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86歲老人一生堅守非遺手藝,為傳手藝免費學徒,現已收徒上千人

86歲老人一生堅守非遺手藝,為傳手藝免費學徒,現已收徒上千人

舊時,每逢重陽佳節,女子都會佩戴茱萸絳囊,以求吉祥洪福。而今,傳統的茱萸絳囊縫製之法,只有一位86歲的老人還在堅守。

河南省上蔡縣的86歲老人——張杜,一生都在堅守茱萸絳囊,可縫製40多個品種,做工精細,精妙絕倫,被認定為茱萸絳囊縫製技藝的非遺傳承人。

據悉,老人出生於一個窮苦家庭,8歲喪母,曾跟父親逃荒要飯,12歲時,父親生病卧床,張杜便跑到地主家做綉工掙錢為父治病,也因此練就了一門好手藝。

因綉工了得,張杜成了村裡的名人,誰家娶親都要請她去幫忙做嫁衣、褥綉,鳳凰報喜、喜雀登枝、孔雀開屏、鴛鴦情長……每一種圖案,都是栩栩如生。

當年,為慶賀2008年北京奧運會,張杜提前一年,每天清晨6點起床縫製和平鴿,一針一線,千絲萬縷,最終縫製出600隻和平鴿,親自送往北京獻禮,感動無數人。

為傳承茱萸絳囊縫製技藝,多年來,張杜先後免費收了上千名弟子,將一生技藝全部傳授,只希望他們能將這份「重陽文化」傳承下去。張杜託人做海報收徒傳藝。

張杜的記事本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徒弟們的電話號碼,常有外地徒弟打電話請教茱萸絳囊製作工藝。

央視、河南台、報紙都曾對張杜進行過人物專訪。

如今,張杜和弟子們所做的茱萸絳囊工藝品,不僅暢銷全國,還出口美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助力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互鑒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古老的人物畫,被英國收藏,還曾提出要歸還,卻遭到拒絕
抗戰老兵坐輪椅到天安門前合影,這就是他們打下的江山!

TAG:文明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