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十月 PC 遊戲大作,我用 RTX2080Ti 玩了個遍!

十月 PC 遊戲大作,我用 RTX2080Ti 玩了個遍!

每年的 10 月份,都是各種 PC 遊戲大作集體爆發的時候。恰逢今年兩個核心硬體 —— CPU 和 GPU 的大更新迭代,都趕在了 10 月份之前,因此我也得以「假公濟私」地組裝了一台當下最強的 PC 遊戲主機,順便暢玩一番。

在文章的開頭,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和大家講一下這套 PC 遊戲主機的配置:

處理器:i9-9900K

主板:ROG MAXIMUS XI GENE

散熱器:九州風神玄冰 240 水冷

內存:ZADAK SHIELD 32GB × 2

顯卡:NVIDIA RTX2080Ti

固態硬碟:浦科特 512GB M9PeG

電源:ROG 雷神 1200W

機箱:追風者 Evolv X

顯示器:ROG PG27UQ

都說是當下最強的 PC 遊戲主機,最新最強的酷睿 i9-9900K 處理器和 RTX2080Ti 自然是必備的了。同時為了更好的遊戲畫面體驗,這次也用上了 4K 解析度、144Hz 刷新率、支持 HDR 顯示的 ROG PG27UQ 顯示器。

主板和內存也算是國內第一批拿到了 ROG 家的 MAXIMUS XI GENE(簡稱 M11G)主板及 ZADAK 家的雙層內存。前者算是迷你版的 M11E,各方面配置參數和後者相似,同時支持華碩獨家的雙層內存技術,更喪心病狂的是共有 4 個 M.2 固態硬碟介面;雙層內存也是今年華碩與內存廠商合作的新產物,以往單條內存最大只能做到 16GB 容量,而雙層內存顧名思義是單條就能達到 32GB,因此別看我這次只插了兩條,實際內存容量已經達到 64GB 了。

關於這套主板和內存的搭配,之後我會再單獨出一篇體驗詳細地和尾巴們聊聊,這裡就不多贅述了,畢竟今天 的主角是遊戲!

《使命召喚 15》:新吃雞時代講究的是「速戰速決」

作為一個 FPS 遊戲迷,我首先盯上的是《使命召喚 15:黑色行動 4》和《戰地 5》,無奈後者果斷爽約跳票到了 11 月份,只得先在《使命召喚 15:黑色行動 4》中玩個痛快。作為動視的搖錢樹,《使命召喚》系列遊戲已經來到了第 15 個年頭。而今年推出的《使命召喚 15:黑色行動 4》,一改往日主打單機劇情套路,走起了「性感使命,在線競技」的路線,並將背景設定在了後現代,所以你會看到許多熟悉卻又陌生的武器裝備,主要還是基於現有的武器裝備做重新設計。

《使命召喚 15》中有三個主要的模式:多人遊戲(對抗競技)、黑色戰域(大逃殺)、殭屍模式。撇去我覺得很無聊的殭屍模式不說,多人對抗競技的感覺很像我之前玩的《使命召喚 OL》,只不過現在每個角色都有對應的特長和技能,與隔壁家的《彩虹六號》有著很高的相似度,給我的感覺是為了滿足 CS、彩虹六號這類玩家的。

而我比較暢玩的是黑色戰域,即大逃殺模式。去年的銷量與熱度雙料王《絕地求生:大逃殺》已經逐漸沒落,《堡壘之夜》一直在國內火不起來,這也是為什麼我打算嘗試下使命召喚風味的大逃殺。以往《使命召喚》給我最大的印象是優質的劇情,而現在沒了劇情之後,它射擊感與打擊感較差的問題就凸顯了出來。同類型下不同「敏感內容」之間的射擊風格沒有非常明顯的區分,以至於在我的印象里好像只有衝鋒槍、步槍、狙擊槍和機槍這幾種槍。

與遊戲聯動的主板 AURA SYNC 燈效

還好,「黑色戰域」模式的整體節奏挺快的,拾取物品是秒拿,打葯也可以邊跑邊打,甚至水中也能單手據槍射擊,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種快節奏、無腦突突突的大逃殺模式的,主要是打起來十分痛快,不似《絕地求生:大逃殺》那樣太過擬真以至於有些束手束腳。

當然,玩《使命召喚 15》還有一個原因:它大概是目前畫質最好的大逃殺類遊戲了,畫面偏鮮艷明亮的風格,遊戲中的各種光影效果、水面效果都做得非常棒,還支持 HDR 顯示。話又說回來,雖然它是從單機遊戲轉型成在線遊戲,但對配置的要求仍舊不低,推薦配置也是 GTX970 級別的顯卡,並且整個遊戲文件也達到了 60GB。在我的 RTX2080Ti 上,以 4K 解析度最高特效來玩,平均在 87 幀左右,尚未配合得上 144Hz 的屏幕刷新率,還好顯示器自帶有 G-SYNC 技術,防止畫面出現撕裂。

死亡後燈效也變成紅色

最後來說說缺點吧,除了不夠優秀的射擊手感,它的回放系統也是做得很差勁,雖說每一場都能夠在「最近遊戲」中看到,但實際只錄了開頭的幾分鐘,本來我有幾個精彩鏡頭的,都因為回放系統的鍋,沒錄下來。玩遊戲除了過程中的爽,遊戲後與他人的分享也同樣是很大的樂趣,只希望後續能儘早優化好回放系統吧。

關於《使命召喚 15:黑色行動 4》,來個小結吧:

畫面精細、節奏快速,適合專註於偵察與射擊的人玩;

武器、裝備系統豐富:天上飛的,還可能是其他玩家的直升機;

單人劇情缺失較可惜,多人遊戲模式仍需突破;

回放系統和射擊手感是弱勢。

沒駕照的我為何喜歡上了開車?大概是因為《極限競速:地平線 4》吧

慚愧地說,是的我還沒有駕照,但這並不妨礙我喜歡玩賽車遊戲啊!小時候讓我印象最深的賽車遊戲,大概要數《極品飛車》系列了,無奈現在做得確實乏了新意,正巧前段時間很火的《極限競速:地平線 4》這個月也發布了,作為一個曾經的賽車遊戲迷,自然是不能錯過了。

自《極品飛車》迭代到 10 之後,我就沒怎麼玩賽車遊戲了,所以第一次上手《極限競速:地平線 4》倒是給了我不少新鮮感。《極限競速》系列一向以超優質的畫質著稱,這次也不例外,之前我還在微博放出了幾張遊戲截圖,張張都是壁紙級,不細看的話確實是能夠以假亂真了,特別是在汽車的精細度上,更是《極限競速》系列的拿手好戲,哪怕不把車開出去跑,單是看看車庫裡的車,都有種虛榮的滿足感啊。

說說《極限競速:地平線 4》的幾個亮點吧!最突出的,莫過於它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賽車競速遊戲,而是一個大型的賽車嘉年華,裡面有各種和汽車相關的、玩法多樣的活動,什麼賽車和汽艇來一次表演賽啊、《光環》系列亂入的劇情啊都有,真正讓你感受到:我去,原來賽車遊戲還能這樣玩!

遊戲截圖

當別人還在玩動態天氣系統的時候,《極限競速:地平線 4》已經在把四季變幻都加進遊戲里了。每個季節就是一個賽季,這也意味著即便是同一段賽道,不同的季節也會出現不同的天氣、路況,每一項變化都有可能影響比賽,使得遊戲總是能保持有趣。

說到保持有趣,《極限競速:地平線 4》可並不是一款單機遊戲 —— 或者說不是純粹的單機遊戲。你可以自顧自地玩,也可以拉上好友一起去比賽、參加各種嘉年華比賽和限時活動。哪怕好友此刻不在線,你也能在遊戲中看到 Ta 的「影子」。車輛的個性化也是一個很大的吸引點,從自己塗裝升級,到在線下載其他玩家設置好的配置文件,不管是像我這樣的懶人還是喜歡自己實操的達人都能在其中「浪費」上大半天。

對於喜歡收集汽車的玩家來說,《極限競速:地平線 4》中超過 450 輛的汽車庫也是一個讓人大飽眼福的設定。除了最新的超跑,各類經典車型也有在遊戲中出現,要跑一場老爺車競速還是超跑間的較量完全由你說得算。目前我已經擁有了 63 輛車,對於肝帝玩家來說這個數量其實算非常少了。

說實話,以前聽別人說「對於賽車遊戲來說,有沒有方向盤,那會是兩款完全不同的遊戲」我還不太信,現在專門配了一個圖馬斯特的 T300 方向盤後,沒想到還真是。之前我一直是個「鍵盤俠」,玩賽車遊戲一律用鍵盤方向鍵,現在才發現原來線性油門、轉向角度大小同樣非常重要,也讓遊戲更具挑戰性。

那麼關於《極限競速:地平線 4》,也來個小結吧:

新鮮感和刺激感十足,玩法有趣;

有非常多的法子讓你留在遊戲里,比如抽獎、比如塗裝升級;

媲美真實的遊戲畫面,各種拍照玩法。

在《刺客信條:奧德賽》中走進古希臘,做一名斯巴達勇士

暢遊完汽車世界,讓我們把時間軸撥回公元前 431 年,看看古希臘的輝煌文明,這次育碧通過《刺客信條:奧德賽》大講了一番歷史經典和神話故事,倒是讓我對育碧的選材能力感到欽佩。作為一個文科生,在遊戲中我看到許多熟悉的名字:列奧尼達、伯里克利、斯巴達 300 勇士等等,甚至可以在遊戲中看到波塞冬雕像、阿波羅神殿等等,無一不讓人熱血。

而這次,我就要成為一名斯巴達人。

本作圍繞著的,是斯巴達與雅典之間的軍事衝突,因此加入了類似於「國戰」的系統,除了戰爭前期作為僱傭兵進行軍事破壞外,還有機會成為一名士兵加入戰爭中與敵人廝殺,一場戰爭雖不至於說成千上萬人,但也著實體驗了一番混亂的近身戰鬥場面,讓我不禁汗顏當年的戰士們真的是勇猛啊!

除了國戰系統,《刺客信條:奧德賽》還加入了經改良的海戰系統,畢竟是地中海文明,遊戲劇情需要在各個島嶼之間來回穿梭。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玩這種類型的海戰,本身遊戲的畫質就非常出色,在海浪的不斷起伏下,戰士們喊著戰鬥口號、用弓箭射擊對方的船隻,這種原始又粗暴的戰鬥場面加上配樂玩起來頗為痛快。

劇情是《刺客信條》系列遊戲一直以來吸引人的地方,這次自然也不例外。在遊戲伊始,你可以選擇兩種遊戲模式:指導模式和探索模式,前者會給足你劇情所需的指引,而探索模式下,你將自己去找任務和觸發劇情,有時候甚至都不告訴你觸發點在哪裡。在選擇的時候系統會告訴你,後者更適合《刺客信條》,於是我就手賤地選擇了探索模式,並展開了一段肝帝之路。

不得不說《刺客信條:奧德賽》的整個劇情系統和世界觀做得十分龐大,因為當你真正花時間在裡面玩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個劇情的推動都要花費不少時間,並考慮到對後續結局的影響,同時你還要兼顧自身裝備的升級、等級的提升、戰船的升級等等,說起來它應該是我這個月肝得最辛苦的一款遊戲了 —— 在難度是「普通」的前提下。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次的《刺客信條:奧德賽》反而是該系列遊戲中我最願意玩的,裡面確實有不少細節值得我去推敲和花時間研究,即便是當半個歷史書去讀,也無可厚非。

小結一下《刺客信條:奧德賽》吧:

畫面賞心悅目;

劇情製作還算良心,歷史感十足;

不光有小的戰鬥,還有大的戰爭,甚至海戰;

要想玩好,確實太肝了。

重生的終章,看看《古墓麗影:暗影》中的勞拉如何詮釋

本來《古墓麗影:暗影》是 9 月份的遊戲,不過我是最近才玩上,而且這款遊戲還蠻出名的,所以也一併上手並跟尾巴們分享一下吧。之前一直對《古墓麗影》系列並不怎麼感冒,主要是這種帶解謎性質的探險類遊戲並不適合我,這次也抱著嘗試的心理去玩了下,發現其實還是挺不錯的。以前覺得《刺客信條》和《古墓麗影》應該是有些相似的,現在看來區別還蠻大。

玩的四款遊戲中,要數《古墓麗影:暗影》的畫質最優秀了,在對新顯示技術的支持上,《古墓麗影:暗影》走在了最前列,像是 RTX 實時光線追蹤技術和 DLSS 抗鋸齒技術都將會支持,不過注意了,是「將會」。之前看過《古墓麗影:暗影》運行 RTX 的 DEMO 演示視頻,確實很逼真,就是目前還沒能很好地支持。但即便是拿掉了這兩個技術加持,它的光影效果、質感與紋理、髮絲與樹葉的效果都很不錯。

回到遊戲,這一代依舊是熟悉的套路,探尋各種古墓遺迹之餘,與死對頭聖三一打打架,身邊多出一個壯漢朋友幫忙。遊戲畫面風格整體要比之前幾作要更加黑暗和血腥了一些,解謎的難度個人感覺也要難上不少,這讓我這個不好解謎的人非常難受:有敵人的話,干就是了;連敵人都沒有,只能根據線索慢慢摸,心裡直痒痒啊!

說起來,《古墓麗影:暗影》還確實比較適合 HDR 顯示,能夠很好地營造出那種陰森黑暗的氛圍。像上面那張圖,墜機之後勞拉孤苦伶仃地在森林中遊盪的感覺就發揮得淋漓盡致。

老實說《古墓麗影:暗影》的整體水平已經很高了,但還是不怎麼符合我的口味,小結一下吧:

出色的遊戲畫面,該有的新技術都有了;

熟悉或者說有些套路的劇情模式;

部分場景比以前更加少兒不宜和黑暗風。

4K 遊戲壓力山大,但 RTX2080Ti 表現得還算不錯

10 月份的遊戲大致都玩了個遍了,感受比較明顯的是,近幾年 PC 遊戲的畫質確實是領先的,但革命性的突破比較少見到。今年開始流行起來的 RTX 實時光線追蹤技術和 DLSS 抗鋸齒,以及說得很久的 HDR 顯示效果也還是需要等遊戲、RTX 顯卡、HDR 顯示器全面鋪開之後才能真正讓廣大玩家玩到。

至於遊戲本身的質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比如我自己是一個 FPS 玩家,我可能對解謎、潛行類的遊戲並不喜歡,《使命召喚 15:黑色行動 4》和《極限競速:地平線 4》這種玩起來非常爽的遊戲會更適合我,等等。也期待尾巴們和我交流下 PC 遊戲的心得,包括但不僅限於 10 月份的啊,比如我永遠喜歡的《守望先鋒》,亦或者下個月錢包又要喊疼的《戰地 5》。

最後再來看看 4 款遊戲在 4K 解析度,最高特效的畫質下,RTX2080Ti 的表現吧!

《使命召喚 15:黑色行動 4》平均 87 幀;

《極限競速:地平線 4》平均 85 幀;

《刺客信條:奧德賽》平均 53 幀;

《古墓麗影:暗影》平均 58 幀。

你可能還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英特爾九代酷睿 i9-9900K 處理器首測:別說了,你等的就是它
還記得你的第一台蘋果設備是什麼嗎?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