯·高威)

「桃花飄,夢魂斷。情不死,心更亂。」

花飛花謝花滿天,當天色已被桃紅印染之時,那個叫馮蘅的女子,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幾年後,小蓉兒笑靨如花,被父親的大手牢牢抱著。漫天飛雪中,黃藥師的劍瀟洒而飄逸。然而,我知道他的心,定然隱隱在痛。

《九陰真經》,《射鵰》的「前傳」。一半內容脫離於金庸小說的再創作,卻在影視界留下了極佳的口碑,成為金庸電視劇中「最特殊的一個」。

朦朧的鏡頭,凄美的愛情,精良的製作,是TVB武俠劇中少有的「寫意」之作,充滿了美感,讓我這樣的「電視兒童」在二十年前看得如痴如醉。

姜大衛的黃藥師,和梁佩玲的馮蘅。他倆的愛情故事,打動了太多人的心。

  • 「我不會輕易為女人出手的,真要我出手的話,你就要跟我一生一世。」
    「我不想再跟你到處漂泊,我要過榮華富貴的日子。」「這不是你。」「人會變的!」「心不會變。」
    「我們成親吧。」「我就快不久於人世了,你不介意?」「就算做一日夫妻,我也願意。」

在他們的故事裡,《碧海潮生曲》是最吸引人的線索,也是最動人的誓言和最撩人的情話。餘音繞梁的長笛聲,緩緩推進著樂章的行進,旋律在不經意間完成升調,更恰似兩人感情的遞進。聽著這首曲子,閉上眼睛,似乎都能感受到綿綿情意,輕敲心扉。TVB竟然能從一位歐洲長笛大師手上,挑中了這首飽含著中國風的妙曲,並完整溶入了劇情之中。厲害。

而作曲、演奏者高爾威早已享譽音樂界,其出眾的才華和精湛的技藝,也通過《九陰真經》,為普通中國觀眾所熟知。可惜,這場愛情,終究以悲劇結尾,馮蘅沒有逃脫小產逝世的命運。

桃花影落,在《碧海潮生曲》悵然的笛聲中,伴著大潮的輪番掀起,那溫婉的阿蘅,恍若化身其中,數說著從前的故事。

「桃花島,歡笑短。人在愁,風雨亂。苦苦蒼生已忘心中戀,明日我寶劍為誰斷?」

部分試聽鏈接可能無法播放,請到網易雲音樂聆聽

  • [Doc]key=影視配樂[/Do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碼多 的精彩文章:

Soomal手機屏幕評分試行方案「Soomal」
vivo X23智能手機語音通話測評報告「Soomal」

TAG:數碼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