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收到一份新的職業offer——「小小地質學家」!

你收到一份新的職業offer——「小小地質學家」!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在科技館當過「小小消防員」,扮演過「小小化學家」,還做過「小小工程師」……如果你覺得這些還不過癮的話,這一次,你將有一次新的職業體驗機會——「小小地質學家」!在活動中你能學習到哪些職業技能?現在小編就帶你一探究竟。

地質學家是從事地質學研究的科學工作者。地質學貌似離我們很遠,實則離我們很近: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而地質學正是研究地球的構造和物質組成的學科。在地質學中,對岩石與礦物的研究最為基礎,但卻非常重要。這不,中科館的「小小地質學家」就親自體驗了對岩石和礦物的研究工作。

PART1傻傻分不清——是岩石還是礦物?

在戶外,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大大小小的石塊,它們形狀各異,顏色不同,它們是岩石還是礦物呢?這兩者又有什麼分別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活動中,小朋友有機會親手觸摸40多種岩石和礦物的標本,並利用放大鏡去觀察它們。接下來輔導老師會通過圖片、視頻,幫助小朋友理解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三大類岩石的形成過程,並幫助他們理解岩石與礦物的概念及區別。

大理岩與白雲母(圖片來源於網路)

PART2咣咣敲不停——模擬礦物開採

要想做個「小小地質學家」不能僅僅紙上談兵,還要實際操練。活動中,輔導老師準備了一塊「岩石」及野外礦物開採所需要的工具。小朋友們在室內就能模擬地質學家野外開採礦物的過程。

「岩石」與開採工具

這個環節最為有趣,小朋友們不僅可以動手敲敲打打去挖掘「岩石」中的礦物,而且還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製作礦物標本。

PART3呲呲劃不斷——辨別礦物硬度

地質學家在挖掘出礦物後還要用科學的方法對礦物的性質進行鑒定。活動中輔導老師帶領小朋友從顏色、光澤、硬度等方面一起認識剛剛挖掘出的幾種礦物。關於硬度方面的鑒定,老師會向小朋友介紹莫氏硬度及劃痕法。莫氏硬度是一種表示礦物硬度的標準,1812年由德國礦物學家腓特列·摩斯首先提出。莫氏硬度是用刻痕法將稜錐形金剛鑽針刻劃所測試礦物的表面而發生劃痕,並測量劃痕的深度,該劃痕的深度就是莫氏硬度。測得的劃痕深度可分十級來表示硬度:滑石1(硬度最小),石膏2,方解石3,螢石4,磷灰石5,長石6,石英7,黃玉8,剛玉9,金剛石10(硬度最大)。

德國礦物學家摩斯與莫氏硬度分級中的10種礦物(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了解莫氏硬度的基礎上,老師重點引導小朋友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指甲、銅幣、小刀等)去探究剛剛挖掘出的幾種礦物硬度的差別。

怎麼樣,這個職業體驗聽上去是不是非常有趣?那還等什麼,趕緊約起來吧!

預約詳情

活動對象:8-10歲兒童。

活動時間:2018年11月每周六上午10:00 —11:00。

活動地點:中國科技館南側辦公區五層520教室。

活動人數:12人/場。

活動費用:無。

預約方式:請登錄中國科技館官網(http://cstm.cdstm.cn/),在「教育活動」版塊下「科普活動實驗室」里進行預約。

參考文獻

1. 莫氏硬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E%AB%E6%B0%8F%E7%A1%AC%E5%BA%A6/1605832?fr=aladdin

中國科學技術館展覽教育中心邵航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脈衝星之母」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關於中子星的新發現讓我們知道原來噴流沒那麼簡單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