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就可隨心所欲?清朝這一項祖訓,卻讓歷代皇帝帶上了緊箍咒!

皇帝就可隨心所欲?清朝這一項祖訓,卻讓歷代皇帝帶上了緊箍咒!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國家,也是最後一個皇權集中的朝代,因為看多了前朝因子孫後代不爭氣而使朝代毀滅的歷史,清朝的建立者也是非常的警惕,因此他們制定了非常嚴厲的祖訓來警告繼承者:「凡丟失國之寸土者,皆不得立碑。」這個碑就是功德碑,這句祖訓讓本可以隨心所欲的大清皇帝們被帶上了緊箍咒,讓他們不敢隨便的當敗家子。

皇帝們死後都想立碑,想讓自己做過的政績可以被萬古流傳,而功德碑就是一個頌揚皇帝功德的載體,讓碑主可以因此成為後人心目中的榜樣。因此功德碑就受到了歷朝歷代統治者的追捧,誰不想死後能夠樹碑立傳,為自己歌功頌德呢。在明朝,豎立在帝陵前的石碑被叫做神功聖德碑,最大的一座是朱棣為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一直流傳到了現在被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

清朝康熙之前的皇帝所立的也都是神功聖德碑,雍正給康熙立碑的時候將聖德放在了神功前面。從此之後,大清皇帝所立的碑成為了聖德神功碑。從順治一直到嘉慶,每個皇帝都有立功德碑,讓這幾位皇帝的功績可以永遠的流傳。可是從道光開始,帝陵前就再也沒有立過功德碑了。

大清的祖訓是好的,想要通過外來的警告讓子孫後代具有一定的壓力,從而能夠守衛國土,可是大清的皇帝不但逐漸失去了先祖們的勇武,也並不具備什麼政治嗅覺,毫無遠見,導致了大清的國力越來越衰弱,外來者對大清的侵略和欺凌,就是從道光朝開始的。

道光朝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簽署了 《中英南京條約》,這是大清割地賠款的開端。作為道光皇帝來說,他無功有過,丟失了國土,當然不敢在死後讓子孫後代給自己樹碑立傳,畢竟有違祖訓。

道光的兒子咸豐還不如他,咸豐不但簽署了賣國條約,還被外國人嚇的丟下京城跑到了熱河,這樣的皇帝也沒有立碑的資格。後來的同治、光緒都是慈禧手中的傀儡,老祖宗的基業快被慈禧賣完了。而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被逼退位,他們統統沒有立碑的資格。這幾個大清皇帝丟失了祖宗的基業,甚至丟了整個民族的自信心,別說立功德碑了,就算死後他們逃不過萬民的指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孫權有7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孫亮?原因其實很簡單
中國這4大姓氏,佔了韓國總人口的一半,跟你祖上有關係嗎?

TAG:老馮趣聊歷史 |