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第十二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拉開帷幕

2018年8月16日,第12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在湖南長沙拉開帷幕。1000多位與會代表,將與40多位國內外專家一起,走進為期3天的「社會心理服務新時代」。

在未來的4天時間裡,將有50多場主題報告和工作坊,部分場次將有直播,敬請關注!

一、開幕式致辭

在開幕式致辭中,原中國心理學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標準與服務研究委員會主任梅建教授說,近年來心理學行業發生了很多可喜的變化,在教育、企業、高科技、司法機制、公共服務體系等各個領域都進行了融合、創新,迸發出新的活力。

中國心理學家大會是一場學術研究機構與專業應用平台的融合與碰撞的盛宴,在其中,孕育著未來心理學更多發展的契機,在座的每一位同行都是中國未來心理學美好願景中的希望與火種。

南開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生導師樂國安教授說,雖然每年會開很多心理學的會,但是中國心理學家大會是其他會議取代不了的,大會專家都是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應用的專家,致力於傳播科學心理學知識,對我國一線從事心理學事業的人士,會起到很大的幫助,這次大會有大家頗為關注的議題,比如如何將商業模式、運營思維與心理學學科結合,這是社會傳播心理學的重要途徑。

本屆大會執行主席,復旦大學孫時進教授致辭說,這個會議,是學界最高規格的產學政研結合的會議,「社會心理服務的新時代」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擔當的主題。心理學紮根於人民的沃土,是從社會的需求中興起的。在座與會人員,均肩負著幫助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使命。未來三天,我們將持續進行深入探討,心理學如何助人尋求精神家園。

二、教育部心理學教指委委員、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賀嶺峰教授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賀嶺峰教授回顧了近幾十年來中國心理學的發展,1978年至上世紀末,我國的心理學一直在補課;1985年至1989年之間,中國心理學進入輕度普及階段,尼采、薩特、弗洛伊德是大學生標配,很多媒體人從事心理學的普及工作;之後心理測驗運動興起。

直至進入新世紀,心理學才進入深入普及階段,2003年開始,心理諮詢師培訓開始,直至現在,這股熱潮還在繼續,但處於「快魚吃慢魚,上線吃下線」的「心理學傳銷」時代。

2018年,心理學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是一個心理學產業形成的初創階段,今年將是心理學開始騰飛的元年,有以下幾個特徵:


(1)資本開始進入心理學領域,跟心理學產業融合,但投資人也苦於心理學產業商業模式不成熟,行業頗為混亂;

(2)心理產業開始形成巨大的市場,80後90後是願意消費心理服務的群體,也是願意為知識付費的群體;

(3)有個人價值觀和系統體系的、有獨特IP的專業人士,將有龐大的市場;

(4)消費者、資本、相關的產業鏈準備好了,需要考慮的是,心理學專業可以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

今年是第12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再過12年,來回顧2018年,這一定是心理學騰飛的一年。希望在座的各位,抓住這次機會,機會一定不差,就看誰抓得住。

三、賀嶺峰教授做開幕式報告《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賀嶺峰教授回顧了心理學發展139年以來的智慧,以及我們這一代心理學人要承擔的使命。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一)心理學的初心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1.符號化標定——對人類心靈的看見

心理學本應該誕生在英國劍橋大學,當時英國官方認定:不能以量化的方式衡量人類的靈魂,這是對上帝的不敬。於是拱手將心理學中心讓給了德國。高爾頓、費希納、馮特、艾賓浩斯致力於用量化的方式標定人的心靈,這種傳統延續至今。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2.苦難者敘事——對大眾苦痛的悲憫

很多心理學家,敘事模式都是苦難者、受害者的敘事。比如:


(1)弗洛伊德看到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尤其是女性的性壓抑,超我壓抑本我的苦痛,用他的理論解釋了這種苦,並解決了這種苦;

(2)阿德勒的弟弟早逝,自身被馬車撞過兩次,對相貌也感自卑,於是致力於研究創造如何對人發揮積極的作用;

(3)馬斯洛的很多老師被納粹迫害,從歐洲逃難至美國,他能夠有機會看到深深的苦難;

(5)皮亞傑和斯金納從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基於對生命的愛,看到生命的真諦;

(6)弗蘭克親人在納粹營受害,他主張人即使面對最大的苦難,我們只要賦予生命意義,就能承受極大的苦難。

這些前輩開啟了這個學科,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經歷中看到,每一個心理學家的成長都有自己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他們都是用情很深甚至受傷很深的人。同理,對我們每個人,每一次經歷都是一次修鍊,每一次痛苦都可以得到提升。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3.微創性洞見——對時代需求的回應

兩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心理學家應徵入伍,通過測驗來劃分軍人的職能,有的適合做空軍,有的適合當空軍,戰後心理測驗軍(用)轉民(用),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運動,社會興起像「霍桑實驗」這樣的應用性實驗,改變了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心理學家從而不僅在對心理學做貢獻,也在對管理學做實驗;而津巴多斯坦福實驗,揭示的對人類的洞見,迄今依然影響深遠。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二)心理學的範式

一門學科需要有一個共同體,需要有基本的價值觀、理念、規則,否則不能叫科學。心理學也需要有心理學共同體。總結了心理學共同的範式,有如下一些,包含:世界觀、知識觀、方法觀、價值觀、人生觀。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1.世界觀:所見即所得,如認知心理學的建構論。人的世界觀是基於人的感知而非客觀存在而產生的。一個人的人生故事不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無法改變。個體建構了自己所認識到的世界,

2.知識觀:覺察及改善,如精神分析的冰山理論。沒法看到的東西沒法調整,而恰恰是那些沒法調整的部分,構成一個人的命運。

3.方法觀:如行為心理學的共變論起。隨著大數據的興起,研究發現因果關係不重要,相關關係才是重要的,因果關係離開實驗室是沒法得到完全的驗證的,如果沉溺於決定論去探討問題,問題是無法得到答案的。對行為模式共變的研究,將是未來心理學基本的方法論。

4.價值觀:自足即自在,如人本主義的當事人中心論。個人存在的價值,即在於個人的意志和自由。

5.人生觀:選擇即人生,如存在主義心理學being論。每個人無數次面臨新的選擇,每個人都是生命的擔當者和承受著,擔當著面對所有苦痛的責任和使命。

(三)心理學的使命,引用了孔子這六個階段的狀態,這六段話,是兩輪「見天地、見眾生、見自我」。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十五而有志於學」,是學習怎麼樣活下來,得到這個世界的支持,即「見天地」;「三十而立」指成家立業,建立跟家人和他人的關係,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也即「見眾生;「四十不惑」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不要那麼多為什麼、不解、憤懣,也即「見自己」。

古代絕大多數人,到這個時候就死了。長壽的人才能經歷後面的階段。

「五十而知天命」,終於明白自己是怎麼回事,終於明白環境不可變,接納他人的一言一行,再一次地「見天地」;「六十而耳順」,需要重新跟這個世界相處,將跟世界的所有恩怨都放下,淡然、重新看待世界,再一次「見眾生」;「七十而從心而欲,不逾矩」,再一次深深看到自己,生命重新得到綻放,按照世界的規律來成長自己,綻放自己。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在天法時代,即狩獵時代,生命被驅使,藉助於宗教的力量,來集聚人類的力量,來完成大遷徙、戰爭、金字塔等,獲得生存;

在地法時代,即農業時代,需要家國這樣的社會形態,需要四世同堂、大家族,繼而組成帝國,通過畫地為牢的方式幫助我們過上好的生活;

在人法時代,即工業時代,金錢變成通用的故事,金錢統一著世界,聯繫著世界;

下一個時代會是什麼?讓我預測的話 ,將是心法時代,在這個時代——

每一個人都希望被看見,個體沒法被宗教、家庭、國家看見,也沒法被錢看見。然而,心理學能夠提供這樣的機會,讓每一個人都被看見。這就是心理學在新時代的使命。

讓我們彼此深深地看見!

大會開幕式|賀嶺峰教授:心理學讓生活更美好——心理學的初心、範式與使命

文 | 組委會宣傳組

圖 | 第12屆大會現場

明日大會特邀直播繼續免費開啟

心理學的「第四勢力」:多元文化心理諮詢及心理治療
心理諮詢師們,保重身體

TAG:中國心理學家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