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盛京 | 70年&830萬人:一座城市的重生密碼是……

老盛京 | 70年&830萬人:一座城市的重生密碼是……

原標題:老盛京 | 70年&830萬人:一座城市的重生密碼是……



盛京物語



在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


解放軍解放了的省會城市,


總共有六個,他們分別是:


哈爾濱、石家莊、濟南、


長春、鄭州、瀋陽……


——重生1949


1949年12月底,


從東北黑土地南下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過黃河、跨長江,一路追擊圍殲。

1950年3月5日,


偷渡和強渡瓊州海峽的


解放軍出現在國民黨守軍對面,


在乘坐木船的渡海隊伍中,


還有搶灘登陸的衝鋒舟。


為解放海南島立下戰功的這些衝鋒舟,


正是瀋陽的橡膠廠工人加急生產出來的。


就在八十萬四野大軍出關南下,


決戰平津,橫掃南疆的戰鬥中,


東北的黑土地,

成為這支虎軍的鋼鐵後方。




共和國長子


瀋陽工業的基礎,


早在奉系軍閥統治時期,


就開始建立。


從1938年鐵西建區到1945年日本投降,


日資共在這裡投建323家工廠,


組成龐大工業群。

瀋陽市內有當時中國最大的


鐵路工廠、兵工廠、水泥廠及許多化學工業。


瀋陽鐵西隨之有了「東方魯爾」的美譽。



但是國民黨潰退後的瀋陽,


工業遭到重大破壞。


號稱「時代寵兒」的鐵西區,


大部分是手工業作坊和機器不多的破舊工廠。


當時被稱為最大工廠之一的金礦精鍊廠


也就是後來的瀋陽冶煉廠,

是一排低矮的小木房,


裡面安裝著一些小泥爐。


就是這樣的工廠,


也遭到國民黨的嚴重破壞。


大至機器設備,小至木材、釘子,


甚至房上的磚瓦、辦公室的桌凳都被變賣了。


工廠開工的僅佔5%,


民營工廠殘存的也只有1/3。



奮然崛起

1948年11月初,


瀋陽鐵西區來了一位軍管會幹部,


他對瀋陽的工廠進行了細緻的調研。


這位幹部就是瀋陽市軍管會主任陳雲,


作為瀋陽市的最高領導,


陳雲深知……


此時瀋陽以及東北最重要的任務,


就是支援平津戰役和隨後的全國解放戰爭


經過實地考察,


最終確定瀋陽的八大廠:

兵工廠、機車廠、橡膠廠、汽車廠、


橋樑廠、機器廠、鍊鋼廠、電器廠。


不僅是整個東北,


幾乎也是當時全中國的戰略命脈。



1948年12月20日,


瀋陽市的工廠和街頭,


出現了一份新的報紙《工人報》,


第一期就報道了,


全市軍需工廠全部復工的消息,

當時的口號是:前方要得急,後方趕得快。


《工人報》創刊十天後,


瀋陽迎來了解放後的第一個新年。


渾河兩岸白雪覆蓋的原野里,


瀋陽和周圍大大小小的屯子,


都洋溢著新年的氣氛。



東北全境解放以後,


新解放區的農民進行了土地改革,


約有700萬人口分得土地3000餘萬畝,

瀋陽市郊四個區的農民,


平均每人分得土地五畝多。


重建過程雖然充滿艱辛,


但速度卻是驚人的。


瀋陽冶煉廠經過兩個月的整頓與恢復,


1949年1月14日就正式開工。


瀋陽解放時僅有158名職工的瀋陽制車廠,


在1949年邊修復邊生產的情況下,


完成了生產134台通風機、


62台運碳車和1000輛自行車的任務。


1949年3月,


24歲的李守成平生第一次坐火車,


從遼寧營口的老家來到省城瀋陽。


走出破舊的瀋陽車站,


穿過煙囪林立的鐵西區,


他走進瀋陽化工廠的大門前,


變成新工廠的一名電焊工。


許多來自山東、河北、浙江、安徽等全國各地,


和他一樣憨厚樸實的工人沖他微笑、點頭。


李守成不知道的是,


在建國的初期,


共和國的重工業家底幾乎都在東北,


作為一個以機械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城市,


瀋陽承擔的不僅是自身的建設,


還要對全國進行支援。


瀋陽為全國解放提供了大量物資,


成為我軍的重要後方。



1949年《工人報》五一特刊,


咱們渡江大軍,


正在兵分五路,勝利前進。


前方打勝仗,後方大生產。


瀋陽軍需工廠的工人們夜以繼日,


為支援南下的大軍加緊生產。



堅強後盾


在那個火紅的年代裡,


「叫工廠冒起煙來」——


成為瀋陽最激動人心的口號。


工廠里沒有工、量具和器材,


職工們就把自己保存的拿出來獻給工廠。


在瀋陽重型機器廠恢復生產的工地上,


「沒有車輛、大家肩扛運送;


缺少材料,就用土法製造。」



後來成為瀋陽重型機器廠


生產廠長的祝德義回憶,


當時沈重654名職工,


僅用了3個月就修復了鑄鐵廠化鐵爐、變壓器和冷鋼爐,


8個月以後就恢復了2號平爐的生產。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們:


鋪蓋卷到廠里,吃住都在廠里,


不分白天黑夜「連軸轉」。


那時沒有報酬,更談不上獎金,


但先進人物不斷湧現,


如機床一廠的趙富有、橡膠三廠的劉景貴、


軌鋼廠的王延隆等,


都是「以廠為家」的「英模」。



1949年的雨季開始,


已經在丘陵多雨的南方作戰的四野戰士們,


每人領到了布鞋、膠鞋各一雙,


還有襯衣、米袋、掛包、綁帶、茶缸等


1949年上半年,


瀋陽和東北軍需企業,


共生產單衣240餘萬套,膠鞋160餘萬雙。


僅斗笠就有90餘萬頂。


大紗鞋是東北的工廠生產的,


在雲南邊界一場戰鬥中,


大紗鞋發揮了威力。




抗美援朝


1950年,


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


作為抗美援朝大後方的瀋陽,


曾為抗美援朝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雖然當時瀋陽一批工廠


全部或者部分遷往佳木斯、齊齊哈爾等地支援建設,


但這座城市眾多工廠的依舊機器聲隆隆,


這是對抗美援朝最好的支持。



瀋陽重型機器廠鑄造工祁寶仁,


發明了「疊芯串鑄」新工藝,


帶領工人僅用19天製成了10萬把軍鎬,


提前一天送到抗美援朝前線。


瀋陽鼓風機廠的職工


更是集體捐款東北幣15億元,


購買了一架戰鬥機送給志願軍。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火熱年代裡,


瀋陽成為新中國工業的「血站」。



1949年,瀋陽冶煉廠——


成為新中國第一個重點有色金屬冶煉廠;


1953年瀋陽鼓風機廠——


成為全國第一家鼓風機製造廠;


1958年瀋陽拖拉機廠——


試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台18馬力蒸汽拖拉機;


瀋陽變壓器廠——


是國家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


技術力量最雄厚的變壓器專業製造廠;


瀋陽開關廠——


是我國大型高壓電器製造廠……


在那個年代裡,


「瀋陽製造」很驕傲地「融入」了百姓生活中。


風行全國——


家家都用的「人民牌」香皂


就是瀋陽化工廠的產品;


青年結婚時新娘子手裡


都捧著的「紅雙喜」臉盆,


是瀋陽搪瓷廠的產品。


鐵西,C位出道……


也正因為如此,


在鐵西,3000人算是小廠,


過萬職工才算工廠。


冶煉廠高達122.4米的煙囪,是全國之最,


被譽為「共和國長子」名副其實。




東搬西建


瀋陽在經歷了八九十年代的「陣痛期」,


進入21世紀,


瀋陽迎來浴火重生。


200餘家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實施重建、改造,


建成了100多個中外合資合作項目,


沈鼓、沈重等企業重新出發……


瀋陽裝備製造業再次聚焦全世界的目光——


無論是上世紀中葉的南京長江大橋,


還是近年來的神舟系列飛船、三峽大壩等工程,


瀋陽工業一直承擔著


國家重大工程核心部分的製造任務。



有人問:瀋陽工業的魂是什麼?


是對共和國的一種天然責任感。


從共和國長子,


變成全國最大的「工人度假村」,


至21世紀再次成為老工業基地改造的「雙示範區」,


正式瀋陽裝備製造業「一詠三嘆」的寫照。


當瀋陽工業嬗變而西遷之後,


老工業的文脈沉澱下來。


中國工業博物館、鐵西工人村生活館……


經歷了那麼多的繁華與騷動,


瀋陽工業顯得如此年輕、如此時尚,


如此地從容不迫,有條不紊。




結語


在距離瀋陽不遠的城市錦州,


遼瀋戰役紀念館前的廣場上,


一個東北解放軍戰士的雕像栩栩如生,


這座雕像的前面,


是兩條長長牆壁,


牆壁上刻滿了解放東北的鬥爭中


犧牲烈士的名字。


一位作家曾說:


新中國的曙光是從東邊升起的,


或許,這些曾經絢爛的生命,


早已融化成天邊的雲霓,


用自己的血色,


照亮前邊很遠很遠的路,


開始了心靈的幸福長征。



·IN THE END ·


▍文章內容轉載自| 奉天城韻(書)、進城1949(書)、瀋陽解放1949(紀錄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全接觸 的精彩文章:

TAG:瀋陽全接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