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茶代酒」可不是隨便說的,那是有典故的!

「以茶代酒」可不是隨便說的,那是有典故的!

大凡酒桌上,總會有人站起來舉杯,說:「我不能喝酒,讓我以茶代酒,敬您一杯!」這句「以茶代酒」看似平常,其實是一句成語,即不想喝酒而又盛情難卻,就用喝茶來代替喝酒,這是不勝酒力之人的一種禮節表示。

那麼,這句「以茶代酒」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此語出自《三國志》,而且有一段命運悲慘的故事。

公元252年,吳主孫權病逝,將皇位傳於年僅10歲的第七個兒子孫亮,即吳廢帝。孫亮15歲親政後,僅過了一年,權臣孫綝(chen)就發動宮廷政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權第六子孫休為帝,即吳景帝。可孫休命不長,臨終時遺詔:兒子做接班人,讓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當「顧命大臣」,以輔佐幼主。可兩位「顧命大臣」及朝中其他大臣都感到孫休的兒子(不到10歲)太小,於是改立23歲的「長君」烏程侯孫皓為帝。公元264年,孫皓登基。登基之初,他還能撫恤百姓、開倉賑貧。可時間不長,他就變得專橫殘暴,終日沉浸於酒色,致使民心喪盡。

孫皓有個嗜好,就是好喝酒。他經常擺酒設宴,而且群臣必須作陪。他的酒宴,還定了個規矩:每人以7升為限,不管會不會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須見底。如果換算成現在的量,這酒起碼得3斤多(按:三國時期酒的度數沒有現在的高)。哪個大臣喝不掉,就硬灌進去。如此「規矩」,大臣們都崩潰了。每到參加宴會,大臣們都如同上刑場。

群臣中,有個叫韋曜(公元204年―273年)的大臣只有二升的酒量。韋曜原來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也就是"太傅"。他博學多才、為人正直,頗得景帝孫休的賞識。可寵臣張布忌憚他,總是搬弄是非,說他的壞話。為了顧忌張布的面子,孫休就沒有重用韋曜。等到孫皓登基後,韋曜一路升遷,封為高陵亭侯,任中書僕射(中書令的主要屬官),而且正在奉命撰寫孫和傳,孫皓還指望著他在文中美言自己幾句,不想為難他。當然,孫皓也不想看他一個人喝不下酒,而掃了大家的興。於是,孫皓命人偷偷地換上茶。讓他「以茶代酒」,不至於因喝不下酒而難堪。

沒想到韋曜是個耿直磊落之人,對這個嗜酒如命、貪圖享受、平庸糊塗之主,越來越看不慣,對孫皓的所謂「照顧」根本不領情。不僅如此,韋曜還時常批評孫皓,說他在酒席上總是「令侍臣嘲謔公卿,以為笑樂」。而孫皓不僅聽不進韋曜的勸阻,反而於公元273年把他投入大獄,不久殺了他。

多行不義必自斃。僅僅過了7年,公元280年,吳國就被西晉所滅,孫皓也做了俘虜,四年後病死,時年42歲。

史學家評論說,孫皓是以酒誤國的典型。他沒做過什麼好事,只是留下了個「以茶代酒」的典故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探秘大全 的精彩文章:

古代人拉完粑粑後是用什麼來擦屁股的
英國使團覲見乾隆,先進武器被無視?一個舉動表明乾隆故意裝糊塗

TAG:歷史探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